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恢弘唐史:唐风烈烈》
第3节作者:
长安江伦
中国人最善于安于现状,中国农民最具有顺从意识。农民勤劳朴实,很能得过且过,简单的生活资料就可以使他将就地过一辈子。除非万不得已、走投无路,是不会有人铤而走险的。一部《水浒传》给“官逼民反”下了最好的脚注,虽然这本书有些地方稍显矫情,但仍不失为一些农民心灵和经历的真实写照。以现有的评价标准来看,古代农民起义最“好”的结局是失败。因为,农民起义的最终结局一般不外乎有三种:
其一,成功
农民起义要是推翻了原来的封建王朝,起义领袖就必然会自己做皇帝。这样一来,他就蜕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按照著名农民战争史研究专家孙达人先生的观点,十年媳妇熬成婆,其还会进行“反攻倒算”,走到人民的对立面。这将为我们所不齿,刘邦、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都成了改朝换代的工具和野心家成就个人功业的利器。
其二,被招安
要是农民起义军招架不住政府军的“围剿”而接受招安,那起义军也会堕落为朝廷的“鹰犬”和暴力机器,没什么进步性可言。宋江起义就成了北宋政府镇压方腊起义的炮灰,一支农民起义军攻打另一支农民起义军,宋江和他的弟兄们以悲剧收场,让人无法同情、无话可说。即便如太平天国残余势力的刘永福黑旗军被清政府收编,虽然其部队曾在越南抗击法军、在台湾抗击日军,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背叛革命”的“变节”史实,仍是其抹不去的“污点”。
其三,被镇压
反过来,要是农民起义经过轰轰烈烈的斗争后,不幸壮烈失败,就将在历史教科书上得到最好的评价。像唐朝的黄巢起义、明朝的李自成起义、近代的太平天国等,悲壮的失败常能激发人们深切的同情,这些人和他们的事业将在精神上得到不朽。
要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们活到现在,想得到我们的肯定,只在归宿问题上就够他们为难的啦。
611年的河北、山东犹如人间地狱,人们除了绝望没有别的感受。这里既是杨广搜刮赋税的中心,又是隋朝对高丽作战中征调物资最多的地区。不幸的是这年夏天又发了大水,一下淹没了几十个郡县;更为不幸的是,花天酒地的隋朝皇帝和各级官员根本不管灾民的死活。鲁迅说得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被抛弃的隋朝农民彻底愤怒了,一股洪流从这里涌出,即将把隋朝带走。
饥民王薄(今山东邹平人)首先揭竿而起,他自称“知世郎”(意思是自己已经看透了世间)。他以一首打油诗,号召大家不要白白到辽东送死:
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他稍带夸张而又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自己的声势、隋朝的暴政和大家的出路,很快山东农民纷纷响应。大家的出路是什么呢?王薄的结论就是,除了揭竿而起外别无活路。8年后,王薄得起义军扩大到几万人,但是被隋朝大将张须陀击溃。此后,余部仍活动在山东中部一带。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619年),他投靠了宇文化及,驻守聊城(今山东聊城)。窦建德攻聊城时,他又打开城门带领窦建德生擒宇文化及。同年,他又投降了唐朝,被任命为齐州军区司令(总管,州治在今山东济南)。622年,王薄被仇家杀死,这位农民英雄传奇的一生惨然结束。
据台湾学者柏杨先生统计:从611年王薄首义,到628年最后一支农民军梁师都被唐朝消灭,18年间兵变、民变、政变共有136起,聚集过十万以上兵力的的枭雄就有50多位。他们的大名是:王薄、孙安祖、窦建德、张金称、白瑜娑、孟海公、杨玄感、朱燮、杜伏威、李弘芝、李子通、朱粲、李密、林士弘、高开道、徐圆朗、梁师都、刘武周、郭子和、薛举、李渊、李轨、萧铣、宇文化及、王世充、刘季真、宋金刚、杨政道、刘黑闼等。千百年来,中国广大农民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戏曲和说书艺人。1000多年以后,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评书《隋唐演义》,给予这段历史做了做好的民间注释。隋朝全国大部分地方都爆发了变乱,今天的湖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尤为严重。
渐渐地像农村包围城市一样,隋王朝被“包了饺子”。它能控制的区域只剩下长安、江都、洛阳等几座大城市,杨广大概这个时候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风雨飘摇,什么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真正可怜的应该是老百姓!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短短十几年间,全国人口从609年的4600多万锐减到了626年的1600万。17年里,全国在册人口竟然减少了三分之二!此时此刻,真正忠于杨广的势力已经不多了,脆弱的隋朝已经不起最后一击了!
日期:2013-07-31 22:00:03
1.3隋朝就这么灭了
当天下大乱纷争四起时,杨广却对人生世事看更加通透了。一会儿醉醺醺满怀失落的对萧皇后说:“我这么帅气的脑袋,可能明天就会被不知道谁砍掉啊。”一会儿又彷佛哲人般感慨:“贵贱苦乐,都是轮换着来的,有什么值得伤感的呢”。他是想开了,多富足荣耀、奢侈淫靡的日子都过过了,活着还会有什么新的乐趣呢?但是,他的下属们就未必都这么想了。跟随杨广“南巡”的大部分将士都是关中人,时间长了人人都在想家,又看到杨广根本就没有打回老家的念头,于是纷纷弃他而去。
618年三月,连他最信任的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右屯卫将军,并不是《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中的丞相),也趁机煽动兵变。拥兵自重的宇文化及,决定杀了杨广和他的子孙以绝后患。当时杨广的爱子赵王杨杲才12岁,站在父亲身旁吓得直哭。但是,仍然被宇文化及的部将裴虔通残忍的当场砍头,鲜血溅了杨广一身。杨广在悲愤之余,居然想起了自己的皇帝身份,要求叛臣们给自己一个体面的死法。他说:“天子有天子的死法,为什么要动刀动枪呢?快去给我端一杯毒酒来!”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失败者能有什么尊严,怎么死不是死呢?
叛臣们冒死造反,也是心惊胆战、急于求成。奉命处死杨广的令狐行达等人,急于完成任务在新主子面前立功。准备毒酒既麻烦,见效又慢。这时候,连水都快喝不上了,谁会顾得上给他找毒酒这种“高档货”呢?于是,曾经不可一世的杨广,只能解下自己的一条丝带交给那些人。这些家伙昨天还信誓旦旦地要忠于大隋,现在就用白绫残忍地勒死了自己旧日的主子——50岁的杨广。
杨广曾任扬州军区司令(总管),称帝后又三下扬州,最后竟然又命丧于此!这难道就是他的宿命吗?唐朝诗人张祜(hù)的《纵游淮南》有句名言:“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能安息于此,也算是他的造化吧。只不过,杨广是死于非命,被草草掩埋的。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才下令为他的表弟杨广,修了一座简陋的陵墓。希望他能在此安心长眠,弃恶从善,保佑大唐江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隋朝可以安息了,但隋文帝杨坚却是死不瞑目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