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莲——那一段纠结的情爱与利益》
第45节

作者: 清秋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时的六莲,只顾招呼鳖场的人坐下,根本没留意两位熟人是怎样离去的。小郭看见六莲,不禁呆了一下,叫道:“哦呀!”后面老金伸头一看,也是一呆,跟着也喊了声:“哦呀!”一面坐下,一面就故意大声问,“今晚可是演《天仙配》么?”六莲只是抿住嘴笑,也不回嘴。她悄悄拉了一下若川的衣服,让他挨着自己坐下。六莲的心里,这一刻,像有很多的花,嘭地一下都绽开了。她觉得,全场的风光都被她这一处占尽了。这一刻,她盼了许多天,也在心里想象了许多天,终于如愿以偿。场子里的灯,雪亮。人的脸,都很美丽。人没有烦愁,只有陶醉感。这是真实生活中的梦,一生能有几回?美芬固然是幸福,但六莲一点也不羡慕。她觉得,自己和美芬得到的是两种东西,一种是天上的,一种是地上的,根本不能相比。美芬所看重的,是现实中摸得到手的——开店、生仔、在下田镇过一辈子殷实的生活;而自己所求的,是飞翔起来,要拥抱一个很大的、包括来生在内的幸福。

  喇叭里的八音曲调,似流淌的酒,令满场的乡人都醉了;领导们此时也红着脸,陆续入了座。音乐声戛然而止,静了不到一分钟,又有震天的开场锣鼓敲起来。六莲另一边的空位,是给吴老伯留的,到现在却还是空的。若川就很诧异,问六莲:“你阿爸呢?”六莲说:“等下就来。”若川便又问:“他有事么?”六莲一笑:“没事。可能是……有点伤心了?”若川感到惊异,眼睛盯住六莲。六莲便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在这台上演过戏。他那个女朋友,还特意翻山来看过。”若川明白了,在心里感慨。他望了望老屋的方向,说:“你阿爸,就是一本书啊。”六莲嘻嘻一笑:“这本书,就你懂看!”

  (待续)
日期:2011-11-25 19:10:46

  这时的龙眼树下,吴老伯仍是默默地坐着。他知道,乡村的戏,开演前罗里啰嗦的程序太多。等锣鼓敲完,还要放三百响鞭炮;鞭炮放完,领导还要讲话,拖泥带水。去看戏,根本不用急。戏场喧天的热闹,确如六莲所猜,勾起了老伯心头不少往事。屈指数来,插队那时候已过去快二十五年了。当年的他,正是身心健壮,日子处处都显得活跃。那时农村里的娱乐太少,县上就发动社员自娱自乐,队里青年组织了文艺宣传队,学唱风靡全国的“样板戏”。年轻人喜好玩乐,知青们与当地青年一起,白日劳动,夜里排戏,兴致高得很。一到晚间,生产队的学习室里,马灯亮堂,胡琴吱吱嘎嘎响起,少男少女们有说有笑,全然不知累。练了两个月,在村中这小小的土台上,居然也演出了《智取威虎山》的几场戏。

  当年,老伯演的是孤胆英雄杨子荣。这个角色,是要穿马靴、披斗蓬的。这倒好办,马靴就以长筒水靴代替,斗蓬是拿做豆腐用的纱布来充数,倒也神似。最难的是东北人戴的狗皮帽子,在海南到哪里去寻?只好用布帽充了。老伯当年是英俊小生,一身绿军装,足踏乌亮水靴,光彩逼人。在场上疾走一圈,白袍翩翩如飞,也是曾颠倒过台下无数女子的。他那女友,就是慕名前来看戏,对他一见倾心的。姑娘那时还很单纯,看过戏之后半个月,给当年的小吴写了封信。信中多是那时流行的豪言壮语,但情意就在最后一句:“今后,我无论在哪里看到你,都会远远地迎上去,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样的表达,在那个年代就是示爱,不由他小吴心不软。一段乡村恋情,就此开始。

  往事还很清晰,可是,堪堪二十五年就要过去,对吴老伯来说,人生这部大书,渐渐地要合上最后的几张书页了。老年心境,就像秋风晚凉,不经意间就会袭来,令人浑身一激。到了这把年岁,吴老伯才悟出:所谓一辈子,原来也就是这二十五年。成也好,败也好;荣也罢,辱也罢,所有的戏,都在这二十五年中演完了。此后的岁月,日出日落,也就是等着入土而已,戏都是由别人来演了。惟有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才是莫大的安慰。下一代的戏,刚刚开演,正火红着呢,看着他们演也就是了,即便是演错了、演坏了,大概也不该着急吧?一代人,总逃不脱一代人的错。想想看吧,再过二十五年,女儿六莲的人生,也要慢慢合上她的书页了。这就是轮回呀!

  不过,老伯今日听到锣鼓,又有种特别的凄凉感,这里还有另一层缘由——他在这些日子里,又添了些许的心愁。原本结结实实的身体,自过了五十岁以后,却是一天天变得衰弱起来了。过去还能庆幸无甚大碍,但是近一年来,总觉得脖颈僵硬,手脚麻痹,做活时颤颤地拿不稳锄头。想去卫生院看看,又担心医药费压得死人,于是耽搁下来,这几日病情竟一天天重起来。农人活一世,身体和力气就是本钱,现在眼看本钱就要出问题了,老伯心里怎能不焦虑?

  秋之海南,并没有大面积的萧萧落叶,只是比夏季凉爽了许多,但物候里,总有一种令人无奈的暗示,在告诉人间:繁华已过了!戏场上的喧嚣,就更让老伯感觉到有强作乐的意味。他独自坐了许久,想到自己年轻时,那才是真幸福。那时思想的单纯,是用钱买不到手的,那是令生活富有意义的根柢所在。那个时候,个人所得虽然微薄,微薄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精神上的丰厚、民风上的淳朴,怎可一言道尽?那时候,虽有人害人,但在民间,还是人帮人的多。没有血缘,只要说得来话,那便是亲的。这让人感觉到,在世间活一回,值得。

  如今这个时代,究竟是变好还是变差了呢?他人老了,也说不大分明了。看一看,城市里的楼厦,密如树林,当年是连想也不敢想的;可是乡村里的魂魄,却稀薄了,差不多散尽了。人们离开村庄,就像是嫌弃糟糠之妻一样。留下来的,也渐渐精于算计,有了势利之心。其实依老伯来看,现在人人想吞下的,实际上是不可能吞得下的巨象。但大家只看得见潮流,把一时的风尚,当做了永久。潮流奔个不停,就像这“急急风”的锣鼓,敲得所有的人都心慌,人们也就急奔快走,唯恐慢了被人耻笑。可是奔向何处呢?不会有人问起。老伯就这样胡乱地想着,心思总是飞到当年去,到最终,也想不出什么名堂来。于是叹口气,起身换了干净的衣褂,迎着喧阗的锣鼓,蹒跚地走去了。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