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狄青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帅到要戴上面具才敢上战场的美男子。四百余年前,有一位兰陵王也是“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不过兰陵王并非兰陵的一位国王,而是东魏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孙子,兰陵王是他的爵位。一次大胜后,为庆祝胜利,武士们为兰陵王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所有人戴着兰陵王那样的面具边歌边舞。《兰陵王》后来还演变成了一个曲牌,宋人常常用来填词演唱当时的流行歌曲。 听说有位神奇的面具将军将从前线凯旋京城,京城士女早已传说纷纭,热切地期盼着一睹英雄的风采。回到京城,狄青每次上街,都能吸引大批民众的围观,导致交通堵塞,其派头绝不亚于今天的超级偶像、天王巨星。 渐渐地有人认出了这位俊美的狄将军。京中纷纷议论,原来狄将军就是早年皇家仪仗队的骑兵狄二郎啊,那时就因为长得太帅,马又骑得好,被皇上看中当了近卫骑的骑兵呢。听说后来犯了什么事,才到前线去打仗的呢,没想到仗也打得好……听说狄将军没考过进士,不过看来比考上状元还有前途呢……
日期:2011-6-19 17:40:00
面具将军狄二郎的英俊潇洒,不但俘获了京城无数少女少丨妇丨的春心,就是皇宫中的贵妇公主也毫不例外。这样的传奇一直延续到狄将军的下一代。多年以后,宋哲宗时,皇帝为神宗的大长公主挑选夫婿,在文官圈子找来找去没有满意的。负责做媒的官员一时没了主意,只好向皇帝探听公主心目中的驸马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皇帝告诉他们,“就是要长得狄咏那个样子”。这个狄咏就是老帅哥狄青的儿子,当时在宫廷里充当卫士。从此以后,小帅哥狄咏就被宋人称作“人样子”,就是“标准帅哥”的意思。
看到这儿,我突然发现,把这么一个将军放在《宋朝明星大腕》这一书里是多么正确。果真不是伪明星。
一切风光的背后,总是暗流涌动。功成的人总是难以全身而退。所以做人还是不要太完美,做事不要太圆满。方知月圆则缺,水满则溢。
一场暴风雨在无声无息中向狄青靠近。
仁宗欲拜狄青为枢密使时,朝野舆论大哗。宰相庞籍援引了祖宗先例,劝说仁宗道,曹彬战功卓著,但太祖当时也只是赏赐给他大量金帛,而未予枢密使职位。然而,仁宗居然在大臣们极力反对的情况下,仍将没有什么过失的枢密使高若讷罢免,以狄青补枢密使。狄青被拜为枢密使,何以会有如此的轰动?其原因之一是升迁的速度过快,二则是以武人的身份擢升为枢密使。这两条均与赵宋的祖宗家法相左,完全违背了太祖立国以来防制武人的国策。枢密院为掌控军政的最高权力机构,在重文轻武的宋代,自太祖、太宗以来,武臣出掌枢密院渐成忌讳,最后形成专以文臣为枢密使的惯例。仁宗这一有悖常理的任命为狄青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狄青由于仁宗的鼎力支持,得到这一不寻常的升迁。这一现象既未被朝中大臣所接纳,也引起朝野上下对狄青举止的瞩目和揣测。一次,狄青家夜间焚烧纸钱祭奠祖先,事先偶然忘记了通知负责消防的厢吏,结果厢吏连夜报告开封府。虽然府吏迅速赶到时,“火”已灭了许久,但第二天,城中便盛传狄枢密家夜有怪光冲天。
显然,狄青家中的任何异动都会成为控制社会舆论的文人们的谈资和口实。家中夜有怪光冲天,这在中国古代涉及到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常被看作臣子有图谋不轨之心的自然表象,甚至更被视为改朝换代的征兆。在这种情况下,狄青已然成为功高震主的人物,因而这些谣传对他具有极强的杀伤力。除此以外,各种类似的传闻也相继而起,有人说狄青家里养的狗也长出了奇怪的角;更有甚者,还有人在京师发大水时,见到狄青身穿黄衣坐在相国寺的大殿上,这无异于给狄青穿上了帝王象征仁宗像的“皇袍”。这些谣传除了因为至和、嘉祐年间盛行谶纬巫术外,主要还是基于政治上的不安,朝中大臣甚至包括当年相当赏识狄青的名臣韩琦,普遍担忧狄青有可能功高震主,篡夺皇位。这种担忧正是宋代重文轻武的必然结果。
日期:2011-6-19 17:53:00
甚至连人们一向敬重的欧阳修也落井下石。
宋朝是文人治国,包括高级军事将领都是书生。从普通士卒到枢密使狄青是第一人,完全靠的是狄青的勇武。狄青不仅战功累累,长于用兵,并且为人谨慎,人品也是非常好的,武将里很难得。最终还是受满朝猜忌最后被贬郁闷而终,可惜!这里说下欧阳修,简直是莫名其妙,找不到狄青的罪名,居然把发大水归到狄青武夫做官。
对种种关于狄青的传言,仁宗虽然并非全信,群臣对狄青的攻击和猜测,仁宗也一直有所保留,但他毕竟不能无动于衷,因为这些终究都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皇位和性命。终于,至和三年(1056),性情文弱的仁宗又一次在极度的矛盾中,在朝野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做出了无奈的决定,罢狄青枢密使,出外知陈州。据说,狄青将行时,对旁人说:“我此行必死无疑,陈州有一种梨,叫青沙烂,今去此州狄青必烂死。”这表明,狄青似已预感到了不祥之兆,也意识到陈州之行定然不会给自己带来平安。第二年,狄青因承受不了因朝廷疑忌而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暴病死于陈州,年仅50岁。仁宗得知,悲痛万分,赠官中书令,并亲自题其碑曰“旌忠元勋”。狄青死后得到如此高的荣誉和礼遇,这是仁宗对一代名将的最后交待,更是他内心无限愧疚的流露。
范仲淹、狄青是仁宗时代众多历史人物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命运与仁宗时期的内忧外患紧密相连。作为文官、武将之杰出者,他们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他们都为挽救大宋王朝做出过巨大努力,结局却都带有浓浓的悲剧色彩,这大概与仁宗的性格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守成之君,仁宗坚守祖宗法度,千方百计地防范朋党,以致他不得不在最后关头放弃了范仲淹的改革。作为一位性情文弱的帝王,在宋朝防范武人的基本国策下,对自己甚为器重的狄青,他似乎也无法改变狄青的悲剧命运。
两宋名将,南宋首推岳飞,北宋首推狄青。提到岳飞的死,大家同声致慨。提到狄青的死,后世有几个知道为他抱屈的?
狄青之死,可说是不明显的被杀,他被时代和环境杀死了。不明显的被杀,比明显的被杀还惨。,狄青死时,不过五十岁,他若不死,必有更大的贡献,可惜他毕竟屈死了。
太祖武将夺权出身,再加上唐朝军阀权利过大给国家造成的危害显而易见。适当削弱武将权利不失为一招好棋。可惜宋太祖矫枉未免过正,太宗以后,更变本加厉,猜忌武臣,传为宋朝的家法,重文轻武,流为社会的习俗。
这种情形之下,怎能产生优秀的将才?太祖太宗时,还有几个后周留下来的旧将可用,太祖太宗全靠他们统一中国,防御异族,以后便很少能够继起的。偶尔出一个两个绝伦轶群的将领,也禁不起君主的猜忌,文臣的压迫,和世人的轻视或疑谤,而难免不幸的结局。无怪宋代对外不竞,累遭外患,终於亡国了
宋,最终也没亡在自己的将领手里。看似亡于农民起义,忙于辽,金,西夏的铁骑。事实上还是亡在统治者自己手里。
上天对赵家王朝不薄,先是送来中兴之臣狄青,又给苟且的南宋送去名将岳武穆,一统河山。一切都太可惜了。
狄青之死,标志着北宋王朝中兴的失败。也标志着北宋有一个强大的军事经济两条腿走路的大国成了挚友经济一条腿的国家。焉能不受人欺负。
历史转眼之间,已过去了千年。有些人,有些事总该记得。作为一个民族的印记。从狄青的死中我们总该学习到点什么。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今天,希望有如此杰出的人物出现。也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要再次上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日期:2011-6-20 17:41:00
寇准——檀渊之盟的缔造者
记着对寇准的第一印象还要归功于包拯。好像在《七侠五义包青天》里,老包一出事,就有八贤王和寇准来帮他擦屁股。我就想,老包是个好人,那好人的朋友也是好人。所以,我知道了,这个寇准也是个好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