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8-21 08:25:30
熊复离开后半晌,诸大臣们还是战战兢兢,不敢抬起头来。最后,还是马如晦轻轻抬头,见熊复早已离去,才站起身来。其他大臣才跟着站起来。马如晦平静地对所有官员说道:“侯爷虽然年幼,却非可欺之主,还请诸位大人多多用心。”说完,马如晦转身离开。
熊复如此处置诸大臣,确实让马如晦心内一震。马如晦服侍熊氏父子三代,从熊昴到熊复,如果是熊昴在位时,熊昴武将出身,喜欢快意恩仇,肯定会将所有涉事的臣子一并处死;熊恪较为宽厚,不会擅自杀害所有的大臣,但却会罢黜涉事的官员;但是熊复却只是责骂了诸臣一番。
相比而言,熊复的手段更令人畏惧,因为熊复自信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轻易地掌控局势,不需要靠暴力来使人畏惧。武力可以征服人的肉体,但温和却能征服人的心灵。彰显力量不是靠胜利后的屠杀,而是温和的度量。自信是世间最强大的暴力。
懂得这个道理并非难事,难在克制自己的怒气。但是熊复仅仅只有二十岁,就已经能完美地克制自己情绪,这个年轻的侯爷内心何其强大!
马如晦走出议事堂时,回头看了熊复的座椅一眼,内心暗道这是一个值得追随一生的君主。
******
侯府后堂内。
熊复令人将熊操带来。熊操见了熊复,膝盖一软跪在地上。熊复这才去观察熊操,一夜之间,熊操如同老了二十岁,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身体佝偻,像一个垂垂迟暮的老者,在这个身躯的身上,一点也看不出此人在一日之前还可以一言决人生死。熊复挥手令所有人退下,堂内只剩下熊复叔侄二人。
熊复心下不忍,问道:“叔父,他们可曾虐待过你?”
熊操心下苦笑一声,自己权高之时,全不将他人放在眼里,今日成了阶下囚,他人还不趁机报复。但熊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过了一会,熊操缓缓说道:“复儿,叔父对不起你啊。但是叔父还是请你放过鹄儿母子,叔父九泉之下也感复儿大德。”熊操自知自己必是死罪,只想为儿子和夫人求得一条活路。
熊复脸上青白不定,沉吟道:“叔父,你放心吧,我是不会难为叔母和兄长的。”
两人又枯坐半晌,熊复心里感叹万千。数日之前,熊操还是气势汹汹的山令城军机大臣,总理朝政,不可一世。一年前,熊操还是自己的叔父,温文尔雅,待自己如同亲子一般。十几年前,自己幼时,熊操经常将自己架在头上,带着自己四处玩耍。而今日,一切美好的回忆都成云烟,只有冰冷的现实,熊操已成为阶下囚,自己却要亲手终结了熊操的性命。
熊复心下不忍,令人将熊操带下去。在熊操转身离去的时候,熊复眼角沁出了泪水,熊复默默道:“叔父,复儿对不起你。但是复儿都是为了山令城的未来。叔父九泉之下不要记恨孩儿。”
数日后,熊操、王勇、张茂等人在教武场被处斩,熊复亲自监斩,并令所有山令城官员观看。当熊复大喝那一声“斩”时,诸大臣都觉得脖颈之间,隐隐发凉。
熊操被斩首之后,熊复下令将熊操的首级,带到西虎关上悬挂起来。熊复明白夏军之所以如此持久地进攻,不过是因为山令城内部有熊操作乱,见了熊操的首级,夏军自会退去。
今日一早,兰儿就感觉熊复情绪低沉,而熊复监斩回到侯府后,竟然径直地去了书房。兰儿担心熊复,亲自做了几色点心来见熊复。兰儿轻轻开门进了书房,大吃一惊,只见熊复双目红肿,显是哭泣了许久。兰儿心下一痛,忙放下点心,快步走到熊复身边,伸手将熊复揽在怀里。熊复再也难以拿捏,双手抱住兰儿,口中悲戚地说道:“兰儿,我害死了叔父,是我害死了叔父,我已经害了好多人,我还要害死好多人,兰儿我害怕…”兰儿用手轻轻抚摸熊复头发,柔声说道:“侯爷,叔父咎由自取,你不要太伤心了。”熊复说道:“你不懂的,是我害死了叔父,你不懂的…”兰儿没有言语只是用力抱紧熊复,轻轻地道:“兰儿不要懂,兰儿只要侯爷不要伤心。”黄昏的阳光洒下一片温柔的晕红,熊复伏在兰儿怀里如同婴儿般安静。
果然,围困西虎关的夏军久攻无果,见了熊操首级,知道山令城内乱已经被平定。夏军知道再没机会,只好散去。熊鹄无可奈何,只好随了夏军回了草来城。
日期:2013-08-21 17:50:37
熊复平定了熊操之乱,声威大震,山令城上下再也无人敢对这个二十岁的年轻公子存轻视之心。熊复借此机会,任命了自己信任之人担任山令城的主要职位,只有一个真正忠于自己的官僚体系,才能真正地掌握山令城权力,对此熊复深以为然。熊复下令封王杰为军机大臣,兼任前军主将;马如晦仍为内政大臣;封刘洪为兵部主事;刘飞为兵部副主事;封赵龙为后军主将,兼兵部副主事;王超为后军副将;如此以来,熊复已经掌握了山令城真正的权力。
夏初夕阳的余晖洒在熊府的后花园里,拉长了正在花园小亭子煮酒论政的熊复和史学。
“义父”,熊复言道,“自复儿真正执政以来,已有半载,先是熊操为乱,无法厘政。现下熊操之乱已除,官员归心,山令城已经尽在掌握。复儿不想做个无为的侯爷,还望义父教我,如何能够重振山令城昔日的声威。”
史学端起酒杯与熊复对碰一下,一饮而尽,然后给熊复和自己斟上,熊复手快,忙拿起酒勺,给史学和自己满上。
史学说道:“复儿,山令城占地千里,外有梁河之险,内有沃土万亩,是可以依仗的根本。昔日山令城就是上华国第一大城,披甲之士超过三十万,天下莫敢仰视!但是自嘉阑关一战,山令城大败,军士被夏军坑杀超过二十万,百姓被夏国迁移走将近五十万,自此山令城由盛转衰。今日山令城已成偏远边城,不复当日辉煌。但是山令城自有依仗的根本,复儿如想中兴,未必不可能。不过,你可知今日山令城之所以如此贫陋的原因?”
自熊复平定内乱之后,熊复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心下隐约已经有了答案,因而说道:“山令城人口单薄,税赋粮食收入不足,故无力收回鹄望城,导致百姓无法开拓西虎关外土地,而关内土地贫瘠不足以支撑如此山令城的外扩。如此循环,才导致山令城越来越弱!”
史学摇头,笑道:“复儿谬矣!本末倒置!”自熊复平定熊操之后,唯有史学还敢如此直言,其他人见了熊复都是唯唯诺诺。
史学沉吟一下,说道:“今日山令城最大危机在于百姓无生息之心,也无生息之力,原因有四:一是西虎关防守不住夏军,致使夏军来去自由,抢掠无度;二是以金抵罪的制度,令官员士绅鱼肉乡里,无丝毫畏惧之心;三是山令城土地缺乏,四是山匪恣意生事,横行无忌。百姓生忧患之心,因而才自暴自弃,山令城才会如此一蹶不振。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熊复心下一亮,如同拨开乌云见日出,心里渐渐亮了起来,史学所言四点的确是山令城最大的隐患。尤其是以金抵罪制度,最令熊复发指。此举原本是熊昴所创,当年山令城刚被夏军洗劫一番,税金匮乏,熊昴定下以金抵罪的制度,来增加山令城税赋收入,凡山令城百姓官员士绅犯罪,皆可以金银抵罪,杀一人不过五十金。在当日,此法缓解了山令城一时危机,但却留下巨大隐患。在今日,山令城内士绅官员视百姓如刍狗,经常发生残杀淫掠的事件。
熊复点点头,说道:“义父灼见!义父既然知道弊端所在,定有良策。”
史学微微一笑,道:“此四件事,山匪乃是疥癣之疾,无足畏惧;而夏军和以金抵罪制度,才是心腹大患。至于开拓土地,只要能防守住夏军,西虎关外千里沃土,还不是随手拈来!”史学说完,留下还在深思的熊复,独自离去。
这些事情史学早已看透,只不过等到今日才是最佳的时机。熊恪虽然睿智,但继位时年岁已大,只是求稳。熊复年少志高,正是做此事的最佳人选。
一向以来,史学很少涉及山令城之事,但史学总是在熊复迷茫的时候,为熊复指明问题所在,坚定熊复的信心。就以此次为例,史学仅仅一次谈话就确定了熊复治国的方针,这就是史学的伟大之处。
熊复心思急转,这几件事有难有易。容易的是改变法令约束山令城官员士绅,以熊复现下的威势,号令一下,谁人敢违背?至于平定山匪也不乏机会,刘默忠救了自己一命,自己还没有报答,可以借此机会与刘默忠相识,到时候视情况再定夺战和之策;难的是如何防守住夏军,这和开扩土地是相关联的,只有防守住夏军才能开扩土地。
熊复在前军任职之时,就有收复西虎关外三百里沃土的想法,自己还曾经数次查看鹄望城能否重修,但熊复也心知想与做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重修鹄望城,基本要倾尽山令城大部分的物力和人力。如果事情能成,当然是皆大欢喜,万一夏军在事情进行半途时进行侵伐,到时候山令城内无余力,无外应敌之策,山令城亡无日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