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影响下的战国》
第11节

作者: 墨羽迷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去掉了燕、楚两个强敌后,魏、齐、秦集团对赵、韩、宋集团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赵武灵王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各国国君携带使者和吊唁之物入境,由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
  魏、秦、齐见赵国重兵待客,戒备森严,而且赵、韩、宋联盟已成,不得不打消了要占赵国便宜的念头。
  五国国君入赵后,见赵国精锐云集邯郸,战争一触即发,在与赵武灵王厚葬赵肃侯,各国国君又在龙门会盟后冲冲离去。魏惠王发起的五国图赵的阴谋被年幼赵武灵王挫败了。

  年少的赵武灵王初涉君位就经受住了如此严峻的考验,同时体现出来的果敢、坚毅似乎也注定了其以后的辉煌。
  日期:2012-09-10 17:32:33
  第六章:天下皆为王的时代
  在先秦时期,王也就是天子,顾名思义,天之嫡长子。
  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他们还宣扬自己生下来就有许多不一样的,比如赵匡胤和朱元璋。

  还有所谓“天子气”。封建阶级宣扬天子“受命于天”,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受天命约束。
  天子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因此,凡人皆为天之子。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   一般认为,将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天子称为王。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周时,地位最高的就是周朝天子,只有他才可以称王,各地的国君都是诸侯,都是周王分封的,没有资格称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比如齐国是侯爵,秦国是伯爵,宋国是公爵。
  这一传统也一直延续了数百年,不过随着周王室的衰落也逐渐改变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楚国,楚国最早被封为子爵,但是楚国国君一直很不服,我这么大一个国家凭啥才给个子爵呀?那些屁大点的都是侯爵、伯爵的,你让我多没面子。
  既然不服就得上诉,楚国国君随即找到周王室要求进爵。不过周王却断然拒绝的这个请求,在周王的眼里楚国只不过是个蛮夷国家,给个子爵你楚国就该偷着乐了,还想加爵?死一边去吧!
  于是在公元前704年,楚国国君熊通秉着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想法直接称王,号楚武王。而周王室虽然职责却也无能为力,毕竟国力有限。
  这也成为诸侯称王的开端,而后成为霸主的吴、越也相继称王。

  不过这几个国家的称王一直被中原诸侯所鄙视,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真正对局势影响的还是齐魏的徐州相王。
  我们都知道进入战国后魏国在文武两代国君的治理下一举发展成为各国霸主,但树大招风,魏惠王即位后平庸无能,魏国随即受到一系列严重打击,国力大损。
  而此时的齐国在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的背景下,实施改革,国力强盛,已取代了魏国的政治地位。
  孙膑大败魏于马陵后,魏国彻底衰落,处处受到崛起的秦国和齐国的打压,
  齐、秦在东西方对魏国夹击,魏惠王十分无奈之下采纳相国惠施"折节事齐"的建议。
  于是在魏惠王三十六年(前334),魏惠王领着一些小国国君前往徐州(今山东滕县南)朝见齐威王,并正式尊齐威王为王。齐国也尊魏惠王为王,而后魏齐签订同盟条约。
  这就是著名的魏、齐"徐州相王"事件。   魏、齐徐州相王是中原诸侯国中第一次称王及互相承认为王。

  在此以前只有不尊从周朝礼制的楚、吴、越这些国家才自称为王。它们的自称为王,却不被中原诸侯承认。
  像吴王夫差在黄池会诸侯,与晋国争霸主,晋国提出吴不得以称王为条件,夫差也只得去掉王号而以"公"的名号签盟。
  且这些称王的国家,中原诸侯都把它们当蛮夷加以排斥。因此,虽然楚、吴、越这些国家在春秋时就开始称王,但它们对社会的影响不大。
  而齐、魏的称王却不同,它们都是接受周王加封的诸侯,直到战国时,这两国还在率诸侯朝周天子,作出在周天子同志的引导下,当地主老肥的打算。
  齐、魏国君称王,就否定了周天子的独尊共主地位,周天子不但在实力上,而且在名号上从此也就与诸侯相一致了。

  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从春秋以来,建立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基础上的霸政,也就随之消失。所以齐、魏相王是战国时代政治史上一件惊人之举。
  而且这次事件也拉开了其他诸侯国称王的序幕。
  日期:2012-09-11 14:53:44
  【秦惠文王】
  齐魏徐州相王以后其他各国一边骂着齐魏无耻,而另一边则在不停的盘算着自己应该在何时也称王。
  最明显的就是秦惠文君,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秦惠文君称王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不过我们知道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要大臣站出来几次三番拼死拼活要老板称王,老板推脱几次后实在拗不过群臣的提议才很痛苦的答应。秦惠文君也是秉着这样的想法在等待,可左等右等,他手下的大臣还就是不开窍,没一个人来劝秦惠文君称王。
  秦惠文君心里急呀,魏国这样的二流国家都称王了自己这个江湖老大还是个伯爵,这也太没面子吧。
  现在的秦惠文君一定在想如果你们谁来劝我我连客套的推脱都省了直接同意,可奈何就是没有人来。
  但张仪多聪明呀,鬼谷子高徒这个名声可不是虚的。来秦后没多久便看出了惠文君的心思,随即便开始筹备秦惠文君称王的事,瞧那意思就差直接喊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秦惠文君激动呀,终于有人聪明一下了。

  两人四目相对,意思不言而喻。
  秦惠文君;还是你懂我的心。
  张仪;看吧,懂你心的人是我。
  当然接下来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称王的称王,发财的发财。
  不过称王也要名正言顺,要名正言顺就必须相互合作,各国相互承认,这叫国际承认,不然你自己在哪儿埋头称王了别人不鸟你那不是瞎忙活了?于是张仪了邀请魏国和韩国到秦国。
  按照上次“齐、魏相王”的先例,魏惠王和韩威侯接受邀请,一齐赶到秦都咸阳,推尊秦君为王,是为“秦惠文王”。
  同时秦惠文王也承认魏、韩两国国君的王号,并有许多小国参加朝见。当然,魏国来承认秦王,也是有代价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易,也是谈判的条件。

  秦国为了拉拢魏国,就把前年从魏国抢来的“河东三邑”(今山西万荣等地)都还给魏惠王。魏惠王顺水推舟,举手赞同。韩国势力微弱跟随附和。
  公元前三二五年四月初四,这个日子将会被秦国铭记。
  秦惠文君在咸阳正式举行称“王”仪式。这也正式标志着从此秦国将不再是隶属于周王册封的一个诸侯,而是一个争霸天下独立王国。
  秦惠文君,不,现在应该叫秦惠文王则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位王。
  秦惠文王自己的心愿了结了,登上了王位。称王的称王了,接下来该发财的了,帮助秦惠王完成这件事的张仪立即受到秦惠王的重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