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战国》
第17节

作者: 风长眼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12 09:33:18
  秦(七)谁王关中,秦国还是荡社
  关中,西起宝鸡,东至三门峡,南接秦岭,北临黄土高原,东西长达三百公里。
  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三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三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不过关中区别于同样土地肥沃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的巨大优势,在与其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
  关中成为帝王之地,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武王从关中起兵,会盟天下诸侯东出函谷,一举而夺天下,建立八百年赫赫大周朝。
  周朝虽然得了天下,却并没有迁都中原,而是继续在关中建都,把中原广阔的土地分封给了其他诸侯。当时周公旦对关中的评价是:“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
  在周人的眼中,关中就是天下最好的地方,哪儿都比不上。
  后来的秦、汉、唐等朝代与周朝一样,都是先立足于关中,再东进吞并天下。
  关中,到底有何地理优势呢?我们先看看古代英雄对关中的看法及关中帝王之地的发展。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对秦惠文王评价关中:“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苏秦所说的四塞,是指关中东部的函谷关,东南的武关,西部的大散关,西北的萧关。
  意思是关中地势显要,有山有水,守住这四座关卡,再将关中众多的百姓武装起来,可以吞并天下。
  苏秦不愧是佩戴六国相印的大纵横家,他对关中的评价非常中肯,他的预言最终成了现实,秦国就是从关中四塞之地统一了天下……
  秦昭襄王时期,范雎对关中的评价则更为直接:“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范雎这个评价可以说非常到位,打得赢就东出进攻,打不赢就回来守住函谷关和黄河一线,这样的地方不是王者之地是什么。
  后来的秦汉之际,项羽灭秦朝之后,准备建都的时候,谋臣韩生建议项羽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
  韩生建议项羽在关中建都,可是项羽不以为然,结果怎么样后人都知道了。
  接着刘邦击败项羽,在选择都城时,谋臣娄敬建议说:“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娄敬的意思是,与人打架,如果不扼别人的喉咙,按住他的背部,就不算打赢。如果在关中建都,就扼住了东方各国的咽喉,按住了他们的背部。

  大名鼎鼎的张良则分析:“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比起娄敬的夸张比喻,张良显然更为实在,他认为关中防守只要守住东面就行了,进攻却可以顺流而下,非常便利。
  刘邦的另一个谋臣田肯同样描述过关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届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意思是从关中出兵攻打其他诸侯,就像从高屋之上倒水一样有优势。
  比起娄敬的幽默,张良的实在,田肯的文学色彩隆重,高屋建瓴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里。
  英雄所见略同,这么多人肯定关中,刘邦最终建都关中长安,于是一个大汉王朝诞生了。
  接下来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写了历史巨著《史记》,他本人对关中的地势也深有感触,在《史记》中他写道:“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意思是成就大事称霸,东南的越国楚国是好地方,但是最终建立王朝,还是关中最佳。

  太史公的话,在今天依然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美国NBA有一句名言:进攻赢得胜利,防守赢得总冠军。关中正是有了绝佳的防守条件,才屡屡成为王朝的龙升之地。
  太史公不知道NBA这回事,他的话是对前面朝代的总结,但是他这么精辟的概括同样适用于后世。
  在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及短暂隋朝的乱世之后,中国历史迎来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
  日期:2013-08-13 03:46:31
  在唐朝建立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向其父李渊说明关中的地理优势之后,建议李渊先攻取关中:“关中豪杰并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抚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
  这里李世民将关中的地位再度拔高,不但肯定了关中的地理优势,而且提到关中的人比较善战,只要控制了关中的豪杰,统一天下就像驱虎擒狼,有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在汉唐时代,关陇集团确实是一支能够左右天下局势的重要军事力量。后来李渊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果然是先取关中,后得天下。
  唐朝之后是宋朝,宋太祖赵匡胤虽然定都开封,但是他真正理想的建都地方是长安。赵匡胤曾经道:“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虽然北宋在军事上表现一般,但宋太祖赵匡胤想开创一个比肩周朝和汉朝的伟大朝代,其心情可以理解。

  后来北宋灭亡,赵构重建南宋,在选择都城的时候,大臣李纲建议道:“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
  虽然赵构被迫最后选择了下策的南京(建康),但是李纲的话还是相当有水准,所谓自古横扫天下的帝王,大多来自西北关中,占据东南地方的,历史上很少有打到关中甚至统一天下的。
  宋朝之后,元朝、明朝、清朝,北京继西安之后成为了帝王之都,关中的政治影响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热兵器逐渐盛行之后,关中的地利因素有所下降,再者通往关中的道路由于过于险峻,导致关中的经济有所落后。
  不过即便是今天,我们摊开中国地图,你会发现陕西省是中国最中部,西安是中国最中心,这或许也是长安能作为十三个朝代都城的一个原因。
  既然关中这么重要,那么秦国又是如何统一关中的呢?
  战国最后十年,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开创了一个大一统时代,但是春秋初年的秦国,不得不为统一关中而进行残酷激烈的战争。
  显然,要统一天下,先统一关中,是必然的条件。
  秦宪公时期,秦国在关中立足,并且与中原文明联姻,确立了一方诸侯的地位。然而秦国要成为关中唯一的王者,必须击败那个曾给秦人带来无数麻烦的荡社戎。
  荡社戎,是犬戎的一个分支,周平王东迁之后,这荡社一族,便走下高原,到达关中的腹心镐京一带,建立城邑,统治当地周人。
  这荡社人的志气不比秦人小,他们将部落迁移到山下,是希望重塑当年周人走下高原建立王朝这样的壮举。
  与秦人相比,荡社人也同样擅长骑射,同样善战,他们只是缺一个周朝的爵位,其实力并不比秦人弱。
  当年秦文公很有先见之明,与荡社小规模交锋之后便开始休养生息,不然秦人很早就会陷入与荡社戎的纠缠之中,丧失发展的机遇。
  秦宪公时代,秦人与荡社人有过几次大交锋,无论是战争的过程还是结果,秦人都不占优。
  而秦国三位大庶长提出先灭远处毫戎的战略,也是无比正确的,这样秦人在与荡社决战之前,土地和人口都得以扩增。
  由于荡社人所处的位置在关中中部,秦人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与荡社人,就到了必有一战的时刻。
  不过秦人在与荡社人大决战之前,秦人内部关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