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巅的生死较量》
第52节

作者: 锦城金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18 10:05:31
  第十八章 不朽的保车之卒
  成功拉拢项羽阵营的猛将英布,借项羽之刀害死楚军第一智囊范增老先生,堪称我革命生涯中的得意之作。
  然而,围城之中的我,仍然未能顺利突破项羽的重重包围。
  因为,范增虽然趴下,项羽却未因此产生将我放生的善意。
  凡是敢和我做对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那,才是他想干必成的霸王作风。
  若不如此,怎能展示我与众不同的身份?
  项羽决定:既然手下三心二意不宜继续信用,那就维持现状,直到困得刘老混弹尽粮绝自然消失,这叫以不变应万变。
  面对城外拒不打退堂鼓的楚国雄师,我与张良、陈平暂时没招。
  打不过,走不脱,日子怎么过?
  这个呆霸王,还真是个人精啊。
  五月,眼看城破在即,像螃蟹腿一样弯弯多的陈平、张良二们,经过紧急磋商,总算想出了李代桃僵的计谋。

  此计的要点是“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也就是关键时刻牺牲小卒,保全大车。
  他们的具体主张是:如今的项羽,一心一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对象是汉王,汉王之所在,就是他的火力所在;那就派人冒充汉王,出东门假投降,吸引楚军注意力,给高层领导制造冲出西门逃生的机会。
  我别无他法,只能首肯此计。
  至于项家小不死的会否受骗上当,也只有听天由命。
  同时,我也非常清楚,冒充我的人,断无生还之理。
  所以,落实这一救命计谋的关键,在于恰当的人选。
  选派谁去执行这一牺牲小我保全大我的伟大任务呢?哪位同志又肯心甘情愿替我担此重大生命危险呢?
  最终,经过千挑万选,我们一致选中平时直言不讳常常让人心头不爽的将领纪信。
  我认为:“既能帮我制造逃生的机会,又可借助楚军的屠刀除内乱,一块石头打中两只鸟,好计!”
  陈平出面找纪信谈话,希望对方能够勇敢地坚定不移地肩负起,牺牲小我保全首长的革命重任。
  纪信奉命,寻思:“从古至今,无人能长生不老。既然最终的归宿都是化作尘土,何不死得光荣一些伟大一些?”
  “既然死比生更值钱,则死又何惧!”
  耿直的他,二话不说,很快点了头。

  当晚,陈平强迫二千名妇女,穿上军装,手持白旗,列成整齐的队伍,推着纪信乘坐的汉王车,缓缓步出东门。
  楚军将士见状,误以为我军走投无路举旗投降,立刻像苍蝇发现有缝的鸡蛋,蜂拥而上。
  等到一照面,才发现摇摇摆摆出城的是大队美女。
  他们不知我军是何鸟意,无不驻足观望。
  死死堵住其他城门的楚军官兵,听说东门受降现场美女如云,赶紧狂奔而来一饱眼福。
  候在西门的我,发现楚军溜号,当机立断率领陈平、张良以及数十名警卫,骑马飞奔而出。
  没容留守楚军反应过来,我等一溜烟,早跑远了。

  因为担心项羽拿自家出气,西门楚军没敢如实上报敌情。
  尔后,冒充“汉王”的纪信,坐着马车,缓缓驶出东门。
  随行人员一边走一边高呼:“我军粮尽,汉王愿降,请楚军兄弟不要动粗!”
  围城楚军听闻此讯,无不高兴异常,像打了两针兴奋剂一样,欢声雷动,齐呼霸王万岁。
  项羽一听是我投降,顿时喜得合不拢嘴:“刘老三,你终于举手认输。你不是比非洲人还能跑么,看你这次能跑出什么新花样!国家即将太平无事,天下就要风平浪静!”
  可是,等楚军战士以长戟小心翼翼掀开车帘,项羽立刻感觉到事情的怪异:“这个刘老三,啥时候变了一副嘴脸?”
  他陡然清醒过来,虎着脸厉声喝问:“你不是刘老混,你是冒牌货。快说,刘老混在哪里?”
  纪信不慌不忙,欺骗对方:“其实,不瞒你说,早在围城之前,汉王已经出城。”
  眼看煮熟的鸭子飞了,项羽恼羞成怒:“狗东西,竟敢戏弄本王,我让你变成烤香猪!”
  他当即命人火烧马车,连同纪信一起化为灰烬。
  纪信虽已化作尘埃,但他的救命之德、舍身之勇、保驾之功,永远留在我心中。
  革命胜利成功开国以后,我毅然提拔其子为侯,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圆满的交待。
  当然,有人认为,我这样做,仍然算薄待纪信的后人。
  如此惊天动地的保命之功,怎么也该封个王呀什么的。
  然而,我没有。
  其实,那并非我不想追认纪信为王,而是考虑到,我不希望异姓坐大,变成我刘家江山的威胁。
  那样的话,纪、刘两姓将变好成仇,岂不是愧对纪信生前的无畏与忠诚!
  对于纪信的无畏,我如今只有两个字——不朽!
  面对强敌敢于牺牲的勇士,往往是可敬可畏的。
  因为,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生者的胜利。
  是他们的视死如归,换来了战友的幸免于难。国内战争如此,抵抗侵略也是同样的道理。
  每当面临强劲的外敌之际,总会有无数的志士仁人挺身而出,敢于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虽然本身只是虾兵蟹将,有的人物甚至连名字都没能流传下来,但他们仍然是无敌的,也是不朽的。
  他们,无愧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评语。
  因为他们,我们的民族,才能巍然屹立数千年!
  对于历史长河中有名的无名的无数的民族英雄,未来的新文化运动的巨匠鲁迅先生尊之为“民族的脊梁”。

  因为他们,中华民族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备注:
  本章,因达不到笔者选定的天涯读书的字数要求,无法顺利上传,但笔者不愿放弃本章,又不肯敷衍读者胡乱凑数,故折衷一下,整理出下面几段心声以飨读者。
  对于中国历史,向来区分为正史和野史。
  所谓正史,就是官修史书,如《史记》之后的二十三史以及《资治通鉴》;野史,就是私人写的史书。
  天涯煮酒与舞文里面的众多历史文章包括本文,似乎均应归入野史。个别自称正史的贴子,朋友们不必当真。
  至于那个史记,个人认为,实为野史而非正史。
  只不过,它写得太出色了,成为后来的官修史书不得不效仿的模板,于是被后来人强行归入正史。
  不得不告诉读者朋友们另一个真实:
  正史,其实大多没有野史客观详尽,尽管有一部分野史也在胡说八道。
  精彩地写出一半无关紧要的真实,故意忽略另一半极其关键的事实,是正史的必备节目。
  揭露古今历史写作的黑幕,只是希望今人不被五花八门的历史欺骗,而应有自己的判断。包括在阅读本文之时。
  因为,毕竟是个人写史,难免存在认知与史料的缺限。
  接受你们自己认为有益于你们及社会的部分,其他则予坚决摒弃,这才是读史的正确态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不只是哪一个帝王将相的国家。
  关心时局,揭露腐败,反对财富过度集中,绝不是破坏社会稳定,而是希望现实生活更美好,国家更太平,国防更强大,华人在外不受欺侮,中国梦能够最终实现!
  那是我们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国将不国。
  没有国,遑论家?
  吾爱吾家,故爱吾国;吾爱吾国,故爱历史;吾爱历史,故爱本文。
  算是自恋吧。
  实事求是,欢迎指正。
  我写《权力之巅的生死较量》的意图:

  首先是希望,能够以本书,向正在朝着悬崖边上迅跑的这个社会,传递正能量,如果有人嘲我不自量力是可以的,反正我就是这么想的;
  其次是出书,能够赚点零花钱也不错;
  至于虚名,那就免了吧,图名非我意,张良是吾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