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钞与官妓--解密朱熹弹劾唐仲友的真相》
第1节作者:
古董商谈古 日期:2012-8-26 23:08:00
序:
打小,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就是褒忠贬奸;打小,我们读的历史教材便是非忠即奸;打小,我们看的小说要么千古流芳要么遗臭万年。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两极分化,要么是黑,要么是白,不允许是是非非没有明显的界线。
历史是后人对前人的故事总结,掺杂着后人的是非观,后人将这些发生在后朝的是非观强加给前人是否公正?
“以史为鉴”是种教育,“褒忠打奸”是种教诲,如何书写“褒”与“贬”是历代的道德操守、忠奸标准,在这个大框框之下,历史是否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歪曲或夸大其词?
我喜欢那些平静如缓缓小溪流水的历史,它呈现给我的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一面,不褒不贬,是是非非由每个读者自己去认知与取舍。我需要那些历史的真相,它是干净的,不受历代统治思想、教育、道德等因素的淘涤与粉饰。所以,我平静地研究那些尘封的历史,我心平气和地还原那些往事。
关于朱熹,他的名气太大,大得可以让每个当代读书人都绕不过去。
关于唐仲友,他的名气平平,只是在少数读书人群体中有些知名度。
朱熹与唐仲友,他们的交叉点便是同为南宋理学家。
一个历史上聚讼不已、至今亦难以辨清而又让史学家们无法完全绕开的话题,它就是一代理学家朱熹为何要六上奏章严辞弹劾唐仲友?此弹劾时间促、罪状却多达二十四条,其中有贪污官钱、偷盗公物、贪赃枉法、敲诈勒索、打击报复、培植爪牙、为非作歹、纵容亲属、败坏政事、仗势经商、欺行霸市、伪造纸币、嫖宿娼妓、通同受贿等罪行。
自淳熙九年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四日的短短二个多月里,朱熹连六上奏章严词弹劾唐仲友(这些奏章收录于《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十八、十九之中)。唐仲友不服朱氏所劾,遂上章自辨,同时,吏部尚书郑丙、右正言蒋继周、给事中王信等朝臣则纷纷上章举荐唐仲友,称其为有清望的儒臣。
这是政治斗争还是学派斗争的结果?抑或是正直反腐的力挽狂澜之举?此事的真相不仅对当事人的唐、朱二人均有重大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南宋儒学。真相的背后是唐仲友确实诸多违法之事还是说只是朱熹的一次诬告?面对色艺与才艺双绝的官妓行首严蕊,朱熹严刑拷打过吗?历史的迷案在迷雾中混沌了八百余年,当我们今天静心步入这段历史时,它会让我们看到什么……
历史上很多执政者的想法,确实不是我等平民能参悟到的如王安石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岳飞的真实死因、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原因等等,很少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
这世上哪有那么绝对的好与坏?爱一个人会爱他的全部,恨一个人定会恨他的全部。作为一个研究历史的人而言,这是大忌!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那些著书者,是否因为爱与恨而歪曲了一些事实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怀疑,所以我要心态平和地写出介于好与坏之间的那部分是与非。
我坚信,当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忠与奸的界线将淡化,更多的只是冷静的思考,公平的评述,不是两极分化的表扬与怦击。所以,你们可以期待《假钞与官妓》此书,它会让你冷眼旁观何谓清流,何谓循吏,何谓为官之道。
日期:2012-08-27 00:54:51
第一章 伪钞案主角
①南宋刻书业
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起于唐五代,盛于宋代。宋代的雕版印刷业可谓是中国雕板印刷史上的黄金时代。世界上最昂贵的书籍,并非金箔、银箔之籍,而是中国的久负盛名的“宋版书”,现如今,这种珍奇的宋版书几乎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这句老话自清代以来就流传于中国古玩行里,可见宋版书的难求与珍贵。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仅仅是古玩行的夸大之语还是实际情况呢?当然是实情!举两个例子来说吧:
2003年7月,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上,一页1244年蒙古刻《玄都宝藏?云芨七笺》,面积约一块毛巾大小,竟以49500元成交。
第二例,2000年5月北京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本南宋时期“建安书坊”刻印的医书《活人事证方》(单册残本),拍出了四十二万九千元的高价。这是十余年前的价格,而现在的价格最少涨了十倍之多。
关于宋版书的拍卖信息很少。
这是为什么呢?
只因为此等珍贵文物民间稀有!
北宋靖康年间,金兵南下,北宋朝廷中兴南渡,被迫在临安建立了南宋王朝。仓惶南渡之下,原北宋朝廷国子监藏书毁弃殆尽,而且朝廷经济实力大不如从前,从而秘书省、国子监的刻书力量被大大削弱。
南宋初期,朝廷曾搜寻一些北宋旧监本书籍,但国子监已经无力重刻复印。在这种情况之下,朝廷只好令临安府及两浙、两淮、江东等地方政府部门刻印,然后送归国子监。
在此前提之下,南宋地方官刻书迅速发展起来。如:各地公使库,中央在地方各路设置的各路使司、地方州(府、郡)县军学、郡学、县学、书院等等都普遍刻书、印书,从而也带动了私人刻书藏书以及民坊刻书与卖书。
朝廷如此放开刻书政策,但是送到国子监的印书数量也还是很有限的,据说当时也只刻印了九经白文、十三经古注、十二经正文,以及一部分正史书和《资治通鉴》。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书版大多存在原地或是送给其他地区的官府书院了,并没有多少上交国子临,这也是政策允许之事。
总的来说,南宋时的中央政府的刻印的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由地方政府部门代办了,这种局面拉开了官府与私坊共同刻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日期:2012-08-27 01:04:40
宋代刻书内容范围很广,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等,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其中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宋代刻工可考者约有三千余人。他们对保存、传播古代图书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千刻工,这个数字大大出乎你们的意料之外了没?
宋代词人叶梦得曾称,“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为下是也。”一句话就高度揽括了宋代印书的三大区域性。据说早在北宋时期,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就多数拿到杭州去刻印,而非在汴京,想必这种说法很靠谱。
今天在这里,我们抛开蜀与闽二地不说,单说说浙江在南宋历史上的刻书情况。南宋建都临安,把政治与文化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一时之间,杭州书坊林立,有名可考的印刷作坊就有几十家之多。在京都的影响之下,浙江的刻书又分为三大区域:越州(绍兴)、婺州(金华)与明州(宁波)。
而这三大区域中的婺州则是我们要说的重点,因为关系着此书的整体干系。说到这,大家或许会明白什么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