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岁》
第1节

作者: 既然在人间QQ
收藏本书TXT下载
  楔子(1)
  岁月从不停息,几千年席卷而过如匆匆一幕不肯散场的大戏。紫蟒玉带的主角儿们轮番上场,用发自野心的造作掌控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时间段里,舞台上的舒缓或紧急。周遭粉墨簇拥的配角们或呐喊,或摇旗,或推车,或打扇,亦陪衬着主角儿们在历史的画面上留下被称扬,或遭啐弃,属于自己的那一笔。而更多不足为道的小人物,如热闹非凡的戏台上,青衣小帽,不曾勾脸,从这一侧边幕上去,默默绕至舞台最后,一路垂头走至另一侧边幕下场的活人道具,没有一句台词,没有人注意。那个时间他确实走过那里,但并不是那个时间里的必须,他们在或不在对那出戏的开场、结果或继续没有丝毫的影响,他们在那里也并非因为他们想在那个时间出现,不过被命数驱使而已。

  虽则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儿,而一个人一旦置于特定历史的背景下,都只不过是那些影响了那段历史的大角儿们脚下的一颗不足为道的沙粒。历史的进程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因而在利于历史正向推进的大义面前,那些不足为道的小人物们,空有自己的爱恨悲喜,那一点点同样微不足道的情怀,一旦背离了整段历史的大趋,便只是横遭世间的人人唾弃。即便是其实他们自己也只能四顾无助的蹲下身去,抱住汩汩淌血的胸口,满腔怨愤的逼不得已。

  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历史记下的只是那些叱诧风云,勾画了脸谱的大角儿们,而遗漏在整幅历史画卷外的小人物,提或不提,其实并没有更多的意义。
  1986年秋,香港。
  位于上环普仁街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东华医院里,儿科医生汪兆麟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姑姑的检验结果,不出预料,情况非常不好。其实,早在来看医生前姑姑就已经知道了,她淡淡的说,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的。
  汪兆麟沉默了一会,并没有直接给表弟迟亚贺打电话,便径直去找临床肿瘤科的段止林医生。段止林是香港著名的肿瘤科专家,近70岁的年纪,马上要办理退休手续了。汪兆麟到他办公室时,桌子上堆放了不少书籍,想来正在打包整理。
  “段医生!”兆麟轻声叫道。
  段止林合起正在翻看着的一本很厚的医学词典,对兆麟微微点头说:“汪医生,请进。”
  “就要装箱了吗,要不要我来帮忙?”
  “不用了,等一下我的学生会来。”段止林一边让兆麟坐下一边问,“你姑姑的身体近来怎样了?”
  “还好吧,她一向心态平和,也早有预见了。”兆麟一面把手里拿着的几张检验报告递过去。
  段止林接过来一页页翻看着,并不说话。
  “您看,还有什么办法吗?”汪兆麟探寻的看着段止林,仍抱着一丝希望轻声的问。
  “恕直言,你姑姑的时间不多了,已经没有做手术的必要。现在所有的办法,只是看能不能帮助她最后少遭受些痛苦吧。”段止林看着汪兆麟。
  兆麟点点头:“这个我们全家也都有心理准备,我姑姑她,从前些日子起,就已经开始整理自己过去的物品了。”
  段医生点点头,又低下头去看检验报告,“汪佩云,”他轻声念着报告上病人的名字,然后侧过脸来看向汪兆麟:“几十年前香港电台有位红极一时的女播音也叫汪佩云。”他一面说一面翻开刚才合起来的那本词典,取出一张折起的泛黄的纸页,打开来是一张比摊开的词典还要大些的海报,上面是一位年轻女子的半身照。岁月年久,色彩已经晦暗剥蚀,而画面上那女子的娴雅端淑,仍能令人见而忘忧。她半侧着身子,波浪形半长的卷发,一件将身体衬托得恰到好处的胭脂色暗花旗袍,腰身纤细,双眸深静如远山拢翠。海报的一侧,竖着三个醒目的大字:汪佩云,旁边另有一行小字:香港电台当红播音。

  汪兆麟接过海报,微笑道:“是的,这正是我姑姑。这张海报我家也留下了,不想您这里也有。”
  段止林笑笑:“我也没有想到啊,是我这几天整理过去的书籍时才发现的,就夹在我当年的英汉医学词典里。”
  “其实你第一次带你姑姑来找我的时候,我就感觉应当是在哪里见到过,这样深邃的眼神,”他示意海报上汪佩云的眼睛,“很多年没有再看到了。”
  段止林从汪兆麟手里拿过海报来看着,继续说:“那时候你姑姑真是大红大紫啊,香港人可能不知道港督是谁,但是没有人不知道汪佩云。那一年,这张海报几乎贴满了整个香港的大街小巷啊。”
  汪兆麟也笑:“是啊,那时候我才十几岁,但也记得清清楚楚,总有小报记者去我家敲门,要采访我姑姑。也总有很多年轻人在我家附近游荡,就为了能看我姑姑一眼。”
  段止林大笑起来说:“我可没有去过你家附近啊,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你家住在哪里,所以我都是去当时的香港电台门外,等着想见到汪佩云。”
  “真的吗?原来段医生年轻的时候也追过星啊?”汪兆麟也开心的大笑起来。
  “是啊,不仅追,而且还很狂热哦!那时我刚刚进到东华医院,我们几个年轻人下了班就跑去香港电台门外等,希望能见到汪佩云。”

  “那么见到了吗?”兆麟兴致勃勃的问。
  “哎呀,有一次还真的被我们看到了呀,”段止林很开心:“那位麦公子给她打开车门,她从车上下来,就那么微微侧了下脸,快步走上台阶就进大门里面去了,哎呀,那姿态真是优雅极了!”段止林啧啧的说:“那仪态我一直记到今天,那样的林下风度啊,在如今的明星里可再也见不到了。”
  “你姑姑播音真是好听,那声音不卑不亢,就像她本人。那时候我每天都要听她的播音,哪怕翘班也要听。那时候我刚刚进入东华医院,当时的东华医院被日本人征用做军事医院,里面住的都是伤兵。哦对了,我记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就是汪佩云播放向全港的!”
  “对,那正是我姑姑播音的。”兆麟郑重的点了点头。
  “可是很奇怪啊,好像你姑姑红的时间并不太长,也就是一年的时光吧?香港重光之后就再也听不到她的消息了。”段止林扶了扶眼镜问。
  “是的,就是那次日本投降的播音后,我姑姑就辞职了。”
  “大家都说汪佩云是因为嫁给了当时香港电台的大股东麦公子才退出播音界的,难道说麦公子就是你的姑父?但实话讲,一直听说那个麦公子风流得很,我并不认为麦公子会是个好老公。”
  “不不不,不是的。”实际上汪兆麟关于麦少卿的全部记忆,只有那个招牌式铮亮的大背头。
  “是因为我姑父也到了香港,所以……”汪兆麟想了想,欲言又止。
  “哦,”段止林点点头,“明白了,是你姑父不希望你姑姑再出来抛头露面了。确实,你姑姑那个时候实在是太红了,所谓人红是非多嘛。”
  “哦,不,也不是,”汪兆麟顿了顿,他不知道该怎样讲下去,那是一段在那个家庭里封存了太久的记忆,那记忆,这些年来再没有人愿意去揭开重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