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蛮夷到正统的涅槃--楚国史话》
第1节

作者: 神弓射雕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8-9 10:54:00
  题记:
  楚国,发迹于南蛮之地,从与中原进行激烈的对抗到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再到成为中原对抗暴秦的依托,终于完成了与中原诸国的融合。
  在被秦国灭国之后,却死而重生,反而迸发出更为强大的力量。从张楚到西楚直到汉朝的大一统,终于完成了凤凰浴火重生的涅槃。造就了今日的汉族人。
  本文主要为了记述整个演变的过程。

  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汉沿袭了秦的制度,但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种观点,因为我根本找不到汉沿袭秦的证据,难道这种说法仅仅只是法家学者们想抬高秦始皇的作用而臆造出的观点吗?
  秦的制度是郡县制,辖下只有只有官没有王,而汉初采取的是楚国采用的分封加郡县的制度。刚开始,那些诸侯王的权利还非常大,可以自行制作钱币,自行收取税负。使汉初皇帝的主要目标就是削藩。
  显然,汉的制度和秦没有任何关系。
  治国思想上,秦使用的是法家思想,而汉使用的是楚国原来的道家思想。也没有任何的相同性。否则,贾谊的《过秦论》猛烈抨击法家的治国思想就不会得到那么多的共鸣。
  也许有人会说,法家本来就是从道家脱胎而来的,二者本来没有大的区别。
  这其实是将老子的道和楚国治国的道混为一谈而造成的。

  在楚国治国之道中,根本就没有愚民的内容,楚国的治国之道的“无为而治”,指的是不过多的干预百姓的生活,即“治大国如烹小鲜”。而老子之道治理的根基则是“愚民”,其所谓的“无为而治”,指的是在政府的谎言之下,使人民都生活在愚昧之中,即使有聪明的人也因为政府的高压而不敢说真话。即“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显然,在治国思想上,秦汉也没有任何关系。

  文字,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自然要使用统一的文字了,这个在周朝既是如此,只是因为后来各国纷纷自立为王,礼崩乐坏,才造成各国文字有所差异。
  汉代没有采用原楚国的文字,但也废除了秦小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方便和规范的文字—隶书。这是因为文字作为沟通的工具,必然的发展途径。就如用了简化字,普通人自然不会再去学写繁体字的道理一样。
  秦所谓统一文字的功劳其实是无功受禄,远没有哪些私自修改文字的小吏的功劳大。
  现在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倡议要恢复繁体字,真不知该如何评价他们。呵呵。
  日期:2009-08-09 10:56:05

  1.
  约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岐山地区在日后被尊为周文王的西伯候姬昌治理下日益繁华,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之气。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那个时代虽然信息不发达,但是姬昌贤德的名声还是不胫而走,传言最主要的有二点:
  1、岐山出了一个圣人,以至于凤凰鸣于岐山。
  2、西伯姬昌实行仁政,尊老爱幼,礼待士人。

  在这个良好的名声吸引下,当时的二个名士伯夷和叔齐因为姬昌善于敬老而前来投奔姬昌,得到了姬昌丰厚的优待。随后,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大夫等一大批士人们也纷纷前来投奔姬昌,许多部落也举族前来投奔西歧。
  一时间,西歧大有天下归心之势。
  这一天,西歧来了一个衣着古怪,刻着文身,风尘仆仆的老头,声称要见姬昌。
  这个人就是被楚国尊为开国之宗而被祭祀的鬻熊。
  当时他还只是南蛮中一个部落的首领。
  当时的周,是商朝一个举足轻重的诸侯,地位显赫。

  商朝统领诸侯,以中国自居,对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夷、蛮、戎、狄之辈自然有所轻视。
  面对来这种化外之人自然并不看重。
  但因为姬昌一贯尊重士人,还是亲自接待了这位来自南蛮的老人。
  “老人家,你不远千山万水来到岐山,不知是为何呢?”
  “我来的目的是辅佐你管理好国家的。”
  姬昌听到鬻熊的话不禁笑了:“可惜,你已经太老了。”

  “若是让我和你一起去打猎,我自然是太老了,但是若让我和你坐在一起策划治国之计,我还很年轻啊”
  姬昌听到鬻熊的这番话,不禁对这个南蛮另眼相看,开始态度谦恭的向其讨教治国之道。
  鬻熊提出了一套治国方案,大得姬昌的认可。于是,姬昌以对待老师的态度对待鬻熊。
  这套方案的的核心是“发政施仁谓之道,上下相亲为之和,不求而得为之信,除天下之害为之仁。”
  鬻熊不但是楚国的开国者,还是道家的先驱,《汉书.艺文志》就把他列为“道家”。

  写下《道德经》,开创道教的老子,也是楚国人。可以推断,他的思想来源就是鬻熊的治国思想:与民生息,无为而治。当然,老子的《道德经》不但将道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并且掺入了愚民等初始道家理论中没有的,流毒无穷的思想。
  这也是楚国主流的治国思想,是楚国能持续强大的原因之一。
  而姬昌的治国思路就是仿照周朝的先圣古公和公季的仁政之法,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进行的,所以姬昌和鬻熊一拍即合。
  一个来自南蛮的老人,怎么会有让姬昌称为老师的学问呢?这还要从鬻熊所在的荆楚部落的来历说起。
  日期:2009-08-10 11:16:07
  2

  这个后来发展为楚国的部落并非一直处在荆蛮之地,他原来是处在中原地区,后来因为战乱才流落到南蛮荆楚之地。
  根据史记的记载,楚国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黄帝有二个儿子,一个是玄嚣,一个是昌意。
  昌意的儿子就是帝颛顼高阳。夏朝开基者大禹是颛顼的孙子,鲧的儿子。
  玄嚣的孙子是帝喾,商的开基者殷契,母曰简狄,是帝喾次妃。周的建国者后稷的母亲姜原是帝喾的元妃。虽然殷契和后稷都被说成上天神人的儿子,但这两支实际都是源于帝喾。

  也就是说夏是传自昌意,商、周则是传自玄嚣。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周在商朝得到重用而后来形成楚国的这一和夏朝血缘较近而和商朝血缘较远的部落会流落到南蛮之地了。
  昌意这支的颛顼,是许多姓的共祖,从颛顼这里一般就开始分支了。
  帝喾时期,高阳的重孙重黎做火正,也就是管理火的官员,因为在任工作表现很好,将用火的知识传遍天下,所以帝喾给他取名为祝融。
  祝融是火正的尊称,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火神,

  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就是说自己是高阳和祝融的后代。祝融,字正,叫做祝庸。伯是他的爵名。
  帝喾时期,共工氏部落发生了叛乱,帝喾命令重黎剿平叛乱,但重黎却被共工氏部落击败了。于是帝喾就在庚寅日杀死了重黎,而任命重黎的弟弟吴回率部剿灭了叛乱。
  平叛的吴回再次被封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依次为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
  楚国人是老六季连这一只的后代。

  祝融部落在夏朝作为与夏同源的一只,一直生活得较为安稳,但随着商朝的兴起,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日期:2009-08-11 14:31:18
  3
  在古文中,夏字是一个拿着大斧的人的写意,按照这个字的创建来看,夏朝人应该是崇尚武力的民族。
  商字的本意是货物,说明商朝人在早期主要从事的是买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