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信递到我面前,我懒洋洋的往信封上扫了一眼,见上面写着:省师大英文系,二班沈云舒收。寄信人是省商学院。
徐佳看着我,疑惑地问:“没听说你商学院有熟人啊。”
“是啊,商学院我真不认识谁啊。”我在努力回忆着,的确想不起来在那里我还认识什么人。
“那就奇怪了,名字对,是你,专业不对啊。”
“能不能是英语系有重名的。”我问她。
“不会,云舒,云卷云舒,风起云涌。这么大气的名字,也就是你爸能起出来,怎么会有重名的呢?”徐佳肯定的说。
“算了吧,你又扯远了。”我把报夹挂回到原处的架子上,接过信反复看了两遍。仔细辨认,字迹似曾见过。
“先撕开看看,反正的确写的是你的名字。”
徐佳说着,一把从我手里抢过信,刺啦一下撕开信封,我俩一起看了起来。
日期:2011-05-13 02:45:14
沈云舒:
你好,我是王建新。你还记得吗?两年前的那个夏季,我们和孙富强曾经一起在区文化馆帮黄馆长做过一期画展。
这件事你肯定不会忘记吧,那么也一定会记起我吧?
回想那时,我才刚上大学一年级,天真活泼的像一个初中生。
那天你接到通知书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时间过的真快啊,现在我已经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了,正考虑毕业论文及毕业分配方向,你和孙富强本学期也升入大学三年级了。期间我一直有去师院看望你们的想法,可至今没能成行。这次暑假回家,看见了黄馆长,他还向我打听你们的情况,真是不好意思啊,我一无所知。作为学长与老乡,我感到惭愧啊。
今去信问候你们,听黄馆长说孙富强和你在一个学校,由于我不知道他在哪个系,所以冒昧的给你写了这封信,欢迎你和孙富强有时间来我们学校看看。
代我向孙富强问好。
此致 顺祝你们愉快。
“到底是谁的信啊?怎么信封上还写着英语系,看这样他不是认识你吗?”徐佳不解地问我。
这时高飞一步跨进来,“有我的信吗?二位同学。”
“没有。”徐佳看他一眼,示意我把信放好。
“哦,高飞来了。”
我倒是比徐佳对他客气一些,因为高飞帮过我的忙,听说他多次找过马欣,做过他的思想工作,不知道他怎么和他说的,反正现在马欣对我不像以前那样了。他只是偶尔会问我一句:那件事你考虑好了吗?可不要轻易拒绝一个真心对你好的人呐!我有时报以淡淡一笑,有时干脆不搭茬。他也似乎习惯了我的态度,我们的同学关系就这样暂时和平的保持着。
“嘿!沈云舒,问你个事呗。”
徐佳看了高飞一眼,从报夹上拿过一份报纸,低头看起来。
传达室的师傅拎起暖壶出去打水。
高飞凑到我身边,他压低声音,神秘地问:“听说杨涛因为三角恋得了忧郁症,是吗?”
“瞎说,根本没有的事。”我白他一眼。
“你别瞒了,男生早知道了,连外系的人都知道了。外面都风传,说杨涛一只脚踏两只船,这边和吴丽丽搞对象,那边还舍不下赵艳姝。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所以郁郁成疾,一病休学……”
“你留点口德好不好,是不是那么回事你还不清楚吗?别人云亦云的,你们关系也不错啊,干嘛还落井下石?”徐佳抬起头,顾不上看报纸,大声的斥责高飞。
高飞并不气恼,继续问我:“沈云舒,你说句实话,是不是这么回事?你们应该最清楚实情,三个人好的像一个人似地,别揣着明白装糊涂。”
“真的不是你说的那样。”我严肃地说。
“那你说,他不来上学到底是怎么回事?”高飞咄咄逼人。
日期:2011-05-13 13:33:27
“他不来上学,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别人传播什么谣言,是别人的事情,你最好不要相信道听途说。更不要跟着传。”我十分严肃的对高飞说完这番话,便拉着徐佳一起离开传达室。
出了传达室,迎面遇见了刘琼。
“看信去了?”
“恩。”
互相打过招呼以后,徐佳带着不解的神情问刘琼:“你不是昨天刚收到一封家信吗?怎么又来找。”
“哦,我是替韩卫东看看,有没有他的信。一会我去他那儿,正好顺便帮他看看。”
“好像是没有。”徐佳说完,又继续说:“看来我们班,这几位处对象的,就算你选择对了。”
“什么呀,韩卫东不过是留校了。一个学体育的,以后能有什么大发展啊,最好也就是一个体育老师呗。才留校,暂时还教不上课。即使以后能教课了,也要从新生开始教。”
刘琼嘴上谦虚,脸上却掩饰不住得意之情。
“那你还想让他直接教我们呐,那你不成了真正的刘师母了吗?你是不是真想让我们叫你师母啊?”
我这几句话开玩笑的话,正好被从传达室出来的高飞听到。他赶紧凑上来,开心地哈哈大笑。不等刘琼搭话,他笑着说:“沈云舒,你就是礼数太周到了,什么师母呀,那韩卫东和我们就是哥们,留校当老师就长辈儿了吗?别说他现在还没教我们,就算真的教了,我们也算刘家的娘家人啊。”
“哈哈哈,高飞说的真有道理。”徐佳大笑。
我和刘琼也笑。
“不过说正经的,刘琼的对象找的真不错。现在韩卫东留校当老师,再熬几年学校就能分房子,那时候你们在市里就算彻底站稳脚跟了。”
听高飞这么说,刘琼不但没有先前的得意,反而带着几分忧虑说:“还不知道我们毕业时,是什么形势呢。现在大学生也不是太缺的了,以前我们学校毕业的,都到不了县城,现在有的家在县城的毕业生,都不得不回到家乡了。听韩卫东说,他们届英语系有一个女生,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呢,英语学得呱呱叫,经常带外教两口子绕街购物,有时还帮他们带两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就是我们有时在校园里看到的那两位外教,前几天韩卫东告诉我了他们的名字,女的叫玛丽,男的叫约翰。你们说如果外语水平一般,她能担当那样的任务吗?所以别人都说那女生在系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到外交部当个翻译都绰绰有余,年龄还小,人家还是在校生考上师院的。可是他们那所县城中专学校的校长,不知道怎么就打听到了县城曾经输送给省师院这么一个生源,硬是提前来省里,在迎宾大厦耗了一个来月,天天去文教局软磨硬泡,嘴皮子都磨薄了。说什么他们县的中专学校,急缺雄厚的英语师资力量,急需有真才实学的外语教师,硬是把那名女生要回去了。可惜了,那名女生满腹经纶,四年寒窗,听说还不仅仅是四年,人家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外语了。这样的外语人才,却回到县城去教ABCDE。韩卫东听说都骂:真他妈糟蹋了人才啊,那女生还长得很标志。
韩卫东在别人的引见下还见过那个女生的一次。过后他感叹地对我说:这样的人才现在国家多需要啊,应该去大场合派大用场。他又毫不隐晦地对我说:我就是巴结不上人家,那女生的气质真是非凡的高贵,可惜……。”
“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的。”我幽幽地说。
“关键是人家是块大金子,可以放出更大的光啊。那么一个小县城把人给限制了,那是人才的流失,是人才的浪费啊,说白了是大材小用啊。”高飞的语气充满了遗憾与惋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