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杀》
第11节

作者: 水上君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朱成,在铜湾镇绝对是一个传奇式的知名人物,有着很多的故事!每一个人只要提起朱成,没有哪一个不认识的。
  关于朱成的传奇故事得从农村合作基金会说起。
  农村合作基金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依赖于农户的资金注入的准正规金融组织,其经营活动归农业部而不是中国人民银行管辖,并迅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崆峒县每一个乡镇也成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九十年代初期,刚从大学毕业的朱成被分配到了铜湾镇的合作基金会担任负责人。

  担任负责人的他大刀阔斧、意气风发,在九十年代初期那个通讯很不发达的时代居然在腰上就左边一个“大哥大”,右边一个“大哥大”,神气得不得了!甚至连镇政府的党委书记和镇长都没有他的威风,有个时候还要在他的身边向他讨好,问他挪用一点资金!
  当鞠晓华第一次听铜湾镇的老干部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吓了一大跳!乖乖!九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人民币是多么值钱!自己刚读大学,学费一年才六百多,还是父母走东家、窜西家,挨家挨户借的!那个时代刚问世的“大哥大”起码要一万元钱一个,相当于自己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朱成居然还买了两个?钱从哪里来啊?即使就是有钱也不用买两个、左一个右一个的这么张扬吧?
  后来,鞠晓华才知道,农村合作基金会在当时由于普遍的高息吸存、内部管理混乱、基层政府行政干预及缺乏必要的金融监管,纯粹是一片混乱!有的农民在农村合作基金会为了能贷到款,有可能会付10%的手续费!还有一些做生意的老板削尖脑袋跟基金会的领导搞好关系,一次性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其中的微妙关系恐怕就只有当事人清楚了!
  大多数农村基金会的运作都违背了合作基金会的互助宗旨,把农村基金会变成了办理存贷业务的第二个农村信用社。到1996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存款规模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九分之一。然而,农村基金会很快出现了大面积的兑付风险,甚至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挤兑风波。
  1996年,农村基金会进入了整顿发展阶段。1997年11月,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面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自身积累的矛盾也突然表面化,并在部分地区酿成了危及农村社会及政治稳定的事件。
  1999年1月,正式宣布全国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经过清产核资、分类处理、清收欠款和存款兑付等阶段,各地农村基金会得到了彻底清理。但由此带来的资产损失相当严重。由乡镇政府向银行申请贷款兑付基金会债务,给乡镇财政造成压力较大,广大农民也被转嫁了相当部分的债务负担。
  就这样,农村合作基金会经历了十多年的兴衰,到1999年1月全国统一取缔,继续追缴基金会欠款!
  朱成的好日子随着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取缔结束了,继续担任铜湾镇的经管站站长。有了心理落差的他经常有一句名言挂在嘴边,那就是“人生无意义,生活无乐趣,油罐盐罐打单身!”鞠晓华每每听到朱成这一句名言总会廖侃他:“朱站长,盐罐油罐打单身么?”朱成总会一笑了之!
  鞠晓华正在跟张颖、段娉聊武装部长邓陈与张菊的风流韵事,见朱成闯进房来,赶忙岔开话题。鞠晓华问道:“朱站长,到我房中来有何指示?”
  朱成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鞠老师,我是部门干部,你是行政领导,我哪敢指示你啊?我来是想告诉你,今天我们片上要去李家村搞冬季计划生育突击运动!祖镇长说九点半钟在政府门口集合!”

  朱成跟鞠晓华一个片。鞠晓华一听朱成说完就急了:“今天下着雪,这么冷的天还下村啊?晕死!”
  朱成大声说道:“没有办法啊,完不成任务,张书记天天在批评祖镇长呢?呵呵,还是当老师好吧?”
  鞠晓华答道:“那是!我梦引魂牵依然还是那三尺讲台,如果有来生,我还是会选择做老师……”
  张颖和段娉大笑道:“鞠大哥,你又来了?受不了了,我们吃饭去吧?等会你还要下村!”

  “好!吃饭去!”鞠晓华一边回答一边走出了房门,朱成也走了出来。
  日期:2013-07-28 21:35:50
  鞠晓华在食堂匆匆的吃过早餐,回到房中换好雨靴,拿了雨伞,等他赶到政府门口集合的时候,片上的人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分管安全生产的副镇长也就是他这个片的片长祖皮正在清点片上的人数。
  祖皮片总共有政府干部十人。党群书记刘大有、分管安全生产的副镇长祖皮、副主任科员黄灯、综治办主人林俊、工会副主席廖云、经管站站长朱成、计划生育服务所的张菊、邓凤 、新分来的公务员鞠晓华、张颖等人。

  祖皮在清点了一遍人数之后,数来数去只有计划生育服务所的张菊没有到。祖皮的脸黑了下来,问道:“有谁知道服务所的张医生去了哪里吗?怎么这么晚了还没有到?”林俊、邓凤等人都说张菊的电话关机,不知道去了哪里!
  其实鞠晓华和张颖都知道张菊的去向,因为清早和邓部长的老婆打了一架心情不好而在房里睡大觉,但两个人谁也不说。鞠晓华偷眼向张颖望去,只见张颖打着一把雨伞,就像没事人一样正在和邓凤、廖云谈笑风生!鞠晓华心里不由得暗暗佩服这小妮子的定力,厉害!
  祖皮等了一会儿还不见张菊前来,说道:“兄弟们,其实我也就是一工头,相当于以前生产队的队长。这么冷的天叫你们下村,我也是被迫无奈,我也不想下村,只是因为张书记盯得紧,我们片上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任务还没有完成,落后其他片已经很远了!片上的事情还要靠大家献计献策才能完成,单凭哪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张医生没有来,估计是有事情,我们出发吧!”随着祖皮的一声令下,全片的人打着雨伞,冒着鹅毛般飘飞的大雪向李家村出发。

  李家村离铜湾镇镇上不是很远,步行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雪下得很大,一个晚上和早晨的时间,就将野外铺得银装素裹,厚厚的好一层!街上很少有行人,所有的人都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只有鞠晓华这一支计划生育突击小分队在漫天飘飞的大雪中疾步行走。
  鞠晓华的心情坏到了极点,早晨碰到邓部长那一档子事情,还被他教训了一顿;随后又听说这么冷的天要下村搞计划生育,他一声不吭,落后队伍好几步,不紧不慢的跟着队伍前进。
  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鞠老师,怎么了?有心事?”鞠晓华把雨伞抬高一点向前面望去,见是片上的黄灯停了下来在问他。他展颜一笑答道:“灯哥,我没什么啊?哪有什么心事?”黄灯笑道:“那你一个人闷在后面做么子?还不跟上前来?”鞠晓华答道:“呵呵,好叻!感谢灯哥关心!”鞠晓华边回答边加快了脚步。
  黄灯年龄三十多岁,是片上的副主任科员,也就是没有任何实职的副科级干部。鞠晓华听人说过,黄灯在没有来铜湾镇工作之前,在另一个乡镇和现在的镇党委书记张问天一起共过事。那时黄灯是分管计划生育的副镇长,而张问天只是计划生育办的主任,协助黄灯开展工作。来到铜湾镇工作之后,张问天和黄灯的职务来了一个惊天逆转,张问天成了镇党委书记,而黄灯则成了没有任何实职的副主任科员。这其中的缘由别人没有说,鞠晓华也不知道。但他听说过这件事情之后,对黄灯是由衷的敬重。事实证明,黄灯在开展工作当中能力并不比铜湾镇现有的党政成员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