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恢弘唐史:唐风烈烈》
第13节

作者: 长安江伦
收藏本书TXT下载

  3天后,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政府的实际控制权。3个月后他正式接班,继承大统。李世民登基后,又假惺惺地为这两位他“不得已杀了的兄弟”追封改葬。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按王子之礼仪将他俩改葬。下葬之日,李世民不仅允许两人旧部去吊唁,他还亲自参加了葬礼以安抚人心。有些史学家推测,这应该是李世民想要接收李元吉的美女老婆杨氏(杨广的女儿)的缘由。想得到人家老婆,怎好意思再污蔑人家?元吉既然不可恶,那建成的功过也就需要重新评定了。反正政权到手,不妨就大度些吧。这虽是一家之言,但无风不起浪。毕竟,李世民娶了杨妃是事实,并且杨妃后来还为他生下了第3子李恪和第6子李愔(yīn)。当然又有人为李世民辩护,说什么李世民和杨妃早有情缘,不过当年被李元吉抢了先而已,现在只是“物归原主”。其实,李世民日后为两位兄长恢复部分名誉(并非平反),杨妃的作用肯定有一些,但更为关键的是逝者已矣,他要借此摆出一种姿态,收买活着的旧部和臣民的心。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无得意地在《贞观政要》中说道:“我18岁跟随父亲创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24岁一统天下,29岁登基,国泰民安。”显然,对当年玄武门之变毫无愧疚。然而,家族斗争没有最后的胜利者,尤其是对于年迈的父亲来讲。毕竟都是亲骨肉,眼见得两个儿子被另一个儿子所杀,他又无能为力,实在是人间悲剧、惨不忍睹。这也正是晚年的李世民,始终无法走出的阴影的缘故。无论怎么说,这也是自己千古一帝事业上的一个“污点”。后悔是来不及了,当然我想他当时是不会后悔的,可能还会庆幸自己眼明手快、动手早呢。要不然早成为别人的刀下鬼了。算了吧,不胡思乱想了。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治理这么个泱泱大国吧!治理好了,也算是对所有自己辜负过的人一个交代吧。

  李世民的目的终于达到了,他父亲在失去十几个儿孙的同时也将失去一切。李渊被逼退位后,他凄清落寞的后台生活就要开始了。
  日期:2013-07-31 22:12:08
  1.14李渊的退休生活
  李渊在位9年,因为儿子的玄武门之变,他的帝王生涯被提前结束了。八月初八,他传位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既是被逼无奈,也是对政治的厌倦和对人生的失望。于是李世民即位,时年28岁。李世民在南郊祭天,并立即采取了多项赢得人心的措施:大赦天下,并给文武百官都赐爵位一级,免除关内、秦州(今甘肃天水)、陕州(今河南三门峡)等地两年的赋税,全国免除代役税1年。并给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赏赐粮食和绸缎,100岁以上的再翻倍赏赐。10天后,他还释放了3000多名宫女。李世民允许这些宫女获得新生后,自由嫁人。这既可以节省庞大的开支,也让她们寂寞许久的生命熨贴着亲情的滋润,享受家庭之乐的温馨。

  如果不把南宋的高宗赵构看作开国者,那么开国之君又做了太上皇的,历史上李渊是第一人,也是惟一的一位。说实在的,退居二线的领导最不好当。尤其是专制皇帝,本来万千权势集于一身。整天一大群人跟着,早请示晚汇报,少了他地球就不转似的,感觉十分良好。但是一旦成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就一下子冷清了很多,“门前冷落鞍马稀”。人走茶凉是肯定的,这是权力魔术的必然结果,不过是凉的快慢不同罢了。太上皇,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尴尬位置。说起来吧,你比皇帝还大,是皇帝他爸。但实际上大家有什么事都不和你商量。可能真正有实权的太上皇就只有乾隆皇帝了,他是为图个孝顺名声,礼让他爷爷康熙而自愿提前退休的。所以,乾隆给儿子办完交接仪式后,朝中很多大事还等着他拿主意呢。

  李世民应该也不是真正的逆子,只要老父亲不再插手国家大事,也就让他安享晚年了。而李世民这样的旷世奇才,必将把大唐的事业发扬光大,李渊可以安心了。退位后的李渊过着闲散失意的凄凉生活,只是偶尔出席宫廷礼仪活动。而以现有史料来看,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父子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我们知道的很少。但肯定的是,李渊的处境并不好,经常被人忽略。
  李世民上台6年后(632年),监察部15名正八品的科长(监察御史)之一马周上奏章反映道:“年迈的李渊局促地住在宫城西部狭窄的太安宫内。虽然,他和李世民的寝宫近在咫尺,但二儿子已经好久没有去探望他了。”马周甚至还进一步指责道,当李世民要去行宫避暑时,他的父亲却被留在长安饱受酷暑的煎熬。李世民大帝决定接受批评和建议,树立自己孝子的形象,给天下人看看。可是,当后来李世民要邀请父亲和他一起去避暑时,却被父亲谢绝了。大概是那次事变(玄武门之变),给年过花甲的李渊造成的创伤已经无法彻底治愈了。

  于是,李世民又准备在宫城的东北面建造大明宫,作为他父亲的避暑离宫。但可惜的是,李渊却在工程施工期间就一病不起,这座日后唐朝最辉煌宫殿建筑的大明宫李渊已经无福消受了。635年五月,70岁的李渊逝世,最终也没来得及住进他的离宫。也就是说,从他退位到死他又做了9年的太上皇。作为皇帝而言,这已经算是高寿了,但是李渊的事业开始的比较晚!后来,李渊的庙号被尊为高祖,葬于献陵。还有一件事,也使得李世民受到当时一些官员的讥讽。他给父亲建造的陵寝,竟然明显地小于昭陵——他为妻子和自己所建造的宏伟的陵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李渊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矮化的一位君主。他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
  其一,因为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是“著名暴君”隋炀帝杨广,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李世民。
  其二,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后来被他的接班人李世民刻意精心地掩盖了。
  由于儿子的政变,给他造成了不公正待遇;由于史书认为的偏见,结果给他带来了较低的评价。他的历史贡献被严重低估,形象严重失真。实际上,李渊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些年纪,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干练、生气勃勃的领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证明,他具有非凡的抱负。而且毫无疑问,是他策划了太原起兵,并胜利地引导唐军一路所向披靡;他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顺利夺取长安(大兴城),并且从容地组织和加强其在关中地区的力量,而不用担心敌军的阻碍;后来,他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战场上的胜利,使新王朝获得了最大的支持,并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也正是他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他的统治,从任何现实的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李渊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所以,李渊是一个出色的创业之君,虽然他肯定比不上儿子李世民。但是如果没有他,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他的实际能力和历史作用,至少可以和汉朝的文景二帝相相提并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