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莲——那一段纠结的情爱与利益》
第23节

作者: 清秋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刻,两人都像遇到了久觅的知音,有满腹的话,想一股脑地倒出来;但由于各自有一部完全不同的人生史,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若只是谈些农事、世态,就嫌太浮泛,与眼下的气氛不相宜。想着,若川便抬眼看了看老伯,见老伯也正在打量他。两人就笑笑,都有些尴尬。最终,若川转了一下念头,把话题从这座老屋上扯起,打破僵局。说到老屋,吴老伯眉毛便一动,脸上的表情活跃了起来。他抬头盯住老屋,慢悠悠地吐着烟,对若川说:“你看这房子,可算是百年老屋了。当年跷脚的鬼子兵,放火烧它,硬是烧不坏它一根大梁,真正是‘风雨不动安如山’。你知道是为什么?”若川猜想:“是材料用得好吧?”老伯说:“材料当然是不错。当年,砖是在广州烧好了运来的,木料用的是山里的青皮木,地砖也是南洋产的,但终究是砖木结构,不是钢筋水泥的,怎么就能顶得住水火相攻?”若川想不出,有些茫然,老伯便笑笑说:“其实,说也简单。道理就一个——这老屋是个堂堂正正之物。”他边说边指给若川看,“你看,自前堂、中堂,到后堂,是一条线,两边对称。由前到后,各屋的用途,都有个名分,清清楚楚。房子,就像活物,就像人,也有脑、有心,有肢干、有手足,这才站得稳,可不是用笔随便一画,就出了个设计图的。”听老伯的这番话,若川觉得新鲜,再抬眼去打量那老屋,果然看出它处处的厚重与实用。又见老屋的朝向,是面向东方,很有些与众不同,便问:“这宅子面朝东,有什么讲究吗?”老伯就说:“过去的人,讲的是勤能兴家。房子朝东,日头一出,便可照进房间,催人早醒。现在不同了,农人一早起来,只能睡在吊床上养神。他们倒是也想勤快,可是,你让他们做什么?”若川恍然大悟,望着老屋高耸的门廊,喟叹起来。

  (待续)
  日期:2011-11-13 12:25:13
  就在喝茶闲聊之际,太阳慢慢隐入山后,院中景物开始变得朦胧。吴老伯剔掉燃尽的烟灰,舒展了一下筋骨,说道:“我在乡村住惯了,现在反倒觉得城里人怪。人生本来苦短,白日当头的时间又能有多少?一清早的大好时光拿来贪睡,天晏了却要点起灯来熬夜,这样的作息,有什么道理?”说罢,朗声大笑。老伯的这一番见解,也算是不俗,但若川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也就无从置喙,只好漫应了一句:“是呀。”

  吴老伯放下水烟筒,笑一笑说:“我这个人的思想,在你看来,是有些违时的吧?”若川连忙否认:“哪里?只是我从没这么想过。”老伯便收起了笑容,叹口气道:“我虽是个村夫,但对世事,还是有些留心的。多少年了,日日都在说变化,年轻人更是耐不得沉闷,都觉得若是不变化,就等于白活了。可是变化,也要讲究变好,不应该变坏吧?”若川说:“变好是没问题的,到底还是进步了。您想想,过去的百姓,那是什么样子?”老伯笑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你也许听说过吧?就算这是虚礼,但终究也是个约束!现在倒好,小孩子不念《三字经》了,世风难道就进步了么?不那么简单喽!现在的世道,你比我清楚,很多事,就是因为不讲‘仁义’二字了,才难办了啵?”

  老伯的话音不高,却点到了若川的若干心事。这些话,如冬日雷震,竟使得他无法安坐。见若川有些惶恐的样子,老伯便是一笑:“你看,现在连教育小孩子,都不愿教得他太本分了,怕长大了受人欺。其实,老百姓过日子,又不是打仗,难道处处要依靠诡诈?你说,诡诈能是做人之本么?或者,是事业之本?”若川瞠目道:“那当然不是!”老伯便又笑,“我只是胡思乱想罢了。”

  此时有浓浓的香气飘过来,六莲在灶前已把饭菜弄好,又去买了一瓶米酒回来,向后廊上两个人喊了声:“呷糜啰!”老伯便朝若川让道:“家常便饭,莫见笑。屋里太闷热,就在院子当中吃吧。”六莲手脚麻俐地摆好了一桌农家饭,碟碟盏盏的,煞是丰盛。若川见了,心中便有歉意,连声说:“这太客气了!”吴老伯赶了赶苍蝇,说:“坐下吧,吃。”三人便坐下,六莲抢先为若川夹了一筷子菜,笑着问:“阿爸又跟你讲古了吧?”吴老伯便嗔道:“你懂什么?”六莲不服气:“我不懂。但一个农民,想那么多,有用么?有哪个地方是你说了算的?”老伯就问:“侬侬啊,我不说这些,你叫我说甚呢?难道,要我也去夸那谢霆锋?”

  老伯说罢,三人一同大笑。此时暮色四合,农家小院里饭菜飘香。一面吃,六莲一面就劝:“助理,你多吃。我们没把你当客人,也就没有杀鸡宰鸭,都是家常菜。这两条罗非鱼,是我从邻居哥苗那里要来的。田螺,是从水田里捡的。我弄的菜,你莫见笑。”若川连忙称谢:“很好嘛,我最喜欢了。”吴老伯笑笑,说:“如今是不行了,早些年,我们还可以上山‘打肉’,就是打猎物啰。现在,肉也打不到了,只有粗茶淡饭。”若川便说:“农家饭,怎么吃都是好!”吴老伯杯酒下肚,便益发豪爽:“来,喝酒!杜甫是怎说的?‘肯与邻翁相对饮’,不就是这样子么?”若川惊喜道:“呀,就是!”六莲双眼似秋水盈盈,喜笑颜开道:“你以后要常来,同阿爸说说话。他可不跟我谈这些,我们之间,有代沟。”老伯就假意叱道:“什么代沟?小孩子,不知愁。”六莲撅着嘴道:“你看,这不就是代沟么?让白助理说句公道话。”若川便端了酒杯,敬了老伯一杯,然后说:“六莲,你阿爸可不简单,我佩服。他呀,有思想。”六莲便噗地笑了:“思想?他的思想,谁肯信?”若川认真地说:“等你长大了,就会信。”六莲说:“难道我不是大人,半个家不是我在当么?”说罢朝吴老伯扮个鬼脸,大家又是一笑。

  在桌上,若川见到有不知名的绿叶菜,就问:“这是什么?”六莲说:“这呀,是野菜,就是大名鼎鼎的‘革命菜’,听说过么?”若川恍然大悟道:“知道,打仗那时候吃的。果然不一样!”六莲又问:“米饭呢,你觉得怎样?”若川说:“比我们伙房买的米,香了百倍,是什么好米?”老伯就介绍道:“这里的田土靠近海边,含有少少的一点盐分,所以自家种的谷,煮饭就香。”若川说:“怪不得!”六莲就笑:“你看我们海南,很养人吧?”若川连连点头:“养人养人!”他抬头看看,小院里气氛融洽,人有喜色。眼前的一株菠萝蜜树干上,挂着累累的果实,灯光一照,宛如丰乳,有旺盛的生命力扑面而来……

  (待续)
  <
  日期:2011-11-13 21:09:23
  饭罢,六莲将堂屋内的电灯,牵到了廊柱上挂好,院子里就是一片亮堂。三人仍是在后廊上坐着说话。若川将农事上的细节,逐一问了,又打听了吴老伯家全年的收益与开销。老伯便叹息道:“如今乡村,稻谷简直是种不得了!种子本来就贵,化肥、农药又不住地涨价,这就把农民给涨翻了,种稻谷居然要亏本!只有种瓜果、弄养殖,才能勉强过得去。”若川问:“在海南,种瓜果不是恰恰好?”老伯就说:“老弟,你是读书人,说得容易。种什么都要看天,这香蕉,是最怕台风的,要是事先没加固好,风一大,就统统折断,颗粒无收,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呀!”若川一怔:“现在还要靠天吃饭?”老伯说:“当然。这些年,行情都平平,连着几年也翻不起身来。去年最惨,收蕉的日子迟缓了,被广东的香蕉给压住,一角钱一斤都无人理,只能拿去喂猪。好多人家,就是这样破产了呀!”若川感到难以置信:“想不到,农村竟到了这般地步。”老伯摆摆手说:“不过,债多不愁么!自古农民就是捱得累、吃得苦的。好在我们吃、住、走路、讲话,都还用不着花钱的啵?”若川听了,忍俊不禁:“就是呀!”

  老伯的话,说得六莲也笑了。老伯看看女儿,脸色忽然就有些发暗,叹道:“只是,拼命做一年,刚够吃穿,想要供小孩念到高中,实在是不行了;若要供她念大学,那就比黄连还要苦喽……”若川听得心里难过,想到自己,平日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薪水尚可温饱,反而一味怨天尤人,在老伯的淡泊面前,应是十二分的惭愧了。想着,他就将这层意思说了出来。吴老伯便摇头道:“那也不是。像你,一个读书人,能耐得住性子与农民谈家常,就是个心有大善的人,不必惭愧。若你早生六十年,说不定也是仁人志士哩!”老伯的这话,说得若川更加脸红,想到自己踏入商界后,在金钱与权势面前,无论是趋奉还是愤怒,骨子里面都是个“放不下”,哪里能担得起“仁人志士”四个字?他抬眼看,见老伯大半瓶酒下肚,脸孔紫红,更显得是个硬汉的样子,在心里,对这老人就更加敬畏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