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那个故事》
第14节

作者: 捧红我
收藏本书TXT下载

  阿福说他一个朋友在省外经贸工作,能搞到柴油批文什么的,阿华听后不知道说了句什么,他就请教起阿华怎么做免税批文,还说他们在海岛有一个养殖项目,问他可不可以做。阿华在少东公司已经学会了做免税批文,就头头是道地跟他说要什么手续、什么资料。他真的就把这些资料一样样地拿出来,说:“如果可以,你来帮忙。”阿华看完这些资料,确实感到是生意选择了他,而不是他选择了生意,正如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不是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阿华在少东公司的时候,缺少的正是这样的项目,如果有这样的项目,再借着当时的强劲东风,那将是另一出“火烧赤壁”。阿华把这些资料复印后拿回家,准备大干一场。

  这时候阿华在市政府的那个朋友已经调走了,阿华只好另请高人,打电话给弟弟,叫他找一个同学帮忙,他的这个同学的姐夫在市政府当科长。阿华的弟弟说:“不用,我自己找他姐夫就好。”阿华的弟弟打电话给同学,问他姐夫的电话,他的同学开头不愿意说,问:“什么事?!”后来才不得不说。阿华的弟弟拿到同学姐夫的电话后打给他,他让他们下午去。
  下午阿华和弟弟到市政府找到弟弟同学的姐夫,他看了他们带去的资料后,说:“拿给邢科看一下。”邢科是个副科长,专门负责这项业务,等同学的姐夫离开后,拿着他们送的两份资料,说:“你不要说那么多,外销的就要到外经贸申请,你送这两张东西来,肯定不行。”
  阿华已经从阿福公司拿到了几乎全部的资料,以为找熟人就可以不用带那么多,拿太多反而显得自己傻逼,就只拿了那两份资料。唯一缺的是一份项目注册书,找到阿福后就补齐了。
  第二天阿华的弟弟不敢再带他去,他只好自己去。他弟弟同学的姐夫这一次也没有带他去找邢科,只是说:“你拿给他就好。”他拿去给邢科,说:“陈科说送在你这里。”邢科看了看,说:“那就放在这里。”
  阿华越想心里越不踏实,晚上打电话给弟弟的同学,承诺事成之后分给他一成,他说:“不用不用,如果要,到时候拿一点给邢科就好。”
  事实证明,阿华的这一步棋走对了,几天后弟弟的同学打电话给他,说批好了,还说批了什么和批了多少,可见是真的,他高兴得一个晚上没有睡好。
  他尽管晚上没有睡好,但第二天还是很早就起来,然后到市政府去,一个女的说:“还没输入电脑。”
  阿华在那里碰到阿玉,她离开马经理的公司后承包了一个公司,这时候刚生完孩子,在家里养得白白胖胖的,电了个爆炸头,还穿着条超短裙。她跟那个女的拿不到批文后就把邢科叫到隔壁房间,邢科显然已经被她收买了,但又不敢得罪那个女的,苦笑着说:“明天再来拿吧。”她不肯退让,说:“路那么远,每次到这里来都跟到乡下一样。”邢科只好硬着头皮回去拿。她对阿华说:“没有拿不到的道理!”还说:“帮你拿要不要?”阿华怕她也要跟他分成,说:“不用不用,还没输入电脑。”就急忙走了。

  第二天阿华又到市政府去,不料这一次他们去开大会,办公室的门都关着,只好又空着手回来。阿华不知道第三天又要碰到什么麻烦,去后竟然很顺利地拿到了。回来路上,不停地计算着有多少种物资,每种物资有多少吨,每吨可以卖多少钱,一共可以赚多少钱。
  日期:2013-07-25 21:14:04
  (二)

  市政府批出来的批文,还要送到海关批,阿华马不停蹄地送到海关去。阿华的同学在海关当科长,正好在审批这种批文。现在回想起来,阿华之所以敢下海,就是因为有他这样的人。阿华一生有两个大贵人,一个是不久前的秘书长,另一个就是他。
  阿华把批文交给这个同学后,不是问他什么时候批出来,而是问伟生的批文批出来了没有。伟生不久前也送了一张批文,是阿华帮他送的,同学帮他查了一下,说还没有。
  几天后阿华的几个同学一起去吃饭,阿华又问科长同学伟生的批文批出来了没有,科长同学说:“判死刑了,第一次退下来,第二次批不同意。”然后阿华才问自己的那一张,他说:“有,几百吨。”可又说:“还得等处长、关长批。”
  阿华太高兴了,几天后去看最后批出来了没有,看到登记册里面每天都批出来很多,就是没有自己的那一张,听旁人说,:“现在审批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月,以前一周。”

  每张批文都有两个抬头,一个是申请单位,一个是进口单位。阿华的这张批文申请单位是阿福的公司,进口单位是伟生的公司。阿华到伟生公司的时候,伟生问:“我们那张批文批出来了没有?”阿华听到他说“我们”,心凉了半截,到他公司盖章,本来只是想借船出海,弄不好变成上了贼船。
  这些天老马老是打电话给阿华,不敢问批文批出来了没有,而是说外面的柴油文又跌了多少。阿福也不时到阿华家,有时候说他们公司一个人也在做批文,这时候又批出来一张,有时候说听说批文要停批了。
  阿华心急如焚,打电话给同学,问:“我的那张批文到现在还没批出来是不是?”他爱莫能助,说:“不知道,我最近去学习,关长也去美国,我这里肯定已经没有了,过两天你自己再来看啦。”
  这时候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优惠政策被取消了。阿华再见到伟生的时候,他说:“你的那张文看来也没什么希望了。”他现在不再说“我们”了,而是说“你”。
  阿华去了很多次都没有查到批出来没有,想去这最后一次后就不再去了。这一天他碰到了很多熟人,首先是在路上碰到了一红。在少东公司的时候她老是帮少东攻击自己,她大概已经忘记了这么一回事,跟他打招呼。看到她骑着自行车,一副残花败柳的样子,他相信她结婚后,境况一定也不是很好。接着他到海关后又碰见一个熟人,他也是去取批文,在人群中钻进钻出,反倒问阿华为什么老是钻进钻出。

  同学见到阿华,知道他早已成为热锅里的蚂蚁,说:“你报个批文号来!”然后喊:“郭平啊,帮他查一下!”很快就查到了,郭平说:“有!”同学说:“就是嘛!”阿华接过登记册,看到已经批出来一个多月了,不知道自己怎么来了那么多次,就是没有看到。
  阿华拿到批文后像打了大胜仗一样回到家,拿给母亲看,母亲故意不看,还说:“老是听你们说批了批了,结果没有批出来一次!”她给阿华讲了一件事,说:“我几天前到伯公庙赌杯,说大房的批文不知道批出来了没有,如果批出来就给我一个胜杯。”阿华好奇地问:“结果有没有胜杯?”她说:“有。”
  这时候阿华还在等妻子回来,当他在窗口看到她回来了,大声喊:“张彤!张彤!”她固执地不抬起头来,边架自行车边说:“知道了!知道了!”原来,他去取批文的时候,刚好她的一个同事在场,看到后回去告诉她,说:“你老公的批文批出来了。”还说:“你老公拿到后高兴极了,拿香烟给这个人给那个人。”她一下班就跑回来,说差点把自行车扔了,打的回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