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捉到只女鬼,竟问我TT该怎么用……》
第29节

作者: 我想去坎一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咱们民间引魂幡的样式很多,有旗幡、花幡、门幡、闹幡等等,我们这里的引魂蟠是筒状的,叫做筒子幡,制作方法很简单,先把白纸卷成筒状,用浆糊糊好,然后用白纸条剪出一排半尺来长的纸穗,把纸穗黏在纸筒一端,再用麻绳穿住纸筒另一端,最后用包了白纸的高粱杆挑住麻绳即可。当然了,我说的这种是最简陋的筒子幡,咱们现在的寻常人家也不再制作这么简陋的引魂幡了。
  我高祖父这时候让几个妇女制作的,就是我说的这种最简陋的引魂蟠,主要是时间太仓促,来不及讲究,是那样儿就行了。
  引魂幡做好以后,我高祖父又让这些妇女每人从头上拔下一根长头发,系在引魂幡的麻绳上,最后,让这些妇女把引魂幡用麻绳拴在了柳枝上。拴的时候随便,没什么讲究,拴牢即可。
  引魂幡上系头发,主要是因为这些是童鬼,童鬼最大的特点就是“恋母”,让生过孩子的妇女把头发系在引魂幡上,更容易让那些童鬼就范。
  做好这些以后,剩下的就是我高祖父一个人的事儿了,我高祖父让村长把火把撤了,让围观的村民散了,并且嘱咐他们,晚上无论听到什么,或者看到什么都不要出声儿,更不能出门。

  等村民散了以后,我高祖父又回了家一趟,从家里拿来几样东西,然后扛着柳树枝又来到河岸边那排柳树下,把肩上的柳枝放到一边儿,自己倚着一颗柳树坐下,从腰里拿出师傅王守道的烟袋,忽明忽暗抽着烟,等上了。
  或许因为常年打更的缘故,我高祖父的时间感很强,即便不用沙漏、燃香之类的辅助物品,他也能把时辰掐个*不离十,老百姓管这个叫“掐心思点儿”。
  感觉天色到了二更的时候,我高祖父回了家一趟,从家里拿出一个木盆,来到了村头那口水井边。
  这时候在井边打水的村民还挺多,这些人也都上着心呢,虽然今天没我高祖父给他们打更,他们也留意着时间呢。古时候的人一般看看天色、星辰月亮啥的,或者掐一下心思点儿,也能把时间算个差不多。

  写到这儿,或许又会有人提出异议,说,如果晚上阴天,没星星月亮,怎么看?这个,类似于这种专门挑刺儿性的问题,希望各位以后不要再问,你们问我,我问谁去?比如上面有位朋友问,为什么碎了六个坛子,只有一个人被附身?这话问的倒也合情合理,这个,据我推测,只能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那些坛子不是被捕快们打碎的,而是被附身的人打碎的。这个呢,我已经修改过了,有时候呢,也就是一时疏忽,会遗漏了一些无关轻重的细节,这是避免不了的,因为这故事本来就是残缺不全的,我这是勉强把它们综合了在一起,难免会有纰漏出现,希望各位朋友不要揪着不放。

  言归正传,这时候打水的村民见我高祖父过来,纷纷围上来问长问短,他们主要是害怕,希望我高祖父能给他们个定心丸儿,我高祖父当然理解这些村民的心思,憨笑着宽慰了他们几句,村民们这才放下心来。
  打了井水以后,我高祖父回家把水盆放到房门口,又把铜镜拿出来放进了盆里。
  我讲到这儿,可能又会有朋友疑惑,你们不是抓鬼的嘛,还用的防着鬼吗?这个怎么说呢,我们抓鬼人也是人,有时候不小心也会着道儿,就像我们这里那些俗语说的,淹死的都是会凫水的,被蛇咬的全是抓蛇的。
  把家里这些事儿打点好以后,我高祖父又回到了河岸边那排柳树旁,再次抽着烟,等起了时辰。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了。约莫等到三更天的时候,我高祖父将烟袋掖回腰里,从柳树底下起身,伸手把旁边的柳枝抄过来扛在肩上,大步朝村子走去。

  来到村子口儿以后,他没进村,扛着柳枝在村外一条小路上绕了起来,沿着小路一直绕到了东南头。
  村南这里,是那些童鬼的必经之路,因为我们家这些手艺里面没有看到鬼这一条,驱邪抓鬼只能凭积累下来的经验、凭自己的感觉。我高祖父这时候,只能守株待兔。
  在村南头这里大概等了能有一炷香的功夫,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我高祖父找了块合适的地方,把柳树枝插在了地上。半沙化土质,很好插的。
  这个时候,村子里的气氛明显和往常不太一样了,阴森森的,望之有种让人喘不过的感觉,四周温度很低,极静,连一只狗叫声都没有。就好像村子荒废了好多年,整个儿显得死气沉沉。

  从打离开河岸,我高祖父就在心里一直估摸着,这个时候,那些童鬼应该正在这些村民的家门口儿,可能正在哭闹,也可能正在想办法进屋。至于它们进屋的目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个无从考证。不过这个时候,也正是考验三王庄这些村民承受能力的时候,阳气重的人可能没啥,最多就是心烦意乱,感觉莫须里不知道从哪儿一直吹冷风。阳气弱的,会听到脚步声、哭声,或者拍窗户声、敲门声,甚至透过门缝,还能看到院子里站着个啥。

  这还都不算啥,这个时候最凶险的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他们很有可能受到鬼童阴气和怨气的干扰,哭闹不休,有的会甚至会昏迷不醒、发烧说胡话。
  鬼童这时候呢,在村民家门口看到盆子里的镜子以后,就会被吓到另一家,在另一家看到以后,再会吓跑到下一家,可以说三王庄的每一户人家儿都不能幸免,等这些鬼童们闹腾够了,他们就会原路返回荒坡这里的土洞。
  我高祖父这时候把柳枝插在村南这里,就是在等他们返回,就是所谓的守株待兔。
  引魂幡和柳树枝杈,在我们这里,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是一样的,都是用在亡灵出殡的时候,如果用柳树杈,就不必再用引魂幡,反之一样。死者出殡下葬的时候,柳树枝或者引魂幡会由孝子扛着或者提着,等到了坟地以后,如果用是引魂幡的话,就会随那些纸活儿,也就是纸人纸马之类的,在坟头一起烧掉。如果用的是柳树枝的话,会把柳树枝插在坟头,再浇上一桶泔水,不过插在地上的这根柳树枝不能活,活了说明依附在树枝上的死者亡魂没有走,这对死者家里人不好。

  我说这么多呢,其实主要是想说,我高祖父这时候柳树枝上挂引魂幡,是在双管齐下,他这么做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都是枉死的,怨气很大,单凭引魂幡或者柳树枝恐怕留不住它们。
  言归正传。我高祖父在村南这里又等了一会以后,觉得时间差不多了,那些鬼童也快该返回了,于是从身上掏出厚厚一沓烧纸,用手指在地上画个圈,把烧纸放进圈里,然后取出火镰火绒,把烧纸引燃。
  等烧纸烧到一半儿的时候,我高祖父又从怀里掏出厚厚一沓冥钱,外圆内方那种,朝着立在地上的柳树枝一边撒,嘴里一边喊:“一撒,洒天殃,钟馗天师降;二撒,洒地殃,地殃化吉祥,男殃并女殃,洒过齐消亡;三撒,洒鬼殃,洒尽诸亡灵,急急离此方;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奉终南山人助我驱殃,如律敕令!”
  喊过以上这些以后,接着又喊:“孩儿们呐……都来回来吧……恁娘想你咧……恁爹找你咧……来吧……都来吧……跟大也回家找爹娘咧……找爹娘……”
  这时的喊声必须拖着长音,使声调悲苦凄凉,半唱半说那种,就像是在跟鬼魂说话,也像是在给亡魂唱喏超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