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人之间君子坦荡荡的交往,人们都说:这可能是春秋时期的华元、子反重现了。
华元,春秋时宋国大夫;子反,率军攻宋的楚国元帅。
昔日宋国曾设伏击杀了楚国出使齐国的使者,致使楚庄王投袂而起,出动大军将宋国都城整整包围了九个月。宋国派华元前来讲数,华元却乘楚军不备,半夜潜入楚军大营劫持了楚军统帅子反。当华元表明自己求和之意及玉石俱焚的决心后,出现了一幕老实人与老实人的对白:
子反:“你们国中光景如何?”
华元:“易子而食,拾骨而爂,已十分狼狈矣。”
子反极为惊讶:“宋之困敝,一至此乎?我闻军事上说‘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你为何以实情告我?”
华元:“君子矜人之厄,小人利人之危。元帅乃君子,非小人,我是以不敢匿情。”
子反:“那你们为何不投降呢?”
华元:“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
子反:“我不相欺,军中亦止有七日之粮矣。若过七日,城不下,亦将班师。筑室耕田之令,聊以相恐耳。明日我当奏知楚王,退军一舍;你们君臣亦不可失信。”
华元:“我情愿以身为质,与元帅共立誓词,各无反悔。”
于是,两人宣誓结为兄弟,然后华元拿着子反令箭返回了宋国都城。
楚庄王听到子反的汇报后,勃然大怒道:
“你为何将实情告知敌方?”
子反坦然自若,面不改色地回复说:
“区区弱宋,尚有不欺人之臣;岂堂堂大楚,而反无之?臣故不敢隐讳!”
楚庄王脸色这才恢复平和,下令退师三十里并与宋国停战。华元依约作为人质到楚国居住,直到六年后宋国国君去世才返回故国。
什么叫信用?什么叫童叟无欺?什么叫牙齿当金使?华元、子反就是现成的例子。
孔子坚定的认为:民无信不立!
陆抗迅速调整策略,化刚为柔,停止了对晋军的主动出击,同样大行仁德以保民心。由于陆抗与羊祜都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两者皆努力避免冲突,力求以“信义”来争取对方民心。所以,双方仿佛达成了一种默契,悄然化解了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晋吴两国荆州边境都风平浪静。
因为陆抗、羊祜的英雄相惜,使得两军将士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死伤。南北两位主帅“取信于民”之举,也为长江两岸百姓减轻了不少战乱之苦。
然而,吴主对边境的和平气象却大为不满,认为陆抗必定有所企图。
他屡次派使臣责骂陆抗,要求陆抗派兵侵扰晋国边境,抢劫财物,破坏晋国的农业生产。对老板发自建邺的训斥,陆抗镇定自若、义正辞严地回复说:
“一邑一乡,都不可以无信义,何况是大国呢?臣这么做,就是要彰显我国的信义,不去无故伤害有德行的羊祜。”
吴主无言以对。
陆抗毕生坚持儒家的治国理念,对国内盛行的法家苛政深怀忧虑。对吴主严刑峻法、乱征重税、大兴冤狱等暴政,他更是大为失望。在与下属将领的交流中,陆抗常带着憔悴的神态,忧心忡忡地告诫部下说:
“现在,羊祜大兴德治,我们却大兴暴政,不用开战,我们就已经败了。从今以后,你们要各自保卫好边界,不要贪图那些蝇头小利。”
亡国阴影越来越浓,眼见大厦将倾,陆抗心头充满了生命的悲哀,更有着挥之不去的惆怅和无力感。或许,眼光过于长远,对智者亦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建邺城中醉生梦死的吴国君主,又怎能感受千里之外忠贞大将的内心苦楚呢?
日期:2012-01-15 14:16:06
15、斯人已去
晋泰始十年(274年)秋,东吴大司马陆抗患上了重病。
这一次,他终于一病不起。
陆抗系国运于一身,虽竭尽全力独撑大局,惜吴主与朝中大臣始终未听其劝,屡次兴兵从长江下游进攻晋国,在疯狂中挥霍着日渐衰弱的国力。
好钢应用在刀刃上,是貌似极其简单的道理。
可是,当吴军频频用兵于淮河流域之际,作为东吴最杰出的军事将领,陆抗要求统帅八万军队的愿望,终其一生都未曾得当满足。
对陆氏家族的防备,自孙权开始就已成为吴国君主驾驭朝政的基本原则。限制使用,是孙家对陆家不变的用人方针。正因陆家人才辈出,孙家更要打醒十二万分精神,防止被陆家取而代之。将吴军精锐集中于陆家手中,无异于将孙家命运交予陆家掌控。
陆抗是清醒,他对局势的认识超越了同时代的吴国同僚。然而,在特定的情况下,清醒意味者痛苦,看得越深刻痛苦就会越刺骨。或许,这就是家族的悲剧吧!当年,父亲陆逊就是因为孙权的怀疑和指责,以至最后郁郁而终。在西陵之战两年后,陆抗这根吴国最后的支柱也即将倒塌了。
忠良之所以是忠良,皆因其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不管春风得意,还是落魄流离,无论活力四射,抑或油枯灯尽,都会心系国事,忧其君、爱其民,竭股胘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屈原如此,陆抗亦如此。
即使躺在病榻上,陆抗仍对东吴形势担忧不已:
西陵、建平二郡位于长江上游,作为国家藩篱而两面受敌。若晋军舰队从长江源头疾如流星、迅如闪电般地顺流而下,只恐两郡已无时间等到援军解救。由于事关社稷安危,父亲陆逊生前曾说过:“西陵,国之西门,虽易坚守,亦易失陷。一旦失守,非但失一郡,荆州也非吴国所有了。如其有虞,当倾全国之力争之!”
我以前乞求增派三万精锐驻防而不得,步阐之变后部队损耗更多。我统辖千里之广的疆土,外御强敌,内怀百蛮,可军力仅有数万,又久在战场疲惫不堪,难以应付紧急事变。兵源并非没有,去年吴主分封了十一位亲王,每人拥军三千,合计就有三万三千人;而黄门(禁宫侍从宦官)亦广为招募卫士,百姓为逃兵役亦纷纷要求列入招募名册。如果将部分亲王卫兵和黄门卫士调拨到西线,使荆州守军达到八万,只要专心军事防御全力守住荆州,则吴国无忧矣!
陆抗拖着病躯,硬撑着写出了人生最后一份奏章,将自己想法和盘托出。不过,对于继任人选,他却一个也未推荐。也许,陆抗不想引起老板太多的猜测;或者,是偌大江南,已找不到能接替自己的人选了吧!
年仅四十八岁的陆抗,在忧患中与世长辞。
正如陆抗过去的建议不曾被采纳,他最后的谏言吴主亦没有在意。陆逊、陆抗这对父子名将,无论生前死后,一概难逃君主猜忌。他的部队不但没有增强,反而遭到分割:按照子承父业的传统,荆州防区被吴主一分为五,由陆抗五个儿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别把守。其中,陆机、陆云二人在史书上亦留下了浓厚的墨笔。
陆抗去世了,他的老对手、老朋友羊祜悲喜交集。
两个意气相投的人相遇,可以倾盖如故。羊祜与陆抗对峙四年、相交四年,内心早已把对方当作知已好友。千金易得,知音难觅。陆抗走了,还有谁能真正理解羊祜?没有了陆抗,东吴又有谁配作羊祜的对手?陆抗走得异常沉重,亦给对岸的羊祜带来了浓浓的忧伤和寂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