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唐往事——细说唃厮啰政权百年风云史》
第23节

作者: 河湟三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9-10 22:34:17

  @破锋校尉 2012-09-10 10:07:23
  比起明朝万历皇帝来说,宋真宗强多了,尽管他们都虔诚信仰道教,但当民间遭灾时候,赵恒还能拿出钱来救济,但朱翊钧宁肯他库房的银子生锈变灰,也不肯拿出一厘来给辽东挨饿受冻的士卒。
  ======================================
  存疑,说宋史就说宋史,黑明就是楼主的不对了,术业有专攻,呵呵。
  万历用内库拨款军需的地方多了。万历天启两朝,辽东基本靠内库解决,等到.....
  -----------------------------

  呵呵,在下不存在黑明,就事论事罢了,万历皇帝宁愿银子烂掉,也不远拿出来救济一下辽东士卒,并非我信口开河,这方面的记载在《神宗实录》、《明通鉴》、《明史》中比比皆是,聊摘几段,供兄台参考。
  户科给事中官应震言:“内库十万两内五万九千两,或黑如漆,或脆如土,盖为不用
  朽蠹之象。”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熊廷弼上奏:“四十七年十二(疑为“一”字)月赴户部,

  领饷二十万两,十二月领饷十万两,四十八年正月领饷十五万两,俱无发给……岂军到今日
  尚不饿,马到今日尚不瘦不死,而边事到今日尚下急耶?军兵无粮,如何不卖袄裤杂物?如
  何不夺民间粮窖?如何不夺马料养自己性命,马匹如何不瘦不死?而户部犹漠然不一动
  念。”
  熊廷弼于八月二十九日上书朝廷,陈述辽东明军情况:“残兵……身无片甲,手无寸
  械,随营糜饷,装死扮活,不肯出战……点册有名,及派工役而忽去其半;领饷有名,及闻
  警告而又去其半……将领皆屡次征战存剩、及新败久废之人,一闻警报,无不心惊胆丧
  者……见在马一万余匹,多半瘦损,率由军士故意断绝草料,设法致死,备充步兵,以免出
  战,甚有无故用刀刺死者。……坚甲利刃,长枪火器,丧失俱尽。今军士所持弓皆断背断

  弦,所持箭皆无羽无镞,刀皆缺钝,枪皆顽秃。甚有全无一物而借他人以应点者。又皆空头
  赤体,无一盔甲遮蔽。……闻风而逃,望阵而逃,惧战而逃。顷闻北关信息,各营逃者日以
  千百计。如逃止一二营或数十百人,臣犹可以重法绳之。今五六万人,人人要逃。虽有孙吴
  军令,亦难禁止。”
  凤阳巡抚李三才奏:“陛下爱珠玉,民亦慕温饱,陛下爱子孙,民亦恋妻孥。奈何
  崇聚财贿,而使小民无朝夕之安?”又言:“近日奏章,凡及矿税,悉置不省。此宗社存亡

  所关,一旦众叛土崩,小民皆为敌国,陛下即黄金盈箱,明珠填屋,谁为守之?”
日期:2012-09-11 01:27:35

  决战时刻
  双方已经都做好了战争准备,那么就开战吧。

  李立遵胁迫唃厮啰率兵向秦州开进,一切战场上见分晓。
  李立遵在两军尚未交锋之前,搞起了心理战,写信给曹玮,说要和他“会食”秦州,大有灭此朝食的意思,试图激怒曹玮,愤怒会让人丧失理智,那样未开战,李立遵先胜一筹。
  他太低估曹玮了,曹玮是何等人物,岂是凭你三言两语就自乱阵脚那种人,曹玮看完只不过付之一笑。
  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但战术上绝对要重视敌人。
  当时秦州总共兵力也不过六千人,要是在秦州城外平坦地带跟李立遵三万兵马死磕,肯定要吃亏。
  自古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老天爷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曹玮在天文气象方面估计也是外行,说人和,曹玮带出来的兵,战斗力绝对没地说,加上从关右又补充了一些兵力,士兵们士气高昂。剩下的就是地利了,现在双方兵力悬殊,只有选择一个狭窄地带,使李立遵的兵力数量优势没法展开,狭路相争勇者胜 。

  于是,曹玮把目光定在伏羌寨三都谷(在今天甘肃省甘谷县境内),这里地势险要,适合以少胜多,曹玮便在此地布兵设阵。
  此时,李立遵正趾高气扬的东进,旌旗迎风招展,马嘶声声,铁甲铮铮,吐蕃铁骑踏起的尘土蔽天遮日,向三都谷呼啸而来。
  前方斥候不断将敌人进军速度向曹玮汇报。
  “将军,吐蕃人离这里不足三十里了。”
  “慌什么,吃饭!”
  曹玮不慌不忙的在吃饭。
  两军交战,主帅的心理素质攸关主要,主帅就是军魂,主帅的意志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本来战士们听着吐蕃马蹄声不断的临近,稍微有些慌乱,但看见曹玮如此镇定,大家也很快有了主心骨。

  等快看见吐蕃人的旗帜时候,曹玮才放下饭碗,下令:“上马”。
  吐蕃人原计划在秦州城下与宋军决战,没想到提前遭遇了敌人,有点措手不及,而且在这狭窄地带,数万人马根本没法展开,军队不由得骚动起来。
  于是,有一名僧人军官骑马在各队前面来回维持军纪。或许有人纳闷,僧人不是不能杀生吗,怎么还出现在战场上?
  这话没错,佛教总体上来说是出世的宗教,所以没有发动过像基督教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教圣战之类的宗教战争,但凡事也有例外,宗教在传播过程中,总是不断调整自己,以便适应每个局部地方,如果严格按照教义,不学会变通,那就是死路一条。
  比方说,汉传佛教对政治的涉入不大,最多就是影响皇帝更好的传教,但藏传佛教,自开始起,就参与政治,在吐蕃王朝时期,有僧人直接担任论逋,僧人和军官身份也是不停的转换,比如刺杀朗达玛的那个拉隆贝吉就是军人出身,僧人直接带兵冲锋陷阵,在吐蕃军队中很常见。
  奇怪吗,的确奇怪,按理僧人就该在幽谷古寺中礼佛参禅,不应该出现在杀戮的战场上。
  但它的的确确存在。
  同样的奇怪的事情,在汉人军队中也出现,那就是太监领军,按理说,太监就应该呆在大内深宫服侍帝后,不应该让一个失去男人血性的阉人出现在军旅中,但太监干预戎机从来不鲜见,比如后来率兵攻打青唐的宋军中就有一个大太监,他的名字相信大家不陌生,他叫童贯,这些是后话,暂且不表。
  再说曹玮,他看见那个僧官,来回指挥军队,便想挫一下吐蕃人的锐气。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估计这会李立遵和唃厮啰在中军,那就先拿这个僧官下手。
  于是便回过头来问道:“谁射击精准,先射杀此人!”
  大家异口同声说道:“李超!”
  曹玮便问李超有没有把握射杀此人,李超回答:“请主帅给我十五名骑兵掩护,我一定射杀此人!“
  曹玮斩金截铁的说:“我给你一百名骑兵掩护,如果不能射杀,提头来见!”
日期:2012-09-11 01:31:15

  (接上文)
  李超乘吐蕃兵尚未摆好阵势,帅领一百名骑兵冲了前去,由于三都谷地势狭窄,吐蕃兵虽然众多,却无法展开包抄,只有急忙拔刀准备迎战。
  谁知这一百名骑兵快要接近时候,突然向两翼分开,中间的李超拉弓如满月, 箭似流星,那名僧官措不及防,应声落马,当场归西了。
  指挥官一死,士兵们不由慌了起来,曹玮趁势率兵掩杀过来。宋军见主帅身先士卒,于是个个如狼似虎的冲上来。
  跟曹玮训练有素的骑兵一比,李立遵率领的吐蕃兵虽然人数众多,但在三都谷地面根本没法全军反击,前面的厮杀,后面的干瞪眼。
  更要命的是,李立遵军队,除了他从宗哥带来的自己人马以外,其他都是临时强迫各部纠集起来的。
  他们本来就不情缘为李立遵卖命,心中巴不得李立遵吃败仗,好趁机摆脱他的控制。
  因此看见宋军的阵势,好多吐蕃兵抵抗了几下,就无心恋战,调转马头就像往回跑,后面的人还没明白怎么会事情,于是自相踩踏,死伤无数。

  这多像当年苻坚在淝水之战的情形。
  此时李立遵再也没法控制住局面了,兵败如山倒。
  吐蕃士兵在前面仓皇逃窜,曹玮率军撵着屁股追,好家伙,不小心一口气 二十余里,斩首千余级,加上吐蕃人自相踩踏,死者不下万人。宋军仅阵亡67人(这个数据值得怀疑,不排除有瞒报的嫌疑,但打胜仗了,谁再详细会追究呢。),伤百余人,缴获牲畜、衣服、器帐等三万三千余。
  三都谷一战,打出了宋军的威风,鼓舞了士气,扭转了宋朝在西北和西夏交战以来屡战屡败的颓势。

  按理说,曹玮以手中那点稀有的骑兵力量打败吐蕃人是险中求胜,应该见好就收,但如果那样他就不是曹玮了。
  他明白,在这以前,宋朝一直靠赏赐、迁就这样策略对待李立遵,结果引来李立遵越来越不把宋朝放在眼里,现在要打就要打到他的痛处,不能再让他缓过神来,这就是所谓痛打落水狗。
  于是,他决定乘胜追。
  在曹玮的穷追猛打,恩威并使的两手策略下,河、洮、兰州、安江、妙墩、党逋等地的许多吐蕃部族纷纷改换门庭,解除和李立遵所立的盟约,归附宋朝,成了宋朝的“熟户”。
  此时,曹玮的步伐停了下来,并没有一鼓作气继续将军队开进河湟攻打李立遵,这是因为,他明白此时依靠自身的力量,还不足灭掉李立遵,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李立遵逼急了,万一他倒向西夏,结成联盟对付宋朝,那样在西北夏、宋、吐蕃之间的平衡将被打破,形成这样局面,对宋朝可是得不偿失,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三都谷一战,彻底击碎了李立遵想重现吐蕃王朝昔日荣光的梦想,从此,他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李立遵,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