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影响下的战国》
第16节

作者: 墨羽迷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9-18 15:43:33

  第七章;合纵的再次抬头
  秦国连横魏国,本是为了对抗齐国和楚国。因此两国关系稳定下来后,秦国便将攻齐提上议事日程。
  公元前320年,秦军越过魏国,至齐鲁交界处的桑丘(今山东兖州)。
  齐国方面,齐威王本想让老将田朌迎敌,但田朌看出齐王身边有个30多岁的年轻人有成为一代名将的潜质,这个人叫匡章,于是便提议让匡章为将。
  齐威王和匡章相处十多年,对他非常了解,知道匡章平常看起来不咋地,但其实是个深藏不露的人,便同意了田盼的提议,任命匡章为将。
  随即匡章率领齐军抵达桑丘。
  但奇怪的是,两军相遇却并想象之中的血腥拼杀,而是很另类地搞起了阵前联欢。双方请客送礼, 有来有往,搞得不亦乐乎,不禁让人产生难道两军是来搞演戏的错觉。  
  “这齐国人还真不错,知道自己劳师远征有点累了,立马就好酒好肉送上来,如果每个国家的军队都这样该多好呀。”秦军士兵美美的想着,丝毫没有察觉在两军联欢之时,齐军主帅匡章做了另一件事,不断地让齐国士兵穿上秦军的衣服混入秦军军营。  
  匡章做着战前最后的准备,这次是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务必一击必胜。

  但此时的匡章还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不信任案正在展开。
  齐威王的军中特派员不知道匡章的想法,看到两军又是搞联欢,又是人员往来,以为匡章要投靠秦国,图谋不轨,马上向齐威王做了汇报。
  不过齐威王听到之后,一切照旧,该吃吃,该玩玩。
  不久之后,第二个特派员汇报的同样的内容,齐威王依然不作反应。很快,第三个特派员又报来同样的消息,而且比上两次更紧急,齐威王听后还是毫无动作。
  一些官员对齐威王的表现大惑不解,问道:“这么多不同的人都反映匡章要造反,大王为什么不发兵向匡章进击。”
  齐威王淡淡的说:“这么多人报道匡章造反,他还不反,这不正说明他不会背叛寡人那。”

  齐威王的用人不疑挽救了这次战役。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匡章立即率军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还沉浸在齐国的友好中呢,突然受到冲击,大为混乱,同时混成入秦军的士兵也开始发威了,对着秦军大杀特杀。
  齐军里应外合,秦军被杀的溃不成军,同时担心韩魏在背后落井下石,最终落荒而逃。
  同时第四个特派员将匡章取得大胜的捷报带回临淄。
  秦军溃退,秦王服软。齐威王乐了,大家伙问这到底是为什么。齐威王道:“匡章的母亲得 罪了他的父亲,被他的父亲杀死埋在了马棚之下。我请匡章为将的时候向他许诺‘如果你能打败秦军,回来我帮你厚葬你的母亲’。匡章却对我说:‘臣不是埋葬不了母亲,是臣的父亲不让臣埋葬,如果我背着父亲埋葬了母亲,那不是欺骗父亲么?’”齐威王接着说:“匡章都不会欺骗他死去的父亲,怎么会欺骗寡人呢?”

  群臣深深被齐威王用人不疑的态度折服,从此 被齐威王任用的大臣都不怕齐威王会怀疑自己,当然,对齐威王的忠心自然也是与日俱佳。   这是齐秦的第一直接对话,而在这次对话中,从商鞅变法后就一直是主角的秦国无奈地当了一回配角,以热烈的参与精神帮名将匡章刷了战绩。
  对此,张仪表示无奈,打仗并不是他精通的领域,他做好了一切铺垫和准备工作,然而到最后轮到用武力解决问题了,却遭到了失败。
  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标志着张仪苦心设计的连魏外交破了产。秦国在所有诸侯面前丢了脸。各国看到如日中天的秦国也有吃败仗的一天,遂产生了痛打落水狗之心。一场声势浩大的倒秦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日期:2012-09-19 13:47:52

  【战前】  
  秦国的大好外交形势因一场不期而遇的败仗顿时被逆转。事实告诉张仪,没有外交万万不能,但外交并非万能,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战争。   秦国的落败马上起了连锁反应。张仪原本是要外连横而斗诸侯,现在没有斗过诸侯,反射回来,连横也开始瓦解。
  被秦国长期欺压的魏赵韩三晋,一看秦国也有吃败仗的一天,反秦之心顿时高涨。用今天的话讲似乎应该是:匡章的胜利,打破了秦帝国主义不可战争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三晋人民反秦反帝国主义的热情。   这个时候,三晋开始想念一个人,天下都知道这个人与秦国形同水火,势不两立,曾经战在反秦的前沿大声疾呼,后因事业受挫,陷入人生低谷。   回来吧,公孙衍,三晋人民需要你。   不但三晋需要公孙衍,齐楚也呼唤公孙衍回归。究其原因,三晋与齐楚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三晋需要公孙衍,为的是自保。齐楚需要公孙衍,为的是争霸。   回来吧,公孙衍,五国人民需要你。   此时的公孙衍躲在韩国猫冬。在各诸侯国的一致呼唤下,公孙衍迎来了人生的第三次上升。公孙衍一生动荡起伏,有过四起四落的不平凡人生经历;在秦为大良造为第一起,被张仪驱逐为第一落;搞五国称王为第二起,因魏国吃败仗而去职为第二落;此番是第三起,当然后面还有第三落,第四起,第四落。他的人生经历比吴起的三起三落还丰富,也只有战国这样动荡的时代,才会出现这样的动荡人生。   公孙衍离开韩国,来到反秦的前沿阵地魏国。这个时候,魏惠王已经老迈龙钟,生命接近于衰竭,眼看将要不久于人世,但他还是在生命中最后的时刻做出了请来公孙衍、并任其为相的决定。他虽然有过任用公孙衍,驱逐公孙衍的矛盾行为,但那是形势所迫,平心而论,魏惠王也知道合纵更符合魏国的长久利益。   同时接到魏惠王邀请的人还有公孙衍的老搭档惠施。惠施心照不宣,也从宋国来到魏国,继续与公孙衍搭班子从事反秦。   而张仪呢,早就灰溜溜夹着尾巴跑回了秦国。在秦惠王面前,自然又是一番自我检讨。

  公元前319年的冬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中原地区被厚厚的大雪所覆盖。在一片白色和宁谧之中,在位五十余年,历经荣耀与忧患的魏惠王离开人世。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他的对手、敌人兼保护人齐威王已经等了他半年时间。
  魏襄王继位,按照魏惠王的遗愿继续反秦。齐国那边现在是齐宣王当政。
  公孙衍重新掌权后,开始运作一个空前宏伟的反秦项目——五国伐秦。本来,战国七雄,除秦国外,有意向讨伐秦国的应该是六国,公孙衍的最初构思也是六国伐秦。但是这个项目在还没有启动之前,就暗示出一丝不祥——齐国拒绝加入。   这个项目若想成功,就需多一份理想主义,少一份现实算计;多一份集体观念;少一分一己私利;多一份长远见识;少一分鼠目寸光。齐国完全走在了相反的方向上,它距离秦国最远,实力也较强,因此对秦国的威胁没有体会,又由于地不接壤,取胜也没有油水可捞,所以对攻秦很不热心。何况这个时候,与齐毗邻的燕国正在上演一出政治闹剧,眼看就要大乱。齐国注意力全在燕国,正准备武力介入,夺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五国就五国吧!这五国当中,魏赵韩对秦国的威胁体会最深,因此投入最大,立场也最坚定,斗争也最坚决。燕国国弱,且距离斗争中心偏远,参与的精神虽然值得鼓励,但所起作用却非常有限。最强大的要数楚国。楚国和秦国有地缘接触,有利益瓜葛(商鞅主政之时,曾从楚国手中夺走了商於之地),也是争霸的对手。

  因为楚国的实力在各国之中最强,同时为了牢牢绑住楚国,各国一致推举楚怀王为合纵长。
  战争的的阴影笼罩整个华夏大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