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你神经的故事:募捐重建办主任》
第9节作者:
正大光明佛 日期:2011-12-05 10:26:46
裴常所在办公室主要负责灾情调查,负责救灾期间的数据处理工作,上报以及核实,为下一步灾后重建提供参考。他手里可供使用的人员不多,只有七个人,是从统计局和交通局农业局调来的。他简单翻了下两天前的数据汇总,发现针对第一项农林粮食作物受灾损失,市农业部门系统交来的数据和各区县救灾办报来的数据竟然相差两倍。根据他几年的基层工作判断,这应该是灾情之初人力不济的结果,具体地说,就是从最基层的村起,由于无技术力量,凭想象填报;乡镇接到后再夸大灾情,向县里呈报;县里又不假思索照抄一番,甚至嫌乡镇夸张得不够,又按一定比例系数再次夸大,让数据层层膨胀,最后到了市里,自然数据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裴常拿到这些数据非常头大,他的第一反应是让工作人员打开电脑,从灾难遥感图上搞一份直观的灾害图和数据,但是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结果一时半晌弄不出来,而且对于目前实际意义不大。
“实际数据的意义不大?为何?”裴常听后非常吃惊,究其原因。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回答:“原因很简单,相关部门只能提供成灾面积,而成灾面积上的农经作物价值大部分无法确定。如果要核实,得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只凭调查办公室几个人显然办不到。”
日期:2011-12-05 12:53:58
“那照你的话说,目前只能以假为真了?”听了工作人员的解释,裴常苦笑不得,但事实面前,又不得已中止了想法。他接着又翻了翻双河县上报的家禽家畜受灾情况,发现其中仅鸭的损失就超过了三十万只,而以往每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上的数据上,就从来没超过十万只。他这一看不要紧,看了顿时被吓了一跳,照这种做法和逻辑,他立即组织人去上海吴淞口拦住长江收集,说不定马上就可以发笔横财。因为鸭这东西,怕是再大的洪水也难以淹死的;
接着他又翻了翻其他区县所递上来的数据,发觉做法都和双河县相差无几。其中,金山县仅猪就损失七万头;黄谷县的羊损失一万头;凌云县的山鸡损失高达七万只。这些数据个个都让他高度怀疑,因为和去年畜牧部门的数据比照,金山县是全市每年生猪生产排倒数第一的县,黄谷县几乎就不适合养山羊,凌云县所养得山鸡全年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万只。上报来的灾情数据和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几乎没有一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裴常对此一下犯了难,不知道是该较真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问统计局调来的工作员,以往这样的情况是怎样处理的?对方想都没想,开口就答:“具体数据具体处理,一般而言,本着成绩就高不就低、问题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处理即可,这又何难?”
日期:2011-12-05 12:55:53
这位工作人员一句话,说出了各级部门长期身不由己、而一贯如此的工作作风,裴主任不由大开眼界。 除了灾情调查外,裴常还主管着救灾宣传的工作。救灾期间凡是重要的宣传稿件,都一律先由指挥部宣传办公室统一把关后,才能外发。按照市委书记的指示,即使交由市各报刊及电视媒体采用,也要用指挥部宣传办公室统一盖章签发才行;至于外地来的新闻记者,就更别说了,首先须在这儿备案登记,才有采访和发稿的权利。也难怪市委书记以前管过新闻出版领域,所以至今还保留了强烈的怀旧色彩,据说大部分稿件他都要亲自过目,真是考虑的无微不至,让人心里佩服,生怕灾害期间宣传管理不到位而谣言漫传,对全市的救灾工作造成了丁点不利影响。对此,裴常感觉市委书记管得太宽太泛,想给他分忧和提点意见,但又不知从何开口。
日期:2011-12-05 21:22:49
这天中午,裴常来到宣传办公室的案头,看到市日报社一位张姓记者,昨天采写的待盖章签发的稿子,记述了党员干部在抗洪抢险中的先进典型事迹。作者讲述的就是双河县南塘镇抢险的事,文曰《群体丰碑》,一共五篇。其第一篇,开始没有提到采访的何人,但作者为了渲染氛围场景,特别安排了一大串极有才气的排比句卖关子:
“他们,不是歌星,却能奏出时代的强音;他们,不是演员,却能留下最动人的身影;他们,不是作家,却用行动写就了不朽的名篇......”
裴常看着看着就不由得被吸引住了,止不住继续往下看,很快,他豪不费力地就发现“他们”中的一个,是国土局长诗人李益盟。按作者的描写,“通过他炯炯有神的眼睛,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位意志无比坚强、信念无比坚定、一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优秀干部......他虽然受了伤,却没有表现一丝痛苦;他虽然肉体上很痛,但是精神上却很满足。这就是一个党员、一心为民的干部的党性的光辉......
日期:2011-12-05 21:23:49
看到这里,裴常不禁自惭形秽:入党这么久,到今天才发现党性原来是个好东西,不仅能坚强人的意志,还能扼制受伤引起的生理痛苦。至于李益盟诗人在哪儿受的伤,伤在何处,文章压根没提,只说李益盟始终不愿向大家展示。裴常回忆了一番也不清楚,他想而又想,想到李诗人曾帮自己在县城找了个临时住处,对自己有过帮助,现在他受了伤,应该对他表示慰问才对。于是他赶紧拨通了他的电话,关切的问他伤情如何了。谁知李益盟一听顿时莫明其妙:“伤?什么伤?......裴副县长,你不是说的那天,你我三人连夜从市里往南塘镇赶的途中,我的小腿被树枝划伤了吧……哦,这事啊,无碍无碍,最近几天已经痊愈了。就这事裴副县长你怎么也挂念着,真是......”
日期:2011-12-05 21:27:42
李诗人的坦诚让裴常很感动,但他更佩服这位记者无中生有的写作才华和勇气。翻过李益盟,继续看接下来一段,居然是写自己的!裴常更加惊骇了。这位记者在他印象里从未谋面,他那天为了找寻妻子和孩子,也几乎什么都没有做,而记者是怎么捕捉而采写到他的呢。他认真数了数,发现这位记者不但写了他,而且还洋洋洒洒用了近四百字,占了这个“群体丰碑”的五分之二。不用看他都能知道,里面的内容是凭空捏造、毫不属实的了。于是他想都没想,就提笔就将此整段划掉,只保留了一个小节名字。要按他的脾气,其实整篇文章他都想废掉,但想想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其他人,特别是对李诗人浓墨重彩了一番,要是把别人的描写也删了,有些过意不去。于是他将稿件删改之后,才转给工作员们签发。工作员翻了一下,见他把中间的一片废掉了,有些为难,说:“裴主任,这可是韩书记亲自审看过的,你把中间的一篇删了,到时候书记问起我怎么交代啊!”
“没事,照我的去做,韩书记那儿由我负责给他解释。”裴常坚持道。工作人员没法,只得照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