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宋兴一百年……激荡的五代史》
第3节作者:
帝乡王彦哲 在他之后继任的唐懿宗李漼,不思进取,骄奢无道,而且宠信宦官,不理朝政。他在为十四年,不但没有为大唐王朝带来一丝活力,反而将来之不易的“元和中兴”局面折腾殆尽。
大唐王朝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威严。到了公元873年,可恶的唐懿宗终于驾崩了。百姓迫切希望此时能再出一位明君,整顿政治,体察民情,扶大厦于将倾,作砥柱于中流。
然而,这个“明君梦”很快就破碎了。继承皇位的是一个12岁的少年,是为唐僖宗李俨。
一个12岁的少年能扛起这个重担吗?扛不起!显然扛不起!莫说大清朝康熙爷8岁登基,14岁亲政,创一代盛世,这样的旷世明君毕竟很少,几百年才出一个。很遗憾,李俨不是!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自己扛不了的担子自然要交给别人代劳。于是他把重担一股脑地推给了从小照顾他的,被他呼作“阿父”的大太监田令孜。连同重担一起交过去的还有权利!
从此,田公公成了大唐王朝的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历史上大凡宦官掌权都会生出乱子,盖与这群人由身残而致心残继而脑残有关吧。这次也不例外!田令孜一手遮天,胡作非为,朝廷之事不分巨细尽由其决定。
而小皇帝李俨则尽情的游戏在深宫之中,不问天下黑白!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就在这政治黑暗之际,又爆发了干旱大灾。
徭役、赋税、天灾、人祸!哪一样都猛于虎也,欲将百姓生吞而后快!
终于!有人再也按捺不住了!
濮州,一个叫王仙芝的盐贩子揭竿而起。一张檄文传遍天下,把唐廷骂了个一文不值,然后自称是天补平均大将军,誓与朝廷决战到底!
不久,曹州另一个盐贩子(兼落魄文人)奋起响应,也打出了反唐的旗号。两人会师一处,浩浩荡荡,如火如荼,几个月间便发展到了数万农民军。民谣曰:“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唐太宗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到最后,这句话还是在他的子孙身上应验了。
面对狂潮般涌来的起义军,唐廷极为惊恐,马上调兵镇压。可惜事与愿违,朝廷的部队根本就不是农民军的对手,按下葫芦又起瓢,镇住了东方又反了西方,一时间天下大乱!
曹州这个盐贩子兼落魄文人,后来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袖。他的名字叫黄巢!
黄巢出身盐商世家,自己也贩过私盐。
在中国古代,自汉武帝起盐铁就开始官营。因为盐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安定。而铁则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秦始皇当年就曾“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所以这两样东西是政府垄断的!
那么,贩私盐自然就是非法买卖了。但由于它的高利润性,总有那么一批人铤而走险,不顾朝廷的严厉打击,去干这一行当,这就叫要钱不要命,历代都有!
这些盐贩子常常结交一些江湖人士,亡命之徒,甚至形成黑社会势力。一旦身逢乱世,便公然与朝廷作对。历史上有很多起义者都是盐贩子出身,如钱鏐、张士诚、方国珍、王仙芝、黄巢……
不过,黄巢稍有不同,就是他还有另一层身份——落魄文人。
黄巢少年时酷爱读书,想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期盼着自己将来也能“一朝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入凤凰池”。
可惜却屡试不第,穷途末路。寒窗苦读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丝功名,一毫利禄。黄巢满腹抑郁和牢骚,眼看着理想就要化为泡影了,自己究竟当何去何从……
纵观历史,文人到了这个地步,大凡有三条出路:
一,身逢盛世,那就把酒当歌,排遣抑郁,或流连于秦楼楚馆之间,或寄情于名山大川之中。(譬如柳永。)
二,身逢乱世,那就落草为寇,推翻当局,重新洗洗牌,自己当老板。(譬如洪秀全。)不过敢走这条路的人并不多,毕竟“起义有风险,造反须谨慎”。
三,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选择前两者,因为他们既不甘心游玩,又不愿意造反。那就继续考呗,考他个天昏地暗,考他个地老天荒。反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考到老。直到中第为止,哪怕已经两鬓霜白,头童齿豁。(譬如蒲松龄)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黄巢身逢乱世,很显然会选择第二条路。他既是盐贩子又是落魄文人,双重身份决定了他对朝廷的感情,岂一个“恨”字了得,不造反才怪呢!更何况当时的大唐也确有可恨之处。
有这么一首诗,是黄巢当年落第后所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好一股冲天豪情啊!黄巢带着这股豪情,带着心中的烈火,带着愤怒的起义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一路征战,纵横天下!
日期:2012-08-22 10:11:05
公元877年(乾符四年),他的起义军占领了宋州城。
这之于黄巢来说不算件大事,而之于一个少年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因为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看到了翻身成富贵的希望。
他就是朱温,宋州一个普普通通,却又胸怀大志的无赖小儿。
他毅然决然地辞别母亲投军去了,这一年他25岁。连同一起去得还有二哥朱存,朱存性格和朱温很像,估计在家也不怎么受待见。大哥朱全昱留下来照顾母亲。不过,即使没有照顾老母的任务,他也不会去投军的,性格所致,老大是个正直的书生,满脑子孔孟仁义,断然不回去做乱臣贼子的。(一直到后来朱温篡唐称帝时,还遭到他诟骂,所有人都在奉承朱温,只有他敢说真话,这个书生以后还会出场。)
仔细分析,朱温投军的动机跟一般人是不一样的,他没有面临直接的生存问题,投军就是为了建立一番功业。往好了说叫胸怀大志,往坏了说叫贪图富贵,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怎样,他敢于去起义,敢于冒这个险,还是很有魄力的!成大事者,往往不惧生死!
由此也可见,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一片王霸之业。做非凡之事者必有过人之处!
朱温到部队之后,表现非常积极,作战卖力,不畏生死,屡建战功。不久就被提拔为队长,受到黄巢青睐。可惜的是他的二哥,不幸战死了!
朱温随着黄巢一路南征北战,辗转各地,一路上旌旗所指,胜多败少。
公元880年,起义军一举攻破了长安城!唐僖宗吓得魂都破了,跟着大太监田令孜屁滚尿流地逃往四川成都。奔出帝都的那一刻,君臣回首长安,不知多少青衫泪湿。可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唐长安同样不相信!自古成王败寇,此一去,尚有复归之日乎?
四川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李白名篇《蜀道难》里曾这样形容四川——“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话是有点夸张了,不过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却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所以,四川成了唐王最后的避难港湾。当年安禄山起义时,唐玄宗就是逃到这里,才躲过一劫。这次,历史又将重演。
所谓“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谁人知”!走吧……走吧……轻轻地走吧……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李俨走了,黄巢来了,长安城迎来了新的主人。
只见黄巢身披大红战袍,足蹬虎头战靴,腰间长剑,胯下骏马,身后跟的是成千上万的金甲战士,浩浩荡荡,进驻长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