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战国》
第13节

作者: 老铁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吴起杀了人,官府不会放过他,所以母子两人久别后的重逢马上就变成了重逢后的久别,而且很可能永远无法相见。即便不杀人,吴起在家也不会呆太长的时间,名利的兔子会让他坐卧不宁。临行之前,吴起跪在母前,以手指天,发下重誓“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苍老的母亲眼泪婆娑,但什么也没有说。吴起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因为那里面有种力量会让他无法走出家门。吴起咬着牙扭过头、一跺脚消失在莽莽夜色之中。

  起儿啊,你慢点走,功名的道路无尽头。
  日期:2008-05-26 20:53:02
  2.一起一落
  吴起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新一轮的,也是最后一轮的闯荡,身后的门已经被他的誓言关闭,唯一的去处是功名乡。
  吴起离开卫国,来到了卫国的兄弟之邦鲁国。鲁国是个文化发达的国家,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儒家弟子的集散地。那里经常有著名专家学者驻留讲学,各种学术报告此起彼伏,连小孩子都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吴起屡次外出失败,产生了继续深造的心思,在鲁国他遇到了孔子高徒曾参,便拜他为师从而学之。

  与曾参的交往令吴起大为火光。这是一对性格、气质、追求截然不同的师徒,曾参木讷,反应比别人慢半怕,整日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满脑子的仁义道德,一副为天下师的样子。吴起反应灵敏、语言丰富、性格急躁、有着强烈的成功欲,他想要的并不是什么高尚的品德,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成功,所以两人的合作非常不愉快。吴起之所以仍然呆在曾参的门下每天忍受高强度的说教折磨,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想从这里毕业,从此就可以拿着儒家颁发的毕业证混出路,这在当时还真的管用,魏文候的帐下就有许多孔子的高徒和孔子高徒的高徒。但是学业并没有延续下去,一个事件的出现终止了两人的师徒关系,导致吴起最后没有拿到毕业证。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从吴起的家乡卫国左氏镇传来消息,吴起的母亲死了。吴起冰冷的血液泛起了人性的温度,毕竟那是他的母亲,是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容忍他任性胡为,败坏家业的单身母亲。母亲的死使吴起失去了一个可以荣归故里,报答母亲的机会。想到此吴起悲痛欲绝,但并没有长久地沉浸在悲伤之中,没有多长时间就又出现在曾参的面前领受学业,只不过脸上多了几分刚毅和沉寂。一个男子汉应该能够战胜感情上的痛苦,是啊,人只有经历过最亲近的人的死亡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虽然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都不一样。吴起体会到的是生命的虚无,功名的不朽。

  按照当时传统,母亲去世,儿子应该回去奔丧,若论儒家门规吴起还需守丧三年。可对吴起而言,奔丧并不是简单的回家祭拜母亲,还意味着对人生至高追求的放弃,这里面涉及到了吴起人生观中最本质的东西,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吴起在离开家门的时候曾经发下誓言:“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如果不明不白地回去,便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对功名的追求,或者至少也减弱了追求的决心;如果不回去,便要背上不孝的骂名,在这个非此即彼的命题上吴起没有做更多犹豫,功名一如既往的胜出。

  吴起没有回家奔丧触及了老师曾参的忍耐底线,曾参以提倡孝道闻名于世,他的一切人生哲学、道德观都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如今他的弟子以赤裸裸的行动违反他视为根本价值的东西,这是他无法忍受的,最后的结果是吴起被逐出师门。
  千金散败、有家难回,母丧不归,被老师逐出师门,吴起的生命跌入低谷。一切的一切都是因功名而起,而现在功名对于吴起仍然是遥遥无期,只有一颗经过无数次的淬火而僵硬了的心。此后吴起弃文从武,开始研究兵法。当时,列国之间争斗不息,兵法是最实用的学问。《孙子兵法》名扬天下,引得无数军事爱好者研究揣摩,吴起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吴起的过人之处在于极高的智商,丰富的阅历,扎实的文字功底(从曾参那里学来的),还有最重要的———可怕的自虐精神。一个怀着强烈成功欲望的人到了生命的狭窄口通常会表现出自虐倾向。“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便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以及今日农家子弟为过高考独木桥所进行的刻苦攻读。更何况吴起见惯了死亡,也亲手杀过人,死不就是那么一回事么,一死百了,所以在学习时他毫不吝惜地折磨自己的身体、好在他的身体非常强壮还能经得起折腾。除了《孙子变法》吴起还在对《左传》进行阐幽发微的工作,原来的《左传》中记录了许多春秋时期的战役,这些都成了吴起研究兵法的案例,原作者左丘明对兵法研究不深,吴起便按照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做了精彩的描述,否则今天我们读到的《左传》不会如此精彩。

  苦读很快就结出了硕果,吴起成了鲁国《孙子兵法》研究界的知名人物,还经常给许多军政要人讲课,最后连国君都知道了吴起的大名。名声还给吴起带来另外一个奖品,齐国国君的一个远房亲戚在鲁国旅行的时候遇到吴起,特别欣赏他的才干,认定吴起是一支潜力股,便主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对于女人,吴起没有太多深层次的感情,他好色,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因此便接纳了。岂知接纳的是麻烦,是罪过。

  不久齐国由于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发大军来攻鲁国。齐国军队带着对文化大国军事小国鲁国的藐视一路破关斩将,报急的文书像瓦片(那时用的是竹简)一样砸到鲁君的桌上。国家危机,呼唤人才,鲁国正好就有一名人才。吴起到目前为止所展现出来的才能更多在理论方面,并没有在实际战争中取得过胜利。鲁君有心任用吴起,但周围的人提醒到道:“吴起娶了齐国的媳妇,据说两人关系还比较恩爱,吴起怎么会诚心实意地领着鲁国军队和老丈人所在国家的军队作战呢?枕边风的影响不可不防。”鲁君犹豫了,枕边风的危害他见得太多了。

  吴起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也不是滋味,为什么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有感情的障碍?但犹豫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女人并不能阻挡他的前途。在吴起看来,他是人群中的高贵品种,承担着创造历史的使命,因此有权牺牲那些低级的品种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在身边经常陪他睡觉的那个女人。她仅仅是个女人,吴起压根对她也没有太多的感情。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吴起把夫人哄睡觉(不要问用什么手段),然后拔起刀………
  当吴起把夫人的头颅摆在鲁君的桌上,鲁国君臣惊呆了,在这个犬儒的朝廷里,从来没有人敢于用这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心意。大臣们吓的说不出话来,他们知道此番不让吴起为鲁国效劳,那么下次吴起很可能为鲁国的敌人效劳。
  吴起率领鲁军去迎战齐军,齐军在鲁军面前骄横惯了,此次也不例外。吴起先是助长了他们的骄横,然后像汉拔尼在坎尼那样,他把老弱军队放在中间,精锐部队位于两侧。战斗打响后,齐军袭来,鲁军中央自然后撤,两翼却大事攻击齐军后部的软弱力量,齐军后军阵脚大乱开始逃跑,受其影响前锋也纷纷溃退,鲁军掀起全面攻击,齐军被杀的大败。

  胜利的捷报传到了鲁君面前,一起过来的还有一份精心准备的履历,上面清楚记地记录着吴起败家、砍人、弃母、杀妻的光荣历史,鲁君还告诉吴起:“鲁国命中注定是个的小国,终究不是齐国的对手,此战虽然胜利,但以后就很难说,我们只想过几天安稳日子,正应该趁战胜的机会和齐国定立宽大的和平条约。………”,吴起根本不想再解释什么,转身就走了。懦弱的鲁国根本不值得他奋斗终身,现在他不必再担心无处收留,对齐国的那场胜仗已经让他闻名天下。

  日期:2008-05-26 21:09:04
  3.再起再落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地上的北斗是魏文候”吴起唱着自己改编的《好汉歌》向魏国进发。鲁齐之战一声炮响给如日中天的魏国送来了一名经天纬地之才,他将要把魏国的事业从胜利引向胜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