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蛮夷到正统的涅槃--楚国史话》
第15节作者:
神弓射雕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天道,所以孟子也说过杀纣王是“诛一夫而非弒君”。而站在天道的角度上,并不能说“春秋无义战”。
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好像都存在着逻辑性错误。特别是儒家思想,表现得更为清晰和直观。
日期:2009-08-30 10:02:44
32.
随着周天之东迁,周天子的势力急剧衰退,特别是周、郑交战以周天之的惨败而告终后。笼罩在楚国头上的乌云终于散开了。楚国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此时,中原各诸侯国纷纷陷入战乱之中,若楚国不乘机插上一脚实在对不起自己的实力。
楚国现在占据了金属铜的产地已有多年,武器已换了一茬,建立了自己的重装部队和战车部队,并不缺少战争的资源和战争准备。
楚国在周昭王时期就已经实际上脱离了周而不再属于周的诸侯国,对中原作战,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自然而然,现在已没有任何外部因素可以阻挡楚国向中原挺进了。
单内部因素呢?
在楚国,熊季徇夺得君主之位后,终于使楚国安定了下来。
熊季徇在位十六年,死后熊咢立。熊咢死后,子熊仪立,是为若敖。
若敖二十年,周幽王为犬戎所弑,周东徙。
若敖在位二十七年卒,子熊坎立,是为霄敖。霄敖在位六年卒,子熊眴立,是为蚡冒。蚡冒在位十七年卒。蚡冒的弟弟熊通杀死了蚡冒的儿子而自立。这就是后来自立为王的楚武王。
武王21年,中原发生一件大事,即郑庄公与鲁国交换天子的许田,从而导致了周、郑交战,最终以周天子战败而告终,中原从此大乱。
于是,在楚武王三十五年,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充分的准备后,楚国终于迈开了北上的步伐。
第一个目标指向了“汉阳诸姬”中最强大的,也是首领的随国。
随着楚国的崛起,周天子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控制楚国的势力北上,于是陆续将姬姓亲戚分封到江汉一带以形成对楚国北上的屏障。到了昭王丧六师于汉水之后,周朝王室的实力一直在走下坡路(周穆王时期例外),于是更加快了分封汉阳诸姬的脚步。
有史料可查的包括随、唐、申、吕、珍、贰等诸侯国。
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附近发掘的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铜器及武器。因为陪葬品中有楚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而且曾侯乙为姬姓。所以他所在的曾国很可能是被楚国攻占了的汉阳诸姬之一。
可是周天子们显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些都是些小诸侯国,大多数小到仅为一城,充其量只能在周天子的身边当当帮凶。现在周天子倒了,怎么可能依靠他们来阻挡楚国北上的步伐呢?
随着楚国北上的步伐,这些小国纷纷变成了楚的藩属或郡县。最后的结果就是“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为何不建立一个类似晋或者齐这样的大国呢?难道是欺负楚国当时没有野战能力?但人家不会进步吗?
不过,楚国这么久以来一直都被中原诸侯压着打,现在虽然实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依然不敢冒进,只是陈兵于随都不远的瑕,派使者薳章让随国派人来谈判。
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随候立刻派出自己的少师董成前往楚营谈判。
董成来到楚营,指责楚王道:“随国并没有得罪过楚国,为何你要发兵攻打我们呢?”
无故出兵从来就是大忌,蛮不讲理可不行。楚王只好找个理由。好在,找理由从来就不是什么难事。于是楚王道:
“我们是蛮夷,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现在中原诸侯竞相背叛周天子,且相互攻击。我只不过带了一些兵过来看看你们中原现在的状况而已。顺便请周天子给我加封一个尊贵的封号,想让你们向周天子转达。”
呵呵,小事一件吗。既然如此,那我们转达就是了。
董成答应之后,楚武王很高兴,于是非常热情的带他参观了自己的部队。
只见一个个破衣烂衫,手里拎着石器时代的武器的士兵们萎靡不振的散落在营地四周。董成见了不由心中暗自发笑。
回到都城,董成在汇报完谈判的情况后,即刻将楚军的状况告诉了随候,并请求带兵攻打楚军。
那还不是十拿九稳的事?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楚国是在故意示弱。
原来,此次出征,楚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随少师董成来之前,就有过一次商议。楚斗伯比即提出:“如果此次我们大张旗鼓,显示军威的话,随国一定非常害怕,他们就会向其他的汉东诸侯求救,而随国是汉阳诸姬的首领,他发求救信号其它的诸侯一定会前来救援。他们团结起来,我们就难以对付他们了。而如果我们向他们示弱,随少师为人轻狂又得宠于随候,随国就不会向其他诸侯求救,这样我们就胜算在握了。”
楚武王听取了斗伯比的建议,这是在故意的毁师示弱。
楚国虽然身处南蛮之地,没有和中原诸国打过太多的仗。但其此次出征,一板一眼都好像是久经杀场之师,非常符合兵法的要求:
首先没有因为自己的强大而轻视对方。要知道,轻敌是战争中所有错误中最为致命的。
其次,充分的利用了自己第一次大规模作战,对方不熟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示弱以使对方轻敌。
第三:对对方的情况摸的很透彻,可谓知己知彼。
只能说“唯楚有才”啊。
看来随国这次真的要倒霉了。
日期:2009-08-30 10:31:39
33.
就在随候决定发兵之际,突然听见一声大喝“不可以”。
随候寻声观看,原来是大臣季梁。
季梁随即道:“楚国正是崛起之时,他让我们看他的蠃师,根本就是在迷惑我们,君主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可是现在楚国摆明了在挑衅,迟早会有一战,随小楚大,应该如何应付呢?
于是,季梁就建议随候要修内政使人民依附,同时和汉阳诸姬搞好关系,静待事态的发展。
如此,随算躲过了一劫。
至于传不传话,那是随候自己说了算的事。
不久,楚武王就收到了随的回话:周天子不同意。
武王闻言大怒:“我的祖先鬻熊是文王之师。成王将我的先人授为子爵,并把这块地封给了我们。现在四方蛮夷尽皆服从于我们。周王不给我们加爵,我就自己给自己加爵。”
于是熊通自立为王。
同时向周围的小国宣布,要求他们前来楚国的沈鹿晋见楚王。
当然,周的诸侯国是不会轻易承认楚王的。
于是楚王让薳章前去黄国,责成他们前来加盟;自己则率领大军前去随国。屯军于汉、淮之间。
首先要解决这个为首的国家。
楚国此次前来,一场大战已在所难免。
季梁向随候建议:“请先派人到楚营谈判,若他们不允许,我们再开战,这样可以提升我方的士气,并使对方懈怠。”
少师一听就火了,心想上次要不是你拦着,早就打败楚军了,还会有今天的是吗?
于是对随侯说:“我们应该立刻应战,否则,楚师又跑了。”
斗伯比的忽悠功夫也许赶不上赵本山,但胜在时效性长,二人各有千秋。
最终,随候采纳了少师的建议,在速杞摆下战场,与楚军决战。
临阵之际,季梁再次建议道:“楚国人尚左,其君必在左军,我们应该避开和楚王的正面对抗,进攻其右军,其右军较弱,一定败退。只要楚右军败退,就会裹挟着全军败退。”
少师对季梁一再涨他人威风灭自家锐气已经忍无可忍了,于是冷冷的回答道:“不敢和楚王决战,就表示我们不是楚军的对手,我们为何要这么做?”
可是交手后少师才发现,他们的确不是楚军的对手,不过此时后悔已经晚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