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全始末--改变大唐盛世的大事变》
第12节

作者: 平江过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隆基言道:“卿所言有理,但只怕惊动太上皇!“
  崔日用回答:“天子的孝道与小民不同,最重要的是能安定四海。今天如果让奸党得志,则江山社稷都将成为废墟,那还说得上孝顺吗?我请皇上先掌握北军(禁军),然后逮捕逆党,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李隆基表示同意,同时将崔日用调为吏部侍郎,留在京城。
  另外一边,太平公主的所有人马也开始聚集,参与密谋人还真不少!计有:
  左仆射(尚书省首长)窦怀贞

  侍中(门下省首长)岑羲
  中书令(中书省首长)萧至忠
  检校中书令(代理中书省首长)崔湜
  太子少保(尊衔)薛稷
  雍州长史(京畿司令部秘书长)新兴王李晋
  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
  知羽林将军事(代理右羽林将军)李慈

  左金吾将军李钦
  中书舍人(中书省中级官员)李猷
  右散骑常侍(中书省顾问)贾膺福
  鸿胪卿(藩属事务主管)唐竣
  和尚慧范
  这名单人员真是五花八门,样样俱全!

  那么集合了这么多人想出了什么主意呢?大致来说有两条,一条是下毒,他们找上了一位姓元的宫女,准备在皇帝服用的药“赤箭粉”(也就是俗称的天麻)中下毒;至于第二呢?就是动用兵力,在李隆基主持朝政时,率领羽林禁军(北军)让常元楷跟李慈冲进武德殿(朝会场所),杀死李隆基;而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三人则在南牙(就是南衙,主要的政府机关所在地)率领卫军(南军)士卒响应。

  计策定好了,准备开始执行,先启动第一条,结果发现李隆基一方早就提高戒备,所有医药饮食都经过严格检查,元姓宫女跟本无法找到机会下毒。
  既然第一计不行那就第二计吧!经过商议,最后决定在七月四日发动政变。
  日期:2013-05-17 22:17:55

  (原创连载更新016)
  八点发的贴不见了,重新发一次
  08 太平公主全军覆没
  太平公主参与发动密谋的人太多太杂,而时间又拖的有点长,于是,政变最容易出事的环节果然发生了,那就是泄密!
  如何泄密,已经不得而知,但李隆基的人马魏知古很快就得到这个消息,并马上禀告李隆基,李隆基是政变老手,于是迅速反应。

  首先,他召集了自己的人马,包括:
  两位老弟(歧王李范/薛王李业,统帅太子禁卫军)
  郭元振(前文刚介绍过,兵部尚书兼宰相)
  龙武将军王毛仲

  殿中少监(宫廷副总管)姜皎
  太仆少卿(畜牧副部长)李令问
  尚乘奉御(御马管理官)王守一
  内给事(太监府总管秘书)高力士
  果毅(平民征兵府司令,中郎将是贵族征兵府司令)李守德
  人马看起来似乎比太平公主少,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更何况李隆基的这些人,都是很实用的,分别掌握了宫廷中的所有要地。
  此外,太平公主还有一个弱点,她的人马官位比较高,都在明处,其人员早就被李隆基摸透了,李隆基又是皇帝,只要传旨把人找来,然后一个一个抓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七月三日,在太平公主准备发动政变的前一天,李隆基开始按照名单抓人,他只派出王毛仲一人,带了十几个心腹,三百名士兵及马匹,并携带最重要的东西--诏书,就分别把太平公主的心腹—常元楷/李慈/贾膺福/李猷/萧至忠/岑羲分别逮捕并当场斩首。
  就这样,太平公主一党势力已经完全瓦解,再无反击之力。
  太上皇李旦听到事变声响,急忙登上承天门门楼躲避,并问左右发生何事?此时在太上皇身边的兵部尚书兼宰相郭元振(应该是事先有安排好的)回答:
  “皇上前些时候奉令(太上皇令)杀窦怀贞等叛逆,今天执行,没有别的事!”
  这真是睁眼说瞎话!不过李旦也久历风波了,他知道这时候只能装傻,就顺水推舟下诏宣布窦怀贞等的罪状;并大赦天下,除了叛徒亲友不赦以外。隔天,李旦又下诏宣布,所有国家朝政事务,全由皇帝(李隆基)处理,自己不再过问国事,并在当天迁到百福殿居住。
  太平公主跑到山上的寺庙众躲起来,但三天后就被找到了,李隆基命令她在家自杀。
  至于太平公主一党其它人的下场,不再一一细说,大家也应该猜得出来;但比较戏剧性的还是我们的“三陪男”崔湜先生,本来李隆基念着他老婆女儿的“旧情”,心中有愧,决定放他一马,所以没有处死,只打算流放窦州(广东省信宜市),不料他的同伙,新兴王李晋在被处决时,叹息说:
  “这个密谋,本是崔湜提出,今天我死,崔湜却活着,岂不冤枉!”
  正巧,在审理过程中,负责下毒的元姓宫女也被供了出来,她又供出崔湜是下毒的主谋,这下,妻女的关系也救不了他了,李隆基命他在流放途中自杀。
  至此,太平公主一党,全军覆没,李隆基开始真正的统治了大唐帝国!
  日期:2013-05-18 20:42:52

  (原创连载更新017)
  第四章  开元诸臣
  01  必须是姚元之!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隆基在摆平了太平公主一党之后,开始真正的统治大唐帝国!
  摆在他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封赏有功之臣,所有参与政变的人都得到加官进爵,在此我们就不一一描述。

  而原先被太平公主同党霸占的几个位置也空了出来,李隆基一一把自己的人马补上去。郭元振原本就是兵部尚书兼宰相,官位不动额外给了封赏;刘幽求从流放地回来,升为尚书左丞兼宰相,而原来的尚书左丞张说则升为中书令,可以说皆大欢喜。但李隆基觉得还是不够,因为这些人虽然是自己的人马,也都在某些方面有才能,但真正要治理国家,李隆基觉得还需要一个人。
  李隆基当政时期,大唐帝国面临以下几项重要问题:
  其一:官员素质良莠不齐
  这是因为在中宗李显及睿宗李旦两朝,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相继干政,任用私人,卖官鬻爵现象十分普及,例如前面提到的李显让七公主设立公主府,大开卖官及任用私人的捷径;太平公主干政时,为了跟李隆基对抗,大量提拔自己的人马担任朝中重要位子,而这些人又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当官;更严重的是斜封官(注)的大量存在,不但造成冗员充斥,也造成各部门机关运转不畅,整顿吏治,成为首要的任务。

  (注)斜封官:也被称作“墨敕斜封官”,是唐朝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由于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

  其二: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流民上升
  唐代开国继承北魏/北周/隋朝实施均田制,人民由政府授田,对买卖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但开国近百年(唐朝在公元618年建立)后,权贵透过非法买卖土地逐渐并吞了大量平民的土地,使得不少平民失去土地,成为游民,对社会安定造成不少影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