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儿在旁入神的听着。
“再加上后来,周幽王和太子被杀,褒姒却不知所踪,这就可以猜测褒姒的任务完成去了别的地方,也由此可以推测褒姒没准儿就是申候派来毁灭周幽王的。”
“那褒姒是如何实施计划的呢?”幂儿紧追着问道。
“这个简单。”智琳说道,“褒姒先获取了周幽王的信任,继而让周幽王死心塌地的爱上自己,因为褒姒拥有倾城倾国的美貌,这一点褒姒可以轻易做到。然后,你会为你心爱的人做任何事吧?”
幂儿又点了点头。
“那就好办了。”智琳一笑说道,“自古以来宠臣多为奸臣,而宠臣则又多只会为讨取主子的欢心而不顾大局甚至毁掉江山社稷,于是褒姒利用这一点,当时周幽王的宠臣当属虢石父,褒姒就买通其随从,把自己喜欢看烽火的事情悄悄传递给虢石父,虢石父果然中计,当幽王看着褒姒整日双眉紧锁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如愿的时候,宠臣虢石父就借机献上了一计,说大王若能立伯服为太子,点燃烽火,叫王妃看千军万马的壮观场面,褒姒肯定会喜笑颜开。周幽王果然依计行事,因为他正愁着如何能让美人一笑呢,于是为了迎合美人的心意,就在夜晚点燃了烽火,以博美人一笑。”
“啊?这么说来,那褒姒不笑岂不也是装的了?”幂儿惊讶的说道。
“呵呵,这可没准,历史嘛,就是存满了无尽的猜测和遐想。所以,当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各路诸侯见状忙调动三军直奔骊山的时候,褒姒却为见到烽火点燃,引来诸侯,计谋得逞,自然会开心而笑了。不过,至于褒姒为何不笑,有可能是计谋,或者是褒姒的家人被申候所扣押,以此来威胁褒姒完成这个任务,那样的话,褒姒自然也就笑不起来了啊。”
“哇,琳姐,你的历史课太生动有趣了。”
“行了啊,就会挖苦你姐,这可是我自己杜撰的。”
“嘿嘿……琳姐就是厉害嘛,我打心里佩服你呢。”
二人说着,就来到了“晚照亭”,骊山晚照可是出了名的,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山河红透,霞光万丈,风光绮丽,骊山也就被笼罩其中,壮观的很。所谓“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骊山晚照”自然也就被列为了“关中八景”之一,可想而知这骊山晚照是何等美丽了。
但此时可是临近中午,智琳和幂儿估计今天是没有这眼福欣赏了。不过站在“晚照亭”,俯瞰八百里秦川大地,大自然的美丽画卷就在你的眼前打开,如同一巨幅写意画,大地披上了夏日的色彩,天与地一片苍茫,这画卷也就在苍茫的天地间一直伸向了远方,在云雾中与天宇相连,让你看不清界线到底在哪里。
在这苍茫的秦川画卷上,唯一清晰可变的只有渭河,如一条玉带飘动在绿野之间,它雄壮、粗狂,蜿蜒曲折,又像是一位处在激情中的天神长毫一挥,那沾饱墨汁的笔端就在这大地上倾洒而过,留下了这遒劲有力的一笔,一直通向东边遥远的大河。
当你的目光渐渐收落,移向骊山北麓一望无垠、风景如画平原时,那一片片青翠的绿色啊,有庄稼、有树木,遍布了田野、村庄。这是一种神奇的感觉,一种诗意般的感受,让你的心在顷刻间跨越千年历史,感到天地造化,感悟人的力量。
智琳和幂儿都被这迷人的景象吸引了,站在这里,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胸怀顿感博大起来。幂儿不禁深呼吸了几口,任凭清风吹拂着她的秀发。
看了一会儿,幂儿转过头问道:“琳姐,烽火台还有多远啊?”
智琳一听,就知道她走累了,看来是想打退堂鼓了。智琳抬起手臂向斜上方一指,“还有节儿呢。”
幂儿顺着智琳手指的方向望去,傻了,那岂是还有节儿啊,烽火台小的根本看不清,而且还要继续往高了走,幂儿看着有点儿望而却步了,她可是真的有点儿累了,这一上午上上下下的跑着,再说天气也越来越热,不如找个时间再来看也不迟,反正一时半会不会离开,于是转头对智琳说道:“琳姐,你看都快中午了,要不咱们今天就先回吧,改天再来看如何?”
“呵呵,我就知道。”智琳一笑说道,“其实去了也估计没啥看头,在这儿看感觉更好。”
“嗯?此话怎讲?”
“你从这儿看这山峰顶上的烽火台,是不是看不太清呢?
“嗯,是啊。”
“这就是了。我记得齐白石老先生说过一句话,说画画‘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如此,而我认为这句话放在这儿也适用。历史本来就是存在于过去的时空间中,太实则索然无味,不实则无意真相,而在此看却是恰到好处。
历史的烽火台就在那儿,它的故事却如《宰相刘罗锅》里的歌词唱的那样,你说是就是,你说不是就不是。这样的历史才更具神秘感,更有韵味,在真真假假、婆娑迷离之间,吸引着人们不停地去追求探索。
我们在此看那处烽火台,遥想当年褒姒的微笑,是如此的真实,又是如此的遥远。唯若此,去品历史这道菜时才觉更有味道,让你回味无穷。何必非要弄个真正切切清清楚楚呢?有时候留下一点儿缺憾未必不是件好事,如果你今天登上了烽火台,也就那样了,你回去还会再想吗?还会想下次再登吗?
我想是不会了,因为你已经登过了,她已不再神秘,下次再登就像是嚼过的甘蔗。但这次我们在此遥望烽火台、遥望发生在这里的那段历史,足够让你回去后回味一阵子的了,不是吗?”
“哇……琳姐,你简直可以当哲学家了。”幂儿睁着大眼睛惊呼道。
智琳却只是抿嘴一笑,然后说道:“好啦,那咱们今天任务完成,打道回府吧。”
“嗯,好的。”
说完,二人便原路返回。下山自然是轻松一些,但太阳却要把人晒化了。一路下来,二人无话。幂儿在想刚才智琳给她讲烽火戏诸侯的用意,难道对我有所察觉?而智琳却一直在思考着问题,那条锁链是怎样穿过那么厚的岩石洞顶的?古人为什么要在锁链上故意留下一个弱点,让古柏把链子绷断呢?看来古人就是要让树把锁链绷断,然后石块会落下砸在“吝啬泉”里。但为什么要让石块在千年以后坠落呢?坠落后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古人可真是比现代人要聪明啊,给我么留下了这么多的困惑,有可能是在故弄玄虚吗?不会,不然干嘛要如此的大费周折呢?可是玄机究竟是什么?我该从哪儿入手找到突破口……
下到山下,智琳和幂儿都深有感触的回望了眼骊山,它是那样的安详、含蓄,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向世人默默倾诉着她的沧桑巨变。此刻,智琳不由得想起了张养浩的那首散曲《山坡羊•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古人用简……
日期:2014-02-08 04:34: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