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川时代和海侵时代看人类的发源地》
第12节

作者: 谷得一以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13 08:10:14
  我们将上面的逆向推理再颠倒过来,就构成生态—文化板块平行互动关系的科学表述:气候的周期性变化(等高温度线的向南移动或者向北移动,等高降雨量的向南移动或者向北移动),导致植被形态和动物种群的周期性变化(特定植被形态和动物种群的向南移动或者向北移动),在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初期的原始社会,以上二者构成的生态板块的周期性变化(特定生态板块的向南移动或者向北移动),会对应于人类文化板块的周期性变化(特定文化板块的向南移动或者向北移动)。于是,在自然环境生态板块和人类文化板块之间就构成平行互动关系,同时,在人类不同文化板块之间也构成平行互动关系。为了表述之方便和全面起见,我们称之为生态—文化板块的平行互动关系。在远古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以自然界气候周期性变化为基础的生态—文化板块平行互动理论,可以将难于联结在一起的一些历史文献研究、人文考古发掘、神话传说研究和环境考古研究进一步统一起来,为人类社会的史前历史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在人类群体产生的早期,包括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的农业和狩猎—游牧并列的时代,人类文化是直接受到生态环境制约的。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类文化。尽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能力会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文化板块会不断向恶劣环境推进,但是,由气候周期性变化推动的生态环境,仍然会从根本上制约人类社会的经济生产,制约人类社会不同生态—文化板块之间的平行互动关系,导致依附在某个生态环境下的某种文明的区域性移动,以及走向鼎盛或者走向衰落。于是,我们就可以从生态环境的变迁中间接获得人类社会文化变迁的信息。当然,属于系统论和结构论的这种对应的平行关系研究,主要适应史前时代亦即神话传说时代大时空段下的生态动态关系与文化动态关系的互证研究。

  日期:2013-06-13 08:29:58
  文化与生态联系在一起,在被称为文化生态学时,则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文化生态学主要指人类文化发展与自然界生态环境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之生态环境既包括与人类文化发展形成联系的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社会内部对文化发展形成的相互作用关系。这当然是两种相关而存在根本区别的观点。应该说,在生态—文化板块平行互动理论中,就文化概念而言与前面提到的对文化的通常解释没有根本的不同。就生态概念而言,则要明确限定为影响人类文化类型及其变化和相互关系的自然环境类型,及其自然环境类型的变化和相会关系。这就是说,我们是立足人类文化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立足人类文化系统既制约于自然生态系统,又可以反作用于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角度,立足生态板块之间和文化板块之间具有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了生态—文化板块平行互动理论。

  日期:2013-06-13 08:38:55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环境有两个明显区别的部分:物理环境(包括温度、可利用水、风速、土壤酸度等)和生物环境,后者构成其他有机体对于有机体施加的任何影响,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合作。”又说:“生态学研究并不局限于‘自然’系统——了解人类对自然影响和人工生态系统(例如农田)的生态学也都是研究的重要领域。”[1]研究生态通常都要从系统角度给予考察。因为离开系统也就无所谓生态。因此,在一本《生态系统学》著作则对生态系统给予如下解释:“对一些人来讲。‘生态的系统’已成为‘环境的系统’()的同义语,而对另一些人应用‘生态系统’一词只是对那些一般不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系统而言。本书内我们互换地应用‘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两个术语的,一个由土地、水、营养循环、活有机体和其具程序性的行为控制机理所组成的有机系统,称为一个‘生态系统’。”[2]按照系统科学的一般理解,系统具有自身整合功能,对系统的研究也主要在系统内部关系。可是我们对生态—文化板块的解释则注重系统的外在性,注重周期性变化的温度、湿度,如何周期性影响植被变化,又由植被周期性变化和温度、湿度的周期性变化,如何周期性影响动物群体的变化,最终也周期性影响到依存于和同步于这生态环境的人类文化的变化。这构成生态—文化板块平行互动理论与一般系统论的区别。

  日期:2013-06-13 08:40:02
  生态—文化板块平行互动理论,在方法论上是促进大时间段的历史文献材料、人文考古发掘、口头传说故事和环境考古发掘之间,在平行互动中形成互相关联和印证的系统,在方法论上显示为以平行统一辩证法为核心的平行论哲学,在逻辑上具有模糊性和混沌性特征。按照平行论哲学的基本方法论,我们将某个大时间段内的相关历史文献材料、考古发掘材料、神话传说亦即口头传说历史和考古发掘的环境变迁研究,按照多个线索的方式组织不同板块式系统之间的对应平行关系。例如,我们发现在一个特定历史时间段的历史文献中有A、C、E、H等要素,在同一个历史时间段的考古发掘材料中有B、C、J、L等要素,在同一个时间段的神话传说亦即口头传说历史中有D、J、M、O等要素,在同一个历史时间段的考古发掘环境变迁材料中有O、N、Q、R等要素。如果局限于传统逻辑学的同一性原则,就会由于缺乏将各个系统等同起来的要素性基础,无法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整合。可是我们发现,在第一个系统与第二个系统之间存在C联接点,在第二个系统与第三各系统之间存在J联接点,在第三个系统与第四个系统之间存在O联接点,加之这些系统是同一个大时间段内的不同系统,于是就可以按照临近平行联接的原则,认为这几个系统存在由临近平行形成的统一关系。如果这里的各个系统是不同的板块,那么,就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板块亦即系统组成一个更大系统,然后在既有个别对应,又有个别不对应的材料之间进行逻辑推测。在这种逻辑推测中,考古发掘中的环境变迁研究被理解为其他三个方面依附于其上的基础性因素。在某个大时间段中,考古发掘的环境变迁研究经常能够确定相应的时间段,这使之可以成为关联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性根据。

  日期:2013-06-13 08:42:01
  生态—文化板块平行互动理论与地质学中的地质板块理论,就解释学意义上存在对应性联系。“板块构造学说是当代地球科学的主导理论,它强调大陆曾发生过大规模水平移动,大陆的垂直运动仅仅是大规模水平运动派生的。它为按照星球规模解释地球构造、成分和作用过程,提供了框架。”[3]地球科学的板块理论,对提出生态—文化板块平行互动理论具有重要启发性,同时在二者之间也存在明确的区别。大陆板块的移动主要显示为不同地质板块之间的构造性运动。生态—文化板块平行互动则显示出气候变化与植被和动物群体的对应移动,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社会不同文化的互相碰撞与对应移动。在这样的运动中,成为地理环境基础的地貌并没有移动。在生态—文化板块平行互动理论中,板块概念的提出同样具有关键的意义。存在板块性图志关系和互动关系是提出生态—文化板块理论的基础。没有板块性图志关系和互动关系,也就不会形成板块理论和板块互动理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