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巅的生死较量》
第42节

作者: 锦城金牛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过去现在未来,我只管眼前。因为,昨天再美好,未来再耀眼,只有今天最实在最管用最能触摸。
  抓住眼前,才对得起昨天;抓住今天,才会有明天。
  耐心听完郦老头神侃以后,我一声断喝:“打住!你刚才讲的都是往事,我想听你对时局的看法。”
  我做出这一定性,绝不是要打击郦食其,而是意在鼓励对方,提出切实可行的组建联合阵线的方案。
  至少,你得明白告诉我,我该联合谁,怎么联合,谁来主导联合阵线,联合起来干什么,如此等等。

  郦食其得到鼓励,更加神采飞扬,侃侃而谈。
  第一,刘司令的部队目前不算强大,前往关中修理秦朝反动派,好比是虎口拔牙,属于高危作业。
  第二,要想圆满完成空前艰巨的革命重任,就必须让将士们填饱肚子,如此才有力气拿刀砍人,而这需要粮食。
  我也明白无粮不聚兵的道理,但兵荒马乱岁月,拿剑的远比扛锄头的多,粮从何来?
  我此前的一贯做法,除了强征民间粮食就是抢劫敌人或者友军的粮食。
  唉,我那也是被逼无奈的法子。生逢乱世,不当土匪就只能做饿死鬼。
  我不想死,麾下将士也不想白白丧命,因为我们还有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玩的事儿没干完,死了怎么对得起自己!

  即使是死,我们也必须死在秦朝反动政府的后面。
  所以,只有不停地抢,抢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不断抢劫得手,我们才有持久闹革命的力气!
  如今,郦食其告诉我,其实无需抢,就能有粮吃。
  我不信天下有如此好事,厉声质问对方:“难道你老,想让我等一边砍人一边种地?”
  他的答复是用不着,因为陈留郡(郡府住所地:河南省开封市陈留县)这块风水宝地,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粮食必须经过本地,本地民间藏粮之丰,外人是搞不清楚的,但我郦某一清二楚。

  郦食其话锋一转,主动表示初次见面没啥礼物孝敬我,他愿前往劝降陈留政府军,不战而胜,做为见面大礼。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郦食其在向我表态时吹了牛,坚称守军司令是他的老朋友。
  为了不穿帮,他特做补充,称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倘若他的朋友油盐不进,请我务必带兵修理,他当内应。
  会谈结束,我首先安排郦食其去食堂垫肚子。
  吐了一晚上的唾沫星子,怎么也该有饿意吧。
  趁郦食其不在场,萧何提醒我注意

  日期:2013-08-10 00:57:20
  第十五章 入主关中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关在谷中,谷底是附近地区唯一东西向平坦通道,窄处只能容下一辆马车,为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
  地势险要的函谷关,任你人马排成数百里都没用,想挤进关也没那么宽阔的地方容你挤。
  告诉你,仅凭刀剑极难西越的函谷关,将成为无数梦想入关的农民军的葬身之地!

  而曾经从此路过的周章,凭着不怕死人的战斗意志,虽然涉险过关,却也累得够呛,为章邯先生平乱创造了机会。
  函谷关,无异于鬼门关!
  此路不通,必须绕道而行。条条大路通罗马。张良坚信不疑的是,不会只有一条大路通往关中。
  他将目光迅速转向南边,那里是一片坦途的南阳,而南阳西北是通向关中大地的南大门——武关。
  武关,秦军防守相对薄弱,因为他们没有料到有谁会傻乎乎地绕上一大圈,从此闯入秦川。
  所以,关中秦军,防守重点摆在函谷关一线。
  这,正是我军一鼓作气进入关中的绝佳机会!

  张良指明的进军路线合情合理,我非脑袋进水之人,不可能不接受。
  盛夏,我军成功进入南阳郡(河南南阳),当地秦军收缩到郡政府驻地宛县(南阳市宛城区)。
  因为担心他人抢先当选关中王,我不再缠着宛城秦军索要馒头稀饭,而是直接绕过,向西边急行军。
  那有点像饿慌了的人,猛然见到不远处有一块肥肉,眼中只见肉肉,却对肉上高扬的钢刀视而不见。
  幸亏张良当头棒喝,再次把梦游中的我唤醒,让我明白自己抢先入关的想法挺美,但很不现实。

  理由:宛城有大队秦兵,关中敌人也不会少,我们立即入关,必将陷入敌军的前后夹攻险境。
  我明白:“若不拿下宛城,别想吃上关中猪肉!”
  因此,我连夜率部悄悄返回,将宛城围得水泄不通。
  南阳郡守担心兵败以后死得难看,有心主动去阎王殿报到,但被参谋人员陈恢劝阻,理由是求降不成再自杀也不晚。
  随后,陈恢翻越城墙,找我和平谈判。
  和谈中,他建议我赶紧接受南阳郡守归顺,公开晋升对方为侯,以鼓励更多的秦军投身革命洪流,入关之路将因此畅通无阻。
  他接着警告我:如果将南阳郡守拒之门外,前路注定步步是荆棘,别说难以率先入关称王,能否保住性命都是问号。

  经与萧何、张良协商,我同意和平解放宛城的方案,指派郦食其进城做为和谈代表。
  七月,眼见城外革命军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南阳郡守本着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精神,宣布不战而降。
  为了鼓励更多秦朝官员弃暗投明,减少革命阻力,我依约任命放下武器的南阳郡守为侯,礼请他坐着马车佩带侯印,在我安排的卫兵陪同下,先行去给前方的秦军现身说法。
  随后,我果断吸收陈恢参加革命,领导南阳降军,和我军一起向西革命。
  沿途守军,一则发现我军声势浩大,二则听说本人善待俘虏,纷纷见风使舵,上演临阵倒戈,投身到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之中。
  第六步,笼络人心。
  革命胜利,近在眼前。张良认为得人心者得天下,故革命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取决于人心向背。
  他的建议是防患于未然,坚决制止行军途中抢劫百姓财物以及骚扰妇女的土匪恶习。
  我自然希望获得更大更长远的利益,因而接受意见,执行严格的群众纪律。我军所到之处,居民不再吐口水。

  凭心而论,我刘某禁止军队强抢群众锅碗瓢盆,并非老子本身有多么善良,或者是心中如何如何装着人民。
  相反,我的自我约束之举,纯属夺权的权宜之计而已。而这一点,算是给主观为自己客观利人民做出了注解。
  当然,从这一事件,我也深刻地领悟到一个道理——有意争天下者必先赢得民心,故得民心者往往胸怀天下!
  因此之故,不久的将来,江山到手以后,我最畏惧的,就是那些能得人心的高级干部。
  须知,天下已经是我老刘家的私有财产,你们拼命争取人心,想干什么?
  你想不想夺取我的江山,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有这份雄厚实力!

  革命成功以后,始终感到脚下不稳的我,开始摧残开国元勋,特别是那几个敢拼敢抢能拼爱抢的武将,依据正是这套人心与天下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
  第七步,拿下咸阳。
  八月,我率部踹开关中南大门——武关(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成功闯入梦寐以求的关中大地。
  九月,我带队北上,抵达咸阳东南最后一道屏障峣关(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东南)。
  此时,胡亥已被赵高送上西天,而胡亥的侄儿嬴婴在杀死赵高之后,立即加强防守咸阳东南易守难攻的峣关。

  所谓加强防守,就是派出长年缺乏训练的咸阳骑兵。换言之,秦朝骑兵的战斗力,如今怎一个弱字了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