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妖佛藏人性--西游记真实解析》
第12节作者:
平江过客 【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经过这样的三番两次的惊吓及提醒,唐太宗回到阳间后果然不敢怠慢,准备举办水陆大会。
【却又聚集多官,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那消个月之期,天下多僧俱到。唐王传旨,着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
大家会以为会以为皇帝要办一个水陆大会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事实上不然,因为在中国自从汉朝以后,官员思想的主流是儒家,所以皇帝如果过渡的信奉宗教,通常就会有大臣提出抗议,例如,在唐朝中期唐宪宗,他在元和十四年想要从法门寺迎接佛骨(据说是如来佛的指骨),并办了盛大的仪式,结果不少官员反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还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的文章,后来被皇帝降级到潮州去当刺史。
果然唐太宗下令后,应该承办的太史承傅奕不干了,他上书说: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
坦白说,这一段文字很精彩,而且理论上会打动封建君主的心,因为皇帝最重要的是统治权,而傅奕点出如果过度信奉佛教,君主的统治权威会下降,照理来说是命中要害的。
日期:2013-08-03 20:44:40
--正文--
但是好死不死,我们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正是在”地狱”中被吓得半死,所以萧瑀的一句话,虽然不合逻辑,但是却对上了李世民的心境,所以就如同拳击赛,傅奕虽然得了许多点数,但却被萧瑀一记重拳KO,唐太宗李世民裁决,萧瑀不计点数胜。
傅奕输了,连办活动的差事也没了,李世民命令魏征、张道源、萧瑀三人负责,其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到魏征,作者暗示观音菩萨的人马再次混进了活动主办人的名单中。
为何要有人混进去呢?很简单,从如来及观音的想法,取经的善信早就已经被内定是如来的如弟金蝉了,但是如果金蝉不能够在这个水陆大会上出名,就很难安排他去取经啊!就算安排了到时也无法给广大的信徒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
果然在魏征的明示、暗示的安排下,一个年轻的和尚被选出来了,他就是江流儿,也就是如来的徒弟金蝉转世,此时法名陈玄奘。
那么他的年纪是几岁呢?如果你从介绍他身世的那一回来算,此时他应该还没出生!别开玩笑了,怎么可能还没出生呢?其实,这个错误就是证明这一回(介绍唐僧身世,父亲被水贼刘洪杀死那一回)是后人篡改的证据。
根据介绍江流儿身世那一回(附录,一般放在第八回跟第九回的中间),他老爸陈光蕊是贞观十三年进京赶考中状元,但到了第十回,唐太宗在地府时,那一年也还是是贞观十三年,时静止了,好奇怪,那江流儿(唐僧)是怎么长大的?
为了让大家更明确的了解事实,我将两段原文都录于下,首先看附录那一回的:
【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 就传招贤文榜,颁布天下……此榜行至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陈名萼,表字光蕊,见了此榜,即时回家】
从原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陈光蕊进京赶考,不会早於贞观十三年。然后我们看唐太宗在地府那一回的原文:
【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先逐一检阅,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却将簿子呈上。】
如果只看这一回来不够,我们可以再看唐僧取经回来时给唐太宗看通关牒文的那一回原文(第一百回)
【叫:“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当时递上。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
没错,取经出发的那一年是贞观十三年。
好啦,陈玄奘还没出生就能去西天取经这不是大笑话吗?所以这一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是后人加上去的可说是铁证如山。奇怪的是,有人还根据这一回为主,考据出唐僧的生父是刘洪。唉!只能说无语。
日期:2013-08-04 20:17:42
--正文--
玄奘法师被选为大会的主持后,水陆大会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共计七七四十九天,这时候,观音菩萨知道自己需要出动了,于是将袈裟、锡杖拿出来,沿街叫卖。
卖多少钱?观音开价袈裟五千两、锡杖两千两,这下子果然满城轰动,一堆人跟在观音师徒俩后面,有和尚想买,一听说这个价钱,马上认定这是两个疯子。
这些和尚讲的话很有意思,他们说:
【“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
各位请注意,咱们东土连和尚都认为长生不老比当佛祖还重要,难怪如来受不了,要积极的向东土传经,因为面子实在挂不住呀!
倒是观音菩萨师徒二人很能忍辱负重,只见二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地向前走去,目标是东华门,因为要堵住当朝的宰相萧瑀。
萧瑀虽然被堵住了,倒也不生气,因为他是信仰佛教的人,只是奇怪这两个和尚怎么这么大胆,但他再仔细看时,差点眼花了,只见这两个衣着褴褛的和尚拿出一件艳艳生光,珠光宝气的袈裟。萧瑀心想,这件袈裟如果买下来给水陆大会的主持穿,不但水陆大会更有面子,皇帝也会称赞我,注意一定,就叫手下去问和尚要价几何。
“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化身成和尚的观音菩萨这么回答。
萧瑀吓了一跳,差点从马上跌下来,不料观音又向他说,其实呢,不一定要钱,要看有没有合佛家的善缘,然后又是忽悠了一顿,引得萧瑀带她去见了皇上。
见了唐太宗后,观音同样说是要卖五千两及二千两,并忽悠了一顿这袈裟与锡杖的好处,但等唐太宗说要买下来送给玄奘法师在水陆大会上穿着时,观音反而跟皇帝说不用钱了,送你!
唐太宗富有四海,自然不能白拿和尚的东西,就坚持要给钱,这时菩萨才说,我本来就说如果给有大德的高僧穿的,我就不收钱,说完就走了,唐太宗虽然觉得奇怪,但毕竟这是好事,所以也就没有继续追下去。
好啦,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观音菩萨本来就是要把袈裟跟锡杖送给玄奘法师的,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手法呢?
第一当然是加深唐太宗对她的印象,因为后面她还要再出现一次,而那一次才是计划胜败的关键,所以观音菩萨需要先在皇帝面前演上这么一段来加深印象。
另外,观音故意说袈裟要卖伍千两,锡杖要买二千两其实是行销学上惯用的手法,这种手法叫做价格“锚定”理论。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理论:
如果我找两组一定数量,随机挑选的苏州人来问两个问题。
针对第一组人我的问题是:(一)上海市内环的房价平均水平是高于还是低于五万?(二)你认为上海市内环的均价是多少?
针对第二组人我的问题是:(一)上海市内环的房价平均水平是高于还是低于二万?(二)你认为上海市内环的均价是多少?
我敢保证只要你问的人数不要太少,第一组人回答的第二个问题的价格一定比第二组人回答第二个问题的价格来的高。
事实上,从逻辑来说,第一个题目跟第二个题目的答案并不相干,那为何消费者还是会受到影响?这就是心理学的作用。理智上,你会认为不相干,但你在决策时(猜测多少钱时),就已经受了影响而不自知,这就是我们这些奸商的生存之道也。
同理,观音菩萨也是用了这个锚定理论,刚开始她喊五千两及二千两,后来虽然说是不要钱,但前面的价钱已经传到唐太宗及旁边官员的耳朵,大家心里就会认为虽然最后没有花钱,但这两样东西是真的很有价值的,观音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然后她就可以走了,回到土地庙中,等待Second round。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