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22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杜预在荆州多年,兴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他引导滍水(沙河,东流至河南叶县后注入汝水)、淯水(白河,南流至襄樊后注入汉水)入田,灌溉了万余顷农田;还开凿了从扬口(湖北江陵长江南岸)到巴陵的运河一万余里,既解决了长江的排洪问题,又改善了荆州南北间的漕运。杜预的工程让当地百姓受益良多,因此被尊称为“杜父”,民间还作了歌谣来赞颂他:

  “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五年后,杜预被征调到洛阳任司隶校尉,行到途中突然病故,终年六十二岁。
  杜预生前著述很多,其撰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是《春秋》学研究的里程碑。杜预藉《左传》总结了“三体五例”,分别为“发凡正例、新意变例、归趣非例”三体和“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五例。其中,“三体”是《春秋》书写体制,“五例”是《春秋》书写法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曾刻立二碑,一沉襄阳城西北十里万山之下的沉碑潭中,一立岘山之上,以纪其勋绩。杜预自有说道:
  “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后人一直传闻此轶事,唐代诗人鲍溶在《襄阳怀古》中纪念说:
  襄阳太守沉碑意,身后身前几年事。
  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
  湘:系“襄”误。后两句说:襄江并未随着岁月的推移变成山谷,那沉入水底的碑文,应该仍旧清晰可见吧?
  一个人的功业,将铭记在后人心底,不会随着岁月的沧桑而消失……
  日期:2012-02-03 21:17:01

  34、分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有外患,亦有内难。
  作为一个弱势皇帝,司马炎敢于下定决心灭吴,真正的底气,来自于即位后的一项重大措施:分封诸王、郡国领兵。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曹氏集团跨掉后,曹魏亲王皆降封侯爵;司马家族的堂叔伯兄弟十七人,顷刻成了亲王。两家亲王,区别极大:
  昔日,曹魏皇帝防范皇族至为严厉,一不许当官、二不许乱跑,把亲戚们圈在首都当宠物养。弄得曹魏亲王孤单一身,既无法为善,也无法为恶,只能眼巴巴看着司马家族夺权。如今,司马家的王,不仅有权,还是手握兵权呢!

  皇帝所拥有的神圣权力,要靠各种力量间的微妙平衡来维持。
  对曹魏集团不分封皇族以致孤立无援,司马炎印象十分深刻。他翻着史书,不停总结着前人的兴衰得失:
  周分封天下,立国八百年之久。秦未分封,二世即亡。汉高祖分封宗室,建数百年基业。曹魏不行分封,传国不足五十年。皇室力量强大,自然会危及皇权。但是,哪种力量强大,才不会危及皇权呢?指望曹操、司马懿等外姓人保卫皇权,只有寄托于他们具有诸葛亮式的高尚人品了。人品,在巨大的权力诱惑面前,根本就不靠谱。对于皇帝来说,没有人是可信的。但是,在不可信的人当中,仍有相对比较可信的人存在。在皇帝身边比较亲近的人,扳着指头也能数出来:宗室、外戚、宦官。这三种人的权力皆来自皇权,故对皇权的维护,要较权臣可靠。

  分封政治,在华夏历史上年代久远矣。西周、西汉开国之君皆采用这种制度,说明其自有合理之处。皇权,是所有实力派都在暗中窥视的焦点。分封制度固有弊端,会让实力强大的皇室成员心存妄想,可关键问题在于:哪种力量强大了,就不起野心呢?
  对秦亡的教训,汉朝人总结说:
  “内无骨肉本根之辅,外无尺土蕃翼之卫。吴陈奋其白挺,刘项随而毙之。”
  事实证明,嬴政取缔分封制而依靠朝臣和郡县官吏,是极为失策的尝试。对西汉立国后的一段往事,司马炎品味得尤其深刻:
  刘邦驾崩之后,以太后吕雉为首的吕氏家族,完全把皇帝玩弄于指掌之间。不过,由于刘邦采取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双规制,分封了大量宗亲子弟去统治齐、楚、吴等地,吕家始终不敢侵夺刘氏江山。随后,高祖长孙齐王刘襄发兵反击,潜居在长安城的宗室皇亲则为内应,与周勃等功臣集团相联手,轻易就打垮了叱咤风云的吕氏外戚集团。

  汉文帝起初不敢去长安,唯恐当了傀儡皇帝。正因刘氏实力派亲王遍布全国,汉文帝才有资本修理周勃。汉景帝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可以轻易拿下立有不世之功的周亚夫,也因皇族成员实力犹存啊!
  汉武帝之后,皇帝在削藩之路上越走越远。内部的皇室成员固然无力威胁皇权,皇帝却再也无法面对外面的强臣控制了!
  在司马炎看来,如果自家人都靠不住,那么外戚、宦官又如何?
  吕氏家族就不用提了,王莽篡位更是现成的例子。东汉末年宦官当权,直接就激发了黄巾大乱。当外戚何进集团与宦官集团在袁绍引诱下同归于尽后,汉朝皇帝彻底沦为权臣的玩偶。曹家不知道吸取教训,最终便宜了咱司马家。
  两害相较取其轻,司马炎只能在一堆烂苹果里,挑选保鲜期略长的苹果。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在《爱臣》篇里明确提出分封“必适其赐”,且封君不得“臣士卒、籍威于城市”,采取的是适度封建的中庸之道。亲王封地规模有限,平定当地叛乱有余,起兵造反实力不足。
  司马炎知道,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信息流动缓慢,执行力要打很大的折扣。朝廷对远离京师的外地往往鞭长莫及,只能依靠责任心和向心力更强的皇子王孙了。通过有限授权,可以让他们及时将动荡苗头扼杀在摇篮中。至于地方上的官吏,萧何等人不就是秦朝旧吏吗?嘿嘿,他们不反戈一击投靠新主子,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于是,司马炎在认真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和严密推理后,在灭吴之前大肆分封皇族。司马亲王既能统率劲旅拱卫皇室,又可在封国内自行任命地方官员。晋室亲王所封之郡,就是封国。人有高矮胖瘦,封国也有大小贫富:
  二万户的大国,设上、中、下三军,军队配额为五千人。一万户人家的次国,设上、下二军,军队配额为三千人。五千户人家的小国,军队配额为五百人。封国武装名义归属皇帝,实则非常容易演变为亲王私产。
  朝廷因内斗而引狼入室,与亲王主动挑战皇帝权威,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件。日后的大规模社会实践证实,晋王朝体制内但凡有人试图侵夺皇权,莫不被司马炎精心设计的封国体制碾得粉身碎骨!
  若说西晋因分封而亡,纯属“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的文人鬼话!
  日期:2012-02-04 20:37:49
  35、太子

  灭吴之前,皇权保障是核心问题。统一以后,继承人选则为重中之重。
  事实上,很多年以来,司马炎就始终为太子的事头痛。
  皇太子司马衷,在司马炎当皇帝的六年前出生,是司马炎第二个儿子。司马衷能成为太子,因为他具备了两个必要条件:一、母亲是皇后;二、嫡长子。其实,司马衷是嫡次子,只因名薄福浅的亲哥哥司马轨夭折了,他就自动晋升为嫡长子。在司马炎称帝后的第三年,八岁的司马衷就被顺理成章地立为皇太子。可是,当司马衷十三岁时,母亲杨艳为他安排了一桩婚事。这起婚姻不仅改变了司马衷的人生轨迹,更将华夏大地拖入了无尽的黑夜……

  杨艳,陕西华阴人。她出身官宦世家,本应过着悠闲的贵族小姐生活,却因老爹再娶而被迫寄人篱下,在舅父家苦度青春年华。杨小姐聪慧过人,善长书法、女工,尤为重要的是姿质美丽。算命先生曾为杨艳看相,说她必当极贵(有后妃之相)。时值司马昭为世子司马炎选妻,获悉此事后,便让儿子娶了有旺夫相的杨艳。从此,杨艳平步青云,一路从晋王妃当到了晋皇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