光棍被噎得一脸委屈,又像是不服。他看出这事儿兴许没那么严重,村长大概还不至于把他抓起来。他轻松了不少,脑筋也变得灵光了。他讨好地说:“我去给二秀恢复名声,就说他俩啥也没做,散了电影就回家去了。是我嘴馋想喝酒胡编乱造。行不行?”
“你----你去恢复个屌!你不搭腔还好点!”
日期:2011-08-05 21:07:05
锁柱突然站起来,往村长跟前走去。老光棍儿吓得一哆嗦。却见他“扑通”跪在村长和二秀爷爷面前,“咚咚”的磕起头来。爷爷偏过身子。村长斜眼瞅着他,等他直起上身,说:“你个兔崽子,好大的胆子!你这是耍流氓,犯法,祸害人!你说咋办吧!”
锁柱涨红了脸,眼泪扑答答掉下来。他嘶哑着说:“爷爷,村长,俺求你们了,成全俺跟二秀吧!求你们给她退了婚。俺愿意一辈子对二秀好!”
二娘也过来,给几位老人和村长跪下。她声泪俱下:“各位大爷二叔,我给你们磕头了。这事闹到这一步,都是我家孩子的错!怨我没有教调出孩子。这么大的担当,我们赔补不起。全凭长辈做主,该咋办就咋办!我不说二话。我只想掏心窝子说几句话:两个孩子相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俺敢保证孩子们是清清白白的,锁柱不敢骗他妈!街坊邻居也都知道都明白。我要说的是,咱们就眼睁睁把这俩孩子分开?把孩子逼上绝路?反正是这步了,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从今天起,二秀死活都是我家的儿媳妇。谁给我争,看我二娘的厉害!我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把二秀风风光光的娶回家去,再不让她吃一点屈!我二娘尿不出三尺高的尿来,但我说话算话,板上钉钉!求各位有头有脸的操操心,成全这俩孩子。”
一番话,混血和泪,掷地有声!村长走上前去,搀起了二娘。冰儿爷爷看看几个老哥们,见他们正频频点头,用眼神让他说话。他咳了一声,说道:“她嫂子说到这份上,也是个办法···我回去跟那口子和二秀他爸说说,再定对定对,看看行不行。··最好是村长还有大家一块去商议商议。”
大家同意。他想一想,又对村长说:“大队门口的人少不了,等会儿出去,你先替孩子们遮掩遮掩。省得越说越不好听,叫孩子难做人。孩子也没做出出格的事儿来不是?”
日期:2011-08-06 18:37:12
六 中考前夜
离中考越来越近了。
恢复高考以来,每年的七月,就成了举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一个月份。
对僻远的乡下而言,人们越来越把对儿女的希望寄托在这每年一次的大、中专考试上。因为这是农家孩子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改变命运的唯一的途径。
头一年并没有引起老少爷们多少注意,似乎上大学、中专这个话题离他们很远很远,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沾不上什么边。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这么多年没有这样的事了,毕竟这么多年他们都忙着战天斗地,没工夫、没机会静下来去想一想,他们还应该干些什么,他们还能够干些什么。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尽管在改朝换代后稀里糊涂地做了国家的主人已有二、三十年,但他们对“主人”身份的感觉,却有些捉摸不透。他们感悟最多,理解不一的,是对“斗争”从形式到内容的所知所感。斗地主恶霸,斗***坏分子,斗右派牛鬼蛇神,斗天斗地。打翻在地踩上脚,冰冻三尺照样斗。好像斗这斗那,就是翻身当了主人;斗这斗那就能斗出一个红光满面的、按需所取的共产社会。在他们印象里的高等院校逐渐变成了电影中凭满手老茧就能上的“共大”学校,而那个戴着眼镜讲“马尾巴的功能”的教授,变成了大人小孩人人嘲笑的话柄,丑化、模仿的对象,孩子游戏中的坏蛋!春苗、红雨、高大全,八大样板戏,像洗脑一样,既洗去了人们的私心杂念,也好像洗去了人们正常的七情六欲。好似只要有一颗红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些激励了一整代人们的豪言壮语,在那个改天换地的火红年代,确实发挥了别的任何语言都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有些偏离、淡化了。知识是什么?知识是不识字的贫协主任手中的本本儿,是一粒米,半捆柴的忆苦思甜的故事;知识是民兵连长肩上的钢枪,是一小撮,一大批明里暗里的敌人;知识是红卫兵臂上的袖章,是一班岗,两班岗村里村外的站岗巡逻。知识不是教科书里的文字数码,而是从批斗台上摔破的眼镜。除了这些,知识还是什么?印象就不是那么清楚了,好像与上大学、中专没什么联系。
这样的一些人,要引起他们对上大学、中专的注意、兴趣,有没有好的办法呢?
还真有办法。还不到两年,大家就都很重视了,不管是有学生的还是没学生的。因为他们看到了身边让他们眼热的好事儿:李家大小子考上中专了。放假回来,孩子跟变了个人似的,文质彬彬,白白净净,留着打了发油的洋头。手里还拿了个笛子,能吹出“喜鹊那个喳喳叫井台,远方的书信乘风来”欢快热闹的曲子。腚后头跟了一大帮灰头土脸的儿时伙伴,就像是一群土鸡簇拥着一只凤凰。提亲说媒的挤破门槛,一个比一个价低!一个比一个漂亮!
家长们震撼了!尘封的心灵开始复苏。他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成长。
日期:2011-08-06 20:25:37
毕业班的老师们比平时忙了很多。加班加点,刻题印试卷。学校里唯一的一台“推滚式”油印机尽管故障不断,也忙得不可开交。办公室里一片铁笔在钢板上刻画发出的“嗤啦----嗤啦”的声音,一点也不悦耳动听。
柳青石刻一手漂亮的仿宋字。老师们佩服又友好地叫他“成岗”----那位在《红岩》中被刻画的像钢板一样的红胆红心的共产主义战士,《挺进报》主笔兼刻板印刷工。他也是一手漂亮的仿宋字。同事们这样来称呼他,青石感觉不错。在一个崇拜英雄、学习英雄的年代里,被人冠以英雄的名字称呼,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人人都愿意做雷锋、杨子荣,没有人愿意被人叫做周扒皮、王连举。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柳青石也不例外。虽然他所理解的英雄人物与大家理解的可能不是同一层面上的认知,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英雄人物的赞赏和由衷的敬意,并且在更深刻、更真诚的程度上,更是那些肤浅的、盲目的狂热跟风式的愚鲁崇拜所无法相比。
他一直认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没有“真善美、高大全”式的崇高信仰和精神支柱的强大支撑,是谈不上的,那会是“盲人骑瞎马”,是可怕的,也是实质上根本不可能发展进步的。
他在班级管理中,就成功的运用了通过榜样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从而推动整个班集体健康、向上、向前发展的做法。他不是像有些老师,使用宣传中的国家级英雄人物作为学生学习的样板,而是选取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优秀学生做榜样,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有目标,有内容,有办法。触手可及而不是遥不可及。就这样用典型的优秀形象,用班级的整体实力,在学校和老师、家长们面前,展现了让大家耳目一新的颇具成效的班级管理教育实绩。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终于赢得大家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以便更好更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这显示出了他的智慧和工作策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