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战国》
第22节

作者: 老铁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人们只是纷纷议论,就是没有人出来搬木头。过了好久仍然没有人出来,主持人只好提高价格:“有谁能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赏黄金200两。”过了一会人群中走出了一位壮汉。只见他拨开人群,不由分说,弯下腰去将木棒扛起,径直向北门走去。
  服务人员和观众将壮汉围在当中,一并向北门走去。通过事后的了解,我们先对扛木棒的壮汉做一个介绍。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这位壮汉是住在附近的张三,这位张三在历史上还是个颇有点名气的文化人物,著名的民间俗语:“此地无银二百两”就是来源于不久前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故事。
  1年前,张三看上了老李家的姑娘,想要讨人家做老婆,请了个媒婆去提亲,李大爷一张口就要聘礼纹银200两,偏偏张三是个实心人,心想:既然人家要了,那我就去挣钱去吧。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张三每天为别人从南门往北运(??)搬运货物,两天前刚好攒够200两,张三心疼钱怕贼偷走,就在地上挖个坑埋了,可又怕别人发现,便在上面插个木板写道:“此地无银200(两百)两”。张三这才放心的去睡觉。
  邻家的王二正好从写着“此地无银二两百两”的木板前经过,一看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由分说地把地刨开拿走银子,然后按张三的逻辑给上面插了个木牌: 写着“邻家小二不曾偷 
   第二天,张三一早就醒来,想起自己马上就可以娶李家姑娘当媳妇,不由地心花怒放,可在昨天埋银子的地方却什么也没有挖到,难道被谁拿走了不成?一看旁边的牌子:邻家小二不曾偷。张三便断定王二肯定是清白的。想了一天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张三很郁闷,今天只好继续来南门为别人扛行李,不料却在这里碰上了商鞅的新闻发布会。

   不久,张三就把木棒抗到了目的地,他把木棒往地上一扔,回头就跟工作人员喊道:“快给俺钱,俺急着娶媳妇呢!”围观的人个个屏住呼吸等着工作人员把笑料爆出,然而这次他们却大失所望,只见工作人员结结实实地将200两黄金奉上。张三将黄金捧在手中,脸上写满了喜悦,似乎看到李家姐姐正在冲他又是媚眼,又是扭臀。
  周围的人群面面相觑,随后,有20%的人用手拍了大腿,有30%的人用手拍了脑袋,几乎百分之百的人发出了“哎呀”的感叹,只有一人露出了无法掩饰的微笑,你猜是谁?邻家王二是也!
  后来大秦电视台记者对张三进行了采访,当记者问及张三如何看待发改委新上任的主任商鞅先生时,张三摸摸脑袋,憨厚地说道:“他和俺是一样一样的人!”。
  秦国经过长期的混乱政治已经没有什么政府公信力可言,当政府的条令在老百姓的心里激不起半点涟漪,任何宏伟的政治设计都免不了要打水漂。政策力度会以指数级在政权级别间递减,到基层就徒具口号了,口号之后就是笑话。通过这次表演,商鞅向最基层的老百姓传达了一个信号:“我商鞅说话是算数的!”
  有了秦孝公的支持,经过了真理的大讨论,不等于变法就能畅通无阻的进行下去。商鞅在实施变法的之前,应该说是对秦国的国情做过一番调查。面对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和执行力的缺乏,商鞅没有采用在政府官僚机构内部做文章的传统疗法,而是直接拿了根木棒找老百姓对话。

  50斤黄金通过一根木棒挑起了泱泱秦国的政府公信力,这种天才的设计和作秀简直叫人拍案叫绝,南门外的那根木头估计也是中国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木头。
  商鞅挽救政府信誉的手法是独特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传统贵族开始记恨商鞅。但在商鞅鸿运当头之际,贵族只能把嫉恨深深的埋在心底。
  到目前为止,商鞅已经彻底清除了变法前面的层层障碍。秦国马上就要迎来商鞅变法的伟大洗礼。
  日期:2008-05-28 22:22:55
  4、商鞅的胜利

  如何看待人性,是所有哲学和宗教中最核心的几个问题之一。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所以用仁爱来支撑世界。法家认为人性恶,所以用法律来构架世界。然而儒家的仁爱世界始终是乌托邦式的设想,几乎所有的儒家都无法打通从理想到实践的道路,因为这条道路总是受到人性中邪恶因素的威胁。虽然儒家在现实世界少有成功的时候,但他们的存在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光,一旦爬过风雨如晦的黑暗时刻,儒家的曙光就会出现在历史的天空上,当然了这里的儒不是后来被皇权阉割了的儒,而是诞生于乱世的原汁原味的儒。《理想国》、《乌托邦》、《太阳城》从来不曾有过,但它们仍然值得全人类尊重。如果没有它们,人类的生存状态将不堪设想。它们是人类心目中最原始、最天真的梦想。

  法家对待人性丝毫不存幻想,它们宁可将人看成是罪恶的集合体。贪婪和恐惧是他们的本能,驱利避害是他们的天性。社会之所以没有被罪恶吞没,完全是由于罪恶的人们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不得不达成某种契约。这种对人性绝望的人生哲学使得法家的思想严酷而尖锐,深刻而无情,具有一种令人畏惧又无法逃避的力量。对于任何一位从事社会活动的人士来说,你可以责骂它、憎恨它,鄙视它,但你不得不承认如果要对付这个操蛋的世界,它是最有效的武器。所以圣人总是为了消灭法家而不得不使用法家,虚伪的政客总是表面上不屑于运用法家而实际上抓着不放。

  既然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法家便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他们的所有学说。商鞅相信如果国家要想强大必须顺应人类的这种天性。商鞅为了将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引导到国家强大的道路上,制定了一整套详尽的法律。商鞅变法的核心是任何能使国家强大的行为都将得到奖赏,任何会阻碍国家强大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战国时期,国家强大最主要内容是军事上的强大,因此在秦国“战”是第一位的,作战便需要吃饭,因此“耕”排在第二位。,其他都是辅助。

  法家思想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家所追求的强大国家,绝不同于罗马共和国。法家追求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元首,一种制度。一个经过法家彻底改造的国家应该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
  因此商鞅在秦国的任务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加强耕战;二是强化君权。商鞅的靠山是秦孝公,武器是法律,所要改造的对象是一个文化落后,民风淳朴,崇尚武力的国家。在商鞅来到秦国之前,秦国人仍然像过去的500年那样浑浑噩噩的活着,对于山外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潮知之甚少。秦孝公徒有改革的愿望,但却不知道如何实施,商鞅变法为秦国提供了如何转型的答案。

  秦国松散的政权结构无法适应激烈的军事斗争需要。商鞅为秦国打造了一套紧凑的政权结构。躺在历史垃圾堆上的贵族寄生虫们被清除出国家机构。旧的世卿世禄制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二十爵位制。每一级爵位都对应着不同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级别越高待遇越好,社会地位也越高。获取爵位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军功。在地方,商鞅实行了郡县制, 废除了分封制。旧贵族的封地都被收为国有,国君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在社会基层,商鞅实行了什伍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否则,“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