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晓华依言走了过去,张颖说出一番话来,无异于石破天惊!
原来段娉心烦意乱是有原因的,鞠晓华的话刚好搓到了她的痛处,所以她才说出那番话来。段娉在大学的时候谈了一个男朋友,跟她同班,是外地人,长得是高大威猛、英俊潇洒,更兼打得一手好篮球,在球场上可以说是叱咤风云,俘虏了很多女孩子的芳心。段娉就是这群花痴当中的一个,暗恋这个男生整整三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考虑到再不表白就没有机会了,无奈之下放下女孩子的矜持,主动出击,直到毕业最后一学期方才跟他正式确定恋爱的关系。毕业那年,男孩考上了研究生,留在高校继续深造,而段娉在父母的逼迫下回家参加公务员考试就了业,成为一名乡镇干部。
虽说两地相思,可段娉不觉得苦,除了跟那个男孩电话联系之外,还经常给他写情意绵绵的情书。每一个月领到的工资省吃俭用,全部寄给了那男孩做生活费用。刚一开始,那男孩也还信誓旦旦,给段娉说一些“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娉绝!等千古不变的誓言。可后来随着两地相隔、随着时间的推移,信越来越少到无,电话从频繁通话到没有,细心地段娉受不了了,春节前特意坐车去了那男孩的老家,没想到男孩避而不见,拖他父母转交给她两个字:“分手!”段娉伤心欲绝,一路哭着回到家里。整个春节闭门不出,不与外界交流。直到今天,还是她父母打电话要张颖到她家中劝了很久才到政府来报到的。
张颖把其中的原委说了出来,接着说道:“鞠大哥,你也真是的,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叫她怎么能不生气?”鞠晓华苦笑道:“原来是这样啊?我又不知道!你回头好好劝一劝她!天涯何处无男孩,何必再一棵树上吊死!”
张颖说道:“嗯,我会的!鞠大哥,你也不要太在意了,我搞卫生去了啊……”说完转身走了。鞠晓华征征地站在当地,为刚才自己的莽撞而后悔:我无意中揭开了她的伤疤,说不定此刻她的心里还在隐隐作痛呢?
十点钟的时候,政府的干部基本上到期了。所有的党政领导齐聚在党政会议室开会,进行一年一度全镇工作的讨论和安排。来了的政府干部三个成群、五个成堆的或蹲或站,嘴里嗑着瓜子、花生,大声的谈笑,聊着过年时发生的趣事和来年的工作!
十一点半钟,所有的党政领导从党政会议室里出来,依次进入了会场,所有的干部早就在大会议室里等着了。
镇党委书记张问天给在场的干部拜了一个晚年之后 ,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最后由胡坤做全年的工作安排。
胡坤在安排了新的分工之后说道:“同志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要在每一个乡镇设立一个安全生产监督站,这个站长的人选经镇党委、政府认真研究,慎重考虑,决定由鞠晓华同志担任安监站站长一职,希望鞠晓华同志在担任安监站站长以后,努力工作,不辜负镇党委、政府的厚望!也请在座的各位干部多多支持他的工作!”说完之后就宣布散会。
走出大会议室,鞠晓华的一颗心还犹自跳得厉害,就像要跳出来一样!张颖、张莉拉着鞠晓华的手笑道:“鞠站长,你得请客!”鞠晓华答道:“行!只要你们三位美女赏脸!”说完望了望与她们并排走着的段娉。段娉低着头,一声不吭,显是心情坏到了极点!
新的分片和驻村工作安排了,鞠晓华还在祖皮片上,只是驻村工作换了一个村,新的一年鞠晓华所驻的村是铜湾镇人口最多的村田心村。
新年新气象!这一年我可得好好努力工作!鞠晓华心里想道。
日期:2013-08-12 21:22:01
2、田心村是铜湾镇人口最多的村,全村人口接近三千人,小地名叫做“狗不愿”,又称做黄泥坳。“黄泥坳,黄泥坳,三年两不靠!”这一句流传在民间的俗语讲的是被称作黄泥坳的田心村自然条件恶劣,种的庄稼收成三年两不靠。田心村是全镇最出名的穷村,全村周围全是大山,村子里没有几亩良田,大多数都是靠山边的冷水田,是铜湾镇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
全村只有一条唯一通往大山之外的羊肠小道,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原始的劳作生活。每逢镇上赶集,村民们肩挑手提,拿着自家种的农产品、喂养的鸡鸭鹅,沿着这条小道,到镇中心的集市上卖了,然后再采购一些家中必须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在铜湾镇,除了田心村在大山的深处,还有一个村叫九道村,也在山连着山的深处。在当地有一个俗语,说是“九道养鸭,田心放鸡”。说的就是这两个村喂养出来的鸡鸭肉质特别的鲜美、可口,可出名是出名,由于交通相当的不便利和没有形成规模,老百姓喂养的家禽家畜根本就卖不出去。村民们日复一日,乐此不疲的重复着同样的故事,谁也没有想到过要去改变这一种原始的生活方式。
田心村面貌的改变,是从一个叫做胡勇的人担任村支部书记以后才开始的,刚到镇里参加工作不久的鞠晓华就听到过这个胡书记的大名,对他在田心村所做的贡献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胡勇,是田心村第一个走向山外在外务工多年的青年。他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回到家中目睹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方式,看到他们一张张久经风霜、木讷的脸庞,心里发誓,自己一定不能再像父辈们这样活下去,一定要活出个名堂来!立誓要出人头地的他在那一年不顾父母的阻拦,背着背包,坐上了南下的长途客车……
在外风风雨雨打拼了十多年后,已过而立之年的胡勇携妻带子回家了,那一年,正好是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回到村里的他将一纸组织介绍信交到了老村支书的手里,在党员大会上自我推荐,要求全体党员推选他进支委,担任村支书,带领全村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他这一举措,招来老村支书的极度不满,党员们对他的承诺也是半信半疑,可看到多年来村里确实没有一点变化,大家都想,胡勇毕竟是在外见过大世面的人,与其这么混沌的过下去,还不如就相信他一回!于是,胡勇在村党员大会上以满票被选进了田心村的支部委员会。铜湾镇党委在慎重研究、考虑之后任命他为村支部书记。
“ 要想富,先修路。”在外闯荡多年的胡勇深深的知道这个道理。可资金从哪里来呢?这成了胡勇最头疼的问题。靠老百姓筹资,明显是不行的,田心村的老百姓尚只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靠上级立项拨款是一个办法,可村里同样还需要有配套的资金才能把事办好。胡勇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村里的山上不是还有树吗?卖树修路,然后再植树造林。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胡勇马上召开了村支两委成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会议取得了一致同意的结果。在经得村支两委和群众代表大会的同意后,胡勇带领村支两委成员东奔西跑,找到在县里当组织部长的叔叔胡大学,在他的帮助下终于将项目跑了下来。确立了项目,胡勇立即发动全村在家的劳动力筹工筹劳,开始了村里那条通往山外的羊肠小道的建设。半年下来,路是建成了,胡勇的人整个却瘦了一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