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天涯万里路,梦度红尘不了情》
第39节作者:
北斗闪耀暝夜 日期:2015-06-02 12:13:16
“没房?那不行的。现在最好得有车有房父母双亡!”扎着一把大马尾的MM在咖啡厅里大声喊道。这是新介绍相亲对象。这次和他相亲的,是远房亲戚介绍的小姑娘。24岁,大专毕业,现在在某商场做营业员。
“其实我是不想去的,但碍于亲戚的面子,礼节性地去见个面。结果大开眼界了。”冯知几无奈。
女生身高约在155cm左右,偏胖,脸上有很多痘痘,有几颗还化了脓。“五官不算端正,驼背,大象腿。”在知几看来,该女生是无美貌、无姿态、无气质的三无女生。可是女生一开口就要房子,把知几给吓住了。问完房子后,MM又自顾自说开了:“虽然我不是很美,但我是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等结婚后,我要做全职太太,每天做做瑜伽,喝喝茶,看看电影。我家里还有两个弟弟,我要让我老公给他们解决工作问题。然后尽量给他们俩一人买一套房。等弟弟们都结婚后,我要把爸妈从老家接过来,给他们在市区单独买一套房子,安心养老……”冯知几说,他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当时想,这姑娘是不是韩国偶像剧看多了!”
就这样冯知几只好单了下来。没办法,在北京想要简单幸福的的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
日期:2015-06-02 12:14:34
就这样,相亲几次都没有结果。倒是认识了不少朋友。很多人知道冯知几是医生后都特别好奇,马上会问他各种问题,但是当他们知道他是肿瘤科医生后,就会出现短暂的冷场。这很正常,现在大家都是谈癌色变,不敢去面对这个越来越普遍和严重的问题。就像很多大龄剩女不能听到相亲这两个字一样,一下场面尴尬起来,他倒很习以为常,说句:希望大家不要找到我看病!他们会笑。
后面会有人问他癌症是不是不能治疗好,然后一般是怎么保养才能不得癌症之类的,最后一般都会说到我们工作环境会不会很压抑,总是面对这种人类尚未能找到端倪的疾病,面对的都是年老病弱,奄奄一息的患者自己是怎么面对和调节自己的。我会说我自己会有发泄途径,而且自己使自己状态不受别人影响这也需要修炼,他们又会发笑。他则很认真的说,其实现在每个人都需要发泄和修炼。他们会很有兴致的问,应该怎么发泄和修炼呢?他半开玩笑的说首先当然是找个好伴侣,他们马上会大笑。那他们又会问我,那像你这样的光棍怎么发泄和修炼,我说我有替代方法,他们会边笑边说你也有充气娃娃之恋吗?还是去夜店寻找一夜发泄?他很认真的说,不是,我有自己的的爱好,我喜欢赛车和滑雪。
别人都会吃惊,你这么稳重也喜欢那些运动?他说真的。他平时特别喜欢开车,特别是每周回老家的高速上,他都是尽量开到限速的极限,据说这样能产生多巴胺,就如同**时脑部多巴胺含量逐渐增加,**也随之增加,伴侣之间更加充满激情。同时,多巴胺能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让我们能够体验到幸福愉快的感觉。高速度情况下大脑中还会产生大量内啡肽,这种物质也能使人产生快感与幸福感!他们摇摇头,怪不得你还不结婚,跟车过得了。他说不过有时候也会喜欢只是独自一人在半夜里边听音乐边开车行驶在好不容易空旷的北京二环路上,欣赏一下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北京城,看着灯火通明的确行人稀少的大路和零零散散住宅楼里的灯光,有时候竟也能让自己流泪。他们会开玩笑的说,确实你该找个对象成家了。要不这样下去,你还给别人看病,这都病的不轻。
日期:2015-06-02 12:17:00
现实是他每天都得给很多人看病。每一天大早晨,医院的挂号大厅都会人头攒动。这一点不分节假日与周末什么的,天天如此。面对这排队的长龙,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有病人为了挂号,排队时间往往超过24小时,有的甚至连续几天排队也挂不上专家号。
出诊半天,冯知几大概平均要看40个患者,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无疑十分有限。一旦因为出差开会、研究生答辩等原因偶尔停诊,再次出诊时就要面对更大的门诊量。我出门诊几乎没按时下过班,从上午8点看到下午2点很常见,中午饭都吃不上。而那些没能挂上号的患者,会苦苦哀求医生加号,但是常常无功而返。再好心的医生望着黑压压的候诊患者也不得不“狠下心来”。
挂号难显而易见,但挂号只是看病的起点,长时间的候诊,各种检查的交费、预约、等待,再次挂号看医生……将是对患者精力和体力的更大考验。
日期:2015-06-02 12:18:20
然而,在他接诊的还有别的科同事接诊的大量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其实不需要到这样的大医院就医,基层医院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有的甚至根本不必看医生。例如,一些简单的感冒发烧,落枕,皮肤过敏……。经常遇到青少年因为**和遗精的问题来看病,一些男性总是无端地自认为**短小而忧心忡忡,包皮也让男人生出无穷的烦恼,新婚夫妻因为射丨精丨过快而积极求治,性兴奋时尿道口流出一点透明液体可以让某些男子坐立不安,**冠状沟处环行分布生长的小点点更让他们心惊肉跳,偶尔出现轻微排尿问题就担心患前列腺炎,结婚不到1年没有孩子就觉得自己不育,甚至有人不知道怎么行房……甚至于有个别的就是因为年龄大了自己在家没人陪聊天,总觉得不舒服就挂个号来跟医生聊聊……而以上这些都不是病。
日期:2015-06-02 12:24:29
就这样,冯知几每天就在忙碌的工作,工作之后要想办法做家教兼职,这样他要尽力多赚些钱,虽然父亲也有医保,但是手术前后用药很多都是不在医保之内,而且本来老家的医保到北京的医院治疗报销比例就很小了,但是为了父亲能治病,知几也是蛮拼的,每天休息时间都很短,一边工作学习,一边还要家教兼职。
冯秋实手术做的很成功,恢复的也快,继续做了两个疗程化疗和一次放疗之后,知几和姐姐想让他在北京继续住下去。但是他执意要回到老家。回到村子,也少有人知道冯秋实的病情,冯知几私下里告诉亲戚朋友谁也不要多说什么,“让父亲安静从容地过舒心的日子就好了”。母亲陪伴着父亲,父亲不再吃药,不再打针,只吃些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
“严格说都是中医禁忌的东西,猪肉,鱼肉,牛肉,鸡肉……爸爸喜欢吃肉,就让他吃好了。”冯知几给母亲交待,母亲便每天换着花样给父亲做。
日期:2015-06-02 12:25:38
冯知几的父亲冯秋实,被当地人连连称赞的人。整个夏季总是坐在门口的石凳上,前面是村子的大路,目光所及是远处的田地和湖水,满湖的芦苇倔强的在生长。村里的人得知他病了,每个路过的人总是要和他说几句话的,这些孩童时就曾和父亲在一起的人,父亲在最后的半年里,几乎都见到了。宅院旁边,就是一家几代相传的豆腐坊,早晨天一亮,氤氲的水雾和木屑燃烧的香味从豆腐坊的门窗中涌出来,只要出门,做豆腐的妇人便看见老人坐在石凳上,与人寒暄着,路上总有人走来走去,或是闲坐着,狗或者鸡有时也在这里踱步而过。
母亲告诉冯知几,父亲在石凳上坐累了,就回家给老朋友打几个电话,还有那些曾经一起在单位工作的老同事。冯知几记得,一生随和的父亲几乎从未和人红过脸,除了和一位同事———但在最后的日子,父亲专门给这个同事打电话聊天,两个人和解了。
除了工作的时间,几乎每个周末的一天,冯知几回到村里陪伴父亲。顺着老屋东边走五六分钟,是一段小路,白色的金银花沿路开着,金黄色的小桔梗花和艳红色的野草莓参差其间,毛竹的嫩黄的笋尖常出奇不意地钻出来,旁边就是几家人合用的菜地,湖水慢慢流淌过来来,几乎是无声无息地,流进菜园里。
那时候,父亲还可以独自种地,他像对儿子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你看这水,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点一滴的滋润庄稼。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啊!”父亲是自己去种菜,坐在地头看母亲干了。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下去,一年时光就这样在忙碌与担心中度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