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贲张的青春帝国——汉武时代的故事》
第1节

作者: 龙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5-26 17:48:00
  在我们的心里,“大汉”乃至“大中国”的意识根深蒂固,自然而然。这个“大”字,最精确地概括了“中国”这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和数百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多维空间的根本特征。“大”,既是我们现实的真切感受,也是源远流长的历史回忆。身为中国人,我们能有此种心理体验,实在是种幸运的事儿。
  这种心理体验,也有助于我们推己及人思考问题。有一些国家,无论是其现时的人口还是地域,都很难称其大了,却刻意在自己的国名前加个“大”字,如“大不列颠”、“大韩民国”、“大蒙古”,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这样地理解,他们这样做,用心良苦,大概要借此唤起国民对曾有的宏大辉煌历史的回忆,增强民族自豪感或虚荣心吧?毕竟人家的祖上也“大”过,至少比现在大。

  不过,还是我们自己才有一以贯之的“大”。
  中国有其“大”,“大”必有其源。西周虽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韵语,但邦国林立,四分五裂,“大一统”只能说是种愿望或幻觉——周朝算不上真“大”。嬴秦曾统一天下,太短了,还落得个“暴秦”的恶名——秦,也不是真“大”。
  真正的“大”,不仅需要做大,而且需要做强,需要做久。按此标准,“大”之源,当仁不让属于汉代,汉朝是当之无愧的“大汉”。
  大汉能成其大,强汉能成其强,武帝时代是关键的节点。
  高皇帝斩白蛇起义,拨乱反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文景二帝励精图治,务在养民,开创了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风云际会,汉武帝横空出世!
  很久以前,有一首颂扬成吉思汗的歌,歌中唱道“他威力不可一世,所向无敌,他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家”,但“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比不了伟大的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比不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江山,比不了汉武帝时代灿烂的文化!
  汉武帝,稽古礼文,表章六艺,改元封禅,卓然灿然,有三代遗风,中华文化又一次发扬光大。

  汉武帝,北却匈奴,南击蛮越,东征西讨,廓清宇内从此以后,中国拥有了稳定的疆域。
  最重要的是,在那个时代,我们的民族有了贲张的血脉,有了鲜明自觉的民族文化意识,有了“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那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青春帝国,令千百年后的我们仰望崇拜,深情地遥想,追溯那“大中国”之源。
  所以,我要写,写汉武帝的时代,写《血脉贲张的青春帝国》!
  我的这篇长文,采用微型小说的形式,总体上有共同主题,各篇又相对独立,但到底写多少,心里还没有底,因此,更需要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由于是小说,写作上虚构的成分就会很多,但我想,还是得遵从“可然律”和“必然律”,写得尽量符合历史的真实,能否做到也需要大家的批评和监督。
  日期:2012-05-26 19:29:19

  锋芒初挫
  初冬十月,新一年的开端。
  未央宫的行道上。
  刘彻半躺在肩舆上,感受着竹竿上下起伏、颤颤悠悠的节奏,惬意地享受卯时的阳光。往天上望得久了,他的眼睛都花了,可心里却暖融融的。
  昨天,在鲁邸,刘彻拜访申公,八十多岁的大儒。申公的眼光,不再那么刺眼了,不再那么狂傲了。他耐心地听着弟子郎中令王臧讲述明堂的设计布局,连连点头,得知那都是皇上的主意,连称“陛下圣明”“陛下圣明”。要知道,申公亲历了高帝高后文景四朝,资格老,见识多,眼光毒,嘴上也不留情面。去年应征入京。刘彻问他如何实现天下大治,老人回答时连正眼都没有:“为政不需多说多做,只要身体力行就是。”而今,他的眉飞色舞,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还是上一次召见时,申公就用孔子的话嘱咐刘彻:“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啊,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封禅设明堂,此其时也,今年就是好时候啊,就是大汉的好时候啊。
  …………
  “太皇太后请我去东宫,莫非是要鼓励亲政一年的孙儿?帮我出谋划策?”想到这儿,刘彻心里乐滋滋的,还显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日期:2012-05-27 07:26:40
  肩舆出了未央宫大门。
  东面飘来一片乌云,遮住了阳光,立刻就有小北风刮了起来。刘彻打了一个寒噤,忙压低了皇冠,拽紧了龙袍——还真有点冷。
  刘彻知道,窦太后对自己任用的这些人不太喜欢,因为他们都是儒生。窦太后笃信黄老,鄙弃儒生。她曾拿着一本《老子》逼问专讲《诗经》的辕固生,辕固生不客气地回答说“就是一本普通人家的言论集”,气坏了窦太后,她逼辕固生赤手空拳进圈里与野猪搏斗,要不是父皇及时递给辕固生一把兵器,他的小命也就没有了。唉,那还是先帝时的事儿。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儒生们帮助你的孙儿把江山打点得井井有条,老祖母,你也会改变原来的看法吧?
  到了东宫的门前,风刮得更紧了。
  咦,怎么丞相和太尉的车驾都在这里?
  说起来,他们都是自家人。丞相魏其侯窦婴,是窦太后的从侄,平定七王之乱立过大功。太尉武安侯田蚡,是母亲王太后的同母弟,这俩人,都是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好助手。
  他们来这里,事先也没有汇报过。对,有些蹊跷,早朝后,他们就匆匆离去,当时,王臧和御史大夫赵绾的面色也有些不好看,不自然。难道是东宫偏爱外戚,招来了嫉妒?呵呵,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新政执行者,能有多大的龃龉摩擦,协调他们的关系正是皇上的职责和特长。

  想到这儿,刘彻差点笑出声来。
  日期:2012-05-27 13:47:18
  出乎刘彻的意料,母后也在这里,不过,她是陪坐在窦太后身边的。窦太后正襟危坐,全白的头发又增添了几分威严。
  只见,地上跪着窦婴和田蚡,都摘取了官帽。
  没等刘彻询问,窦太后就发话了,让他心里一激灵:
  “皇上,哀家与你母后跟你要人啦!”

  “祖母,您要的是什么人呢?”
  “就是他们两个。”说着,窦太后站起身来,朝着两人指着,“你们身为外戚,又做三公,不思恪守列位先帝的遗训,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反倒大兴土木,大修守战之具;不思辅佐匡正天子,四处引荐巧言令色、谄谗奸佞的儒生,诱导君王背本逐末。我和王太后替你们羞愧啊!我们对不起文景两位先帝哟!”
  窦太后气得发抖,窦婴田蚡吓得发抖,刘彻的心也凉了半截,他偷眼看了一下,母亲也呆呆地立在那边。
  “皇上,误国之人出在外戚,哀家对不起先帝啊!你就开恩,让他们两人辞官回家思过吧!”
  “谨遵祖母之命!”突如其来的风暴,吹得刘彻乱了手脚,只得乖乖从命。

  “皇上,你看石建这个人可信不?”刘彻越发搞不明白祖母到底要做什么了。
  “可信!万石君之子,孝悌恭信,天下皆知,他的言行可信。”
  “石建说他找出了当朝的新垣平!”
  “什么?新垣平?”刘彻跟不上窦太后的思路了。这个新垣平是文帝时的方士,哄骗皇帝求长生不老,改元封禅,骗得不少钱财,还做了大夫,事发被夷灭三族,不过,确实让文帝丢了不少脸。祖母提他又是为什么呢?刘彻这才发觉了自己的稚嫩。
  “石建揭发,赵绾、王臧,利用职权,骗得皇上信任,借办理明堂事务之机,巧立名目,偷工减料,收受贿赂巨万,罪不容赦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