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架构看炎汉王朝的龙兴八十年:汉兴八十年》
第3节作者:
轩辕秋 楚国也算一个有纵深的国家,东西横跨整个中华大地,向南也很广阔;北方的燕赵(或者说燕晋)不行,因为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太强,不受骚扰就不错了,根本深不进去;东面的齐国邻海,没有空间;至于中原的韩魏郑卫宋什么的一向是四面受敌,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了。
有时候在国家间长期的对抗中,一时的胜利都是浮云,真正背后的这些硬实力才是王道(比如国土纵深)。齐国曾经把燕国打到差点儿亡国,但实力差一点儿就是不行,马上又被乐毅打回来,打得齐国七十几座城只剩两座。可燕国毕竟是小国,一鼓作气如此也就是尽头了,不久又被田单火牛阵一举打回,迅速光复七十几座城。
这些争斗与胜负如果我们拉长了时间线来看都是无关大局的,改变不了国家的根本实力对比。而秦国坐稳了关中却不同,让他们有了超级大后方做保障对于国家实力的提高绝对是质的飞跃。从这时开始,秦国面对山东诸国几乎就已经开始立于不败之地了。
再换个角度来看,好像强大的国家都是拥有一方不受攻击的大后方的国家,西面的秦、南面的楚、东面的齐。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够有后方稳定的发展来供给前方的战事。腹背受敌的国家时间拖久了总会力竭的,比如中原的韩魏,北面的燕赵(北方的游牧民族太厉害)。再想想后面要提的楚汉时期:刘邦有蜀汉和关中之地的大后方,萧何可以把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食送到前线;而项羽的楚国却北面受齐国田氏兄弟的骚扰,南面受梁国彭越的骚扰,难怪打到最后会一直“乏食”。
所以我一直认为,项羽分封时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自己占了关中之地,这种战略性的失误远比输一场仗要严重。
日期:2013-08-09 11:02:18
第二章 秦国六世之烈
到了战国时期,晋国一分为三,强大的挡路石不复存在,秦国终于开始有了逐鹿中原的机会。
其实他们一开始还是不顺,分晋之后的魏国在魏文侯、魏武侯两代贤君的治理下,成为了第一个强大起来的三晋国家。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上下齐心,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军事实力都走在七国的前列,绝对在秦国之上。
反观秦国,由于连续几代出现了争夺王位的混乱,实力大大受损,虽然国土很大,但论战斗力应该是战国七雄里最弱的。
此时魏国实力达到巅峰,震惊天下,诸国都唯魏国马首是瞻。魏惠王首先就想拿秦国开刀,接连联合赵韩两国伐秦,史称“三晋伐秦”。
对手强大了,可秦嬴氏还是那个只知道一味打仗的“野蛮民族”,他们几百年来习惯了与外族对抗中直截了当的处理方式,还不没有意识到发展改革的重要性。所谓“自古知兵非好战”,真正军事强大的国家都不会是只知道打仗的国家。秦人不明白,魏国军队的强大在于他们背后改革带来的国家整体实力的上升,一味的和他们这样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魏国以著名的将军庞涓(鬼谷传人,孙膑的师兄弟,后来身死马陵的那个)为将,百战百胜,抢占了秦国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指的是黄河以西,大概是现在的山西、宁夏、陕西一带。此期间秦魏之间打仗,秦国基本没有赢过,最大的成果就是有一次俘虏了魏国的大将公孙痤。
公孙痤的名字大家可能没有听过,可他有个门生却是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卫鞅,后来被称为商君或者商鞅。
日期:2013-08-09 12:32:25
就在秦国最危难的时刻,他们的国土纵深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虽然一直在败退,一直在丢失土地,但始终没有亡国,甚至当全天下都联合起来想灭了秦国的时候,他们都没有亡国。
当时的山东六强(指崤山以东的六个大国:齐楚韩魏燕赵)经常会盟,可是从来都不带秦国,他们把秦国和夷狄当成是一类,根本不算在诸侯之列,只等着哪一天消灭之,然后分一杯羹。
秦人的顽强让他们挺过了这段艰难时期,有了国土纵深做保障,只要不亡国,终究会迎来英雄带领他们杀回去。
天佑秦国,英雄出现了。
公园前361年,年仅21岁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开启了秦国六世图霸的篇章,为第七世的秦始皇一统天下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的故事很有名,大家都是知道的:秦孝公变法图强,颁布“求贤令”,吸引了来自敌国魏国的卫鞅。卫鞅在魏国不受重用,就跑到秦国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立了一番不朽的功业,开始了著名的“商鞅变法”。
秦孝公与商鞅的变法只用了几十年间的时间,就让秦国的势力从七国末位一举跃居六国之上,让诸强尤其是魏国大跌眼镜,不但在几十年后重新抢回了河西之地,还一度兵围魏都安邑,报仇雪恨。
强大之后的秦国从栎阳迁都到咸阳,以新的角色出现在了战国时代。
日期:2013-08-09 13:48:39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这个人很有一套,为了稳住自己的君位,安抚在变法中利益受损的秦国贵胄,他将商鞅车裂处死给贵族报仇,可是贵族们真正痛恨的秦国新法却一点儿也不更改。
“既然你们痛恨变法,我便把变法的人杀了,这下满意了吧?什么?还要变回去?那可不行。”
明眼人都知道新法是秦国强大的根本,只有守住了它秦国才能继续称雄。
秦惠文王正式称王,成为了秦国的第一个王,他面对鬼谷弟子苏秦的“合纵抗秦”之策不急不躁,任用另一名鬼谷门人张仪为相,开始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连横”,打破了六国的联盟。
同时,他又启用了著名的司马错为将军,对六国软硬兼施,期间既有强硬的军事打击,又有柔软的外交压迫和欺骗,手段非常高明,不断的扩大秦国的领土,增强秦国的势力,与其相邻的赵韩魏楚都或多或少吃了亏。他还趁机灭掉了一直与外界交往不多的古蜀国,就是四川出土的三星堆文明所在地。
秦慧文王在位期间,秦国成为了实力远超六国的巨无霸式的国家。
司马错的名字现代人听的不多,但其实他在古代是个非常有名的将军,几乎和孙武、孙膑差不多,他写的兵法《司马法》也是军人的宝典,其中最著名的一句不单单指军事,也蕴含着很高深的政治思考,那就是: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可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朝代和国家都犯在这上面。秦朝又何尝不是?穷兵黩武的秦始皇又好战又忘战,居然以为收集起天下的兵器就安全了。殊不知,真正要亡国的时候,木刀木枪也能叫你无法抵挡。
另外,还有可以说的就是,司马错也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祖先,这一家子倒是留下不少好书,不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温公司马光和他们有没有关系,如果有那就真的好玩了,所有华夏子孙都该感谢这家人在书籍创作上的贡献。
日期:2013-08-09 15:57:13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