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全始末--改变大唐盛世的大事变》
第6节

作者: 平江过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05 20:23:55
  03 谋士刘幽求(下)
  李隆基说:“那先生对自己的前途有什么看法呢?”
  刘幽求说:“我想先了解一下王爷对自己的前途有什么看法?”

  李隆基诧异道:“先生为什么要先了解我的前途?”
  刘幽求此时也模仿李隆基刚刚那样,举起酒壶,替李隆基斟满一杯,然后说:“王爷请满饮此杯,我为王爷好好解说一下。”
  李隆基道:“有意思,我喝了,再来听你的高论!”说着,举杯一饮而尽。
  刘幽求就说:“王爷可知现今朝局大势?”
  李隆基道:“当今朝政,韦后与武三思勾结,任人唯亲,朝中高官,尽出其门下;且韦后宫闱不修,与武氏通奸,众人皆知,但凡有人向奏报皇上此事,皇上不只不听,还处死奏报的人,这样一来,誰还敢说实话,所以就算有朝臣想弹劾韦后、武三思及其党羽,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了,似此状况,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救吗?“
  刘幽求道:“王爷说的是一面,但王爷应该看到其它面。首先就天下大局而言,目前有三大问题:第一是这几年太多人营造寺庙,大寺庙耗费数十万乃至上百万钱,小寺庙也要用钱三至五万,总计在千万以上,国家财力,都已耗尽,人民穷苦,悲哀怨恨之声,不绝于耳。一但发生水旱灾,或是边疆有动乱,就要出事。第二是爵位浮滥,在我朝开国之时,功臣有采邑的,不过二三十家,而且都是为国立过大功者,现今有采邑的竟超过百家,而且封爵的人家在地方上仗着权势兼并土地,陇断经商行业,地方政府甚至不敢过问,而使国家岁收大幅减少。第三是编制外官员急速增加,超过正式官员数倍,国库无法支付,地方只能压榨民间来供应这些官员,且近年来对地方官员的能力与品德不加重视,很多州长都是中央官员犯罪或是能力不足,才派去地方的。有这三点状况,我认为天下大势不会平稳太久,势必产生动乱!

  李隆基听了,深感刘幽求分析的很正确,他也在地方待过,所以知道刘幽求说的是实情,不禁道:“刘先生说的有道理。”

  刘幽求又说:“再从当今政治局势而言,韦后与武氏党羽目前固然权势熏天,但他们的权势还是来自皇上,而目前其党羽气焰已达极点,有时候连皇上都不看在眼里,时间一长,皇上必然要将权利适当的收回。而我观察韦后虽有掌政野心,想学天后干政乃至夺权,但其政治才能与天后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中间必然会有问题,而产生可趁之机。”
  李隆基故意道:“就算有可趁之机,又与我何干呢?”
  刘幽求心想,无怪人言临淄王小时外号“阿瞒”,果然有曹操的城府。明明找我来就想谈这件事,还假意撇清,现在我把你拖下水,看你还怎么装,于是说:“王爷莫非以为可以在朝局变化中全身而退?要知道,韦氏及武三思早想夺权,唯一忌惮的是相王,其次是太平公主。太子起事时(就是前面提到的太子李重俊起兵诛杀武三思父子之事),他们就陷害过相王,在审问口供时捏造对相王不利的证据。是调查官员左台大夫苏珦呈递密奏,替相王辩护,皇上才不再追问。其党羽还不死心,命侍御史冉祖雍再次诬告相王及太平公主,指两人跟太子勾结,阴谋造反,皇上要求御史中丞萧大人(萧至忠)进行调查,是萧大人向皇上进言,道:“陛下富有四海,难道不能容纳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而竟使人罗织陷害!相王当皇嗣时,坚决向天后要求将位子让给陛下,此事天下人皆知,陛下奈何为了冉祖雍一句话,就猜疑相王!”而右补阙吴兢大人也上疏替相王辩解,是这样相王才得以免为奸人所害。今日情势,韦后及武三思等已经与相王势同水火,相王想独善其身已不可能,王爷为人子,宜早为相王谋划,一旦变出非常,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再想自救,难上加难矣!“

  李隆基不禁动容,于是说:“先生所言甚是,当今局势,相王该如何自救?请先生不吝赐教!“
  刘幽求见李隆基被说动了,于是从容的说:“天下大事,祸福相倚!如今相王虽有大险,也有大运,如能尽人事,听天命,不唯可转危成安,且后福不尽。此即我刚才对王爷所言,我刘幽求的前途是要看王爷的前途的原因,如王爷能替相王做成大事,前途不可限量,而我刘幽求自然也能跟着青云直上,不在话下!“
  李隆基道,“我虽为亲王,但并无实权,且朝中的重要官员们也不会跟我有深交,先生所言大事,究竟要从何处开展?“
  刘幽求,“自古宫廷政变,首要掌握禁军,王爷现在的实力不足以和禁军首领结交,但可命属下跟禁军之中级将领深交,以财帛恩德结交。一旦有变,令其杀将夺权,禁军可为王爷所用。另太平公主之子卫尉卿薛崇简,是王爷表兄,掌握军械供应,对左右羽林军的内情了解深刻,且可将太平公主势力拉拢过来,也需用心结交。还有禁苑总监钟绍京,其官舍正当皇城北门口要害,如能争取过来,在事发时助我方一臂之力,则大事可成。“

  李隆基大喜,开始按刘幽求的规划,逐步展开行动。
  日期:2013-05-06 21:00:29

  (连载更新06)
  04  危机?转机?
  首先他派李宜德、王毛仲两人深入左右羽林军,跟皇上的亲兵,即号称“万骑卫士”中的将领深交,他给李王两人大量的金帛,花钱如流水,豪不吝惜,果然不多久后,万骑卫士对临淄王大为敬服,而果毅都尉葛福顺,陈玄礼,更是把李隆基当大哥,有什么问题,都跟李隆基诉苦。
  另外在其它方面,李隆基也逐步进行动作,由于李隆基想结交的人都是五六品的中级官员,所以倒也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李隆基深知时候未到,所以他从不对这些人谈什么政治企图之类的事,只是详细了解每个人的性情、背景等。而且李隆基出手阔绰,所以没多久他的周围也形成了一个圈子,除了刘幽求已经是他的心腹外,包挂了前面所提的薛从简、钟绍京,以及尚衣奉御(宫廷总管府织造官)王崇晔,利仁府折冲(征兵府司令)麻嗣宗等。这些中级官员是比较不安分而且比较活跃的,李隆基也特别注意观察这些人是否对韦后及武三思一党有所不满,但为了避免走漏消息,除了刘幽求外,李隆基并未对其它人说明自己的打算。

  转眼一年过去,这一年已经是景龙四年(公元710年),6月4日,朝廷正式发布皇帝中宗李显的急病去世的消息,太子李重茂登基,韦后临朝摄政,相王李旦当太尉,而韦后兄长韦温当总知内外守捉兵马事,控制了所有的军权。
  突然有此大变,李隆基不禁有些不知所措,于是马上找心腹刘幽求来商议下一步要怎么走。刘幽求建议李隆基多派心腹全力打探消息,了解内外状况后再行定夺,李隆基同意了。
  几天后,经过多方打听,李隆基掌握了整件事情发生的经过。根据消息显示,皇帝死因十分可疑,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就传出急症死亡,而死亡当天是6月2日但,韦后却封锁消息,且在6月3日日召集各宰相进宫,并动员府兵5万人进京师戒备,由韦氏家族子弟当将军,带领禁军(含万骑卫士)及新征召的府兵。另外相王府外围也有驻军,相王的一举一动全被监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