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恢弘唐史:唐风烈烈》
第15节

作者: 长安江伦
收藏本书TXT下载
  出身低微、外恭内诡的勋国公张亮;
  摧凶克敌但又恃宠自傲的陈国公侯君集;
  帮助李世民定下奇策又英年早逝的郯国公张公瑾;
  骁勇善战的义气将军卢国公程知节(即程咬金);
  德行忠淳的优秀谏臣的永兴公虞世南;
  李渊的旧臣、有举义大功的邢国公刘政会;
  忠心不贰的莒(jǔ)国公唐俭;
  国家柱石、盛名满天下的英国公李勣(即徐世勣、李世勣、徐茂公);
  勇武绝伦的胡国公秦叔宝(即秦琼)。

  644年,李世民曾在朝堂上评述过多位大臣的优缺点,都可谓真知灼见,简直比这些人自己还了解自己。他说:长孙无忌善于避嫌,反应敏捷,决断事理超过了古人,但带兵打仗就不是他的强项了;高士廉博古通今,心地豁达,临危不改气节,做官没有朋党,但是缺乏直言进谏的勇气;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30年来忠心耿耿,但也不经常向皇帝提意见;杨师道性行纯和,从无违规越礼的言行,但是性情怯懦,有了危急的事情他是指望不上的;岑文本本性敦厚、文采飞扬,但是经常旁征博引、天马行空;刘洎(jì)最坚贞,有极强的利害观念,然而他容易轻易许诺,私下结交了过多的朋友;马周处事机敏、忠贞正直,说话办事直来直去,经常能明白李世民的意图,李世民对他很满意。他在谈到几位大将时,说道:“当今的名将只有李世勣、李道宗、薜万彻3个人而已。李世勣、李道宗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薛万彻则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能把臣下研究这种地步,这位皇帝真是不简单,这个王朝不强大才怪!

  李世民很郑重的说过:“我为国家选拨人才,唯才是用。如果没有才能,即使是亲人也不会任用,襄邑王李神符就是例子。如果有才能,即使是仇人也不避,魏征就是例子……现在选拔择贤才,都是为了百姓的安稳。用人只看他能不能担当大任,又岂会因为亲情而产生其他的想法?”这就是传说中的“举贤不避亲仇”。纵观整个李世民时代,他最亲密和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之一,是他的大舅哥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终生友谊与姻亲关系,使他受到李世民的特别器重,成为群臣中对政策、政局最有影响的人物。

  日期:2013-07-31 22:14:44
  (续2.1凌烟阁的功臣们)

  长孙无忌出身于北朝豪门大族,从小就和李世民关系很好。他参加了李渊向长安进军的队伍,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战略家。后来,又追随李世民平定山东地区。作为李世民最忠实可靠的支持者,他还是帮助其策划玄武门之变的少数亲信之一。李世民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宰相(尚书右仆射)。他妹妹当上了皇后,并且是历史上最优秀的皇后。他在群臣中最受尊崇,李世民特许他出入皇宫不受限制。633年,李世民还授予他群臣中最高的名誉称号——司空和司徒。643年,他以个人的巨大影响帮助李世民解决了继位之争,他的亲外甥——李治被确立为太子。李世民临终时高度赞扬长孙无忌,并要求褚遂良保护他,使他免受诽谤和危害。但是,他的下场却很惨,因为他斗不过武则天呀。对唐王朝忠心耿耿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最后都被她陷害致死。

  普通人之间往往是共享福易,共患难难;君臣之间是共患难易,共享福难。但李世民将这些千古难题妥善解决,化解于无形。仁君贤臣共创大业,既难得又和谐。没有李世民灵活、务实的用人政策,没有这帮人才的竭尽全力,是绝对不会出现什么“贞观之治”的。正如李世民后来所说:“到现在十几年了,都是我手下这些智士谋臣的出谋划策,功臣良将的竭力辅助、同心同德,才会出现今天的繁荣局面啊。”能得到这种领导的赏识,谋臣良将们感到莫大的荣幸,人人争先效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能够名列凌烟阁是一个大臣一生,甚至后世几代人的无上光荣。文成武将无不将此视为最高的荣誉和事业成功的标志,并为此孜孜不倦、矢志不渝。有这么多忠臣良将的辅助,是李世民的幸运;更幸运的是,他还有一位眼光长远、顾全大局的贤内助。
  日期:2013-07-31 22:17:05

  2.2四大贤后之长孙皇后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已婚男子的事业能否成功、生活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他的老婆。没有一个好的贤内助,幸福人生是很难想象的。尤其是领导人的老婆,不贤惠、爱弄权,弄不好就会给国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比如西晋的贾皇后,把大好河山搞得乌烟瘴气,最后导致“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慈禧也不是个好媳妇,在咸丰皇帝死后肆意妄为,使清朝逐步走向死亡。像江青……唉!算了,我们不必说了。

  长孙家族是北朝以来的的名门望族,家住洛阳。长孙皇后(很可惜她没能留下名字)的祖上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宏的三哥,因为功劳很大,世袭皇室族长(大人),后来改姓长孙。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名将,武艺超群又有奇谋远略,曾受到隋朝的重用,被任命为禁军第六军副军长(右骁卫将军)。她的母亲高氏是隋朝州长(刺史)高敬德之女,高士廉的妹妹。而高士廉是位精通文史的儒雅之士,在杨广时代担任过治礼郎。长孙氏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从小就受到熏陶,养成了读书上进、遵循礼法的好习惯。教养好,修养才好。无怪乎,英国人培养一代绅士、淑女需要300年啊。

  还在长孙氏很小的时候,她的伯父长孙炽很佩服李世民母亲窦氏夫人,于是和长孙晟约定日后与李家联姻。长孙氏长大后,当时其父已去世,兄长高士廉便为她选中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613年,长孙氏嫁给李世民时,正值13岁妙龄,李世民也是一位16岁的翩翩少年。这在当时也是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豪华气派的婚礼、郎才女貌的结合,实在是羡煞旁人。婚后的李世民夫妇和谐美满,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并且长孙氏对公婆孝顺,对后妃、妯娌恭顺,还尽力弥合李世民兄弟的关系,堪称好媳妇的典范。长孙氏还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能为李世民的事业增光添彩,不断助力,这在历史上的政治联姻中实在是不多见的。

  唐朝建立后,长孙氏便成了秦王妃。在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长孙氏坚决地站在丈夫一边,并且亲自检阅、慰问过将士。事后她被封为太子妃,3个月后李世民即位,她被册封为皇后。在《旧唐书?后妃传》中,对她的记载是最详尽的。这位贤良国母在贞观年间,以其克己奉公、阴柔明哲的品性,默默地影响着盛年天子李世民。在幕后发挥着微妙的作用,对大唐做着独特的贡献。正是她的这种贤良淑德,使其能够遵循法度,永不超越现实的界限。从大唐的长治久安出发,处处为李世民着想,从无僭越之举,甘做配角。她与李世民志同道合、感情深厚,一直受到李世民的尊重。千百年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直是官方和民间双重认可的恩爱夫妻的模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