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王老师。我用仪器进行了检测,并且用C-14做了分析,确定这个盒子是来自两千年前的一个古董。”智琳斩钉截铁的语气让人毋庸置疑。
这下,该两位前辈真的惊诧莫名了。此刻,智琳才从任馆长和王教授的脸上看到了那种早该出现的惊讶的表情,而这惊讶之中又混杂着惊喜,惊喜之中又透露着疑惑,表情变化阴晴不定、百感交加,那神情真是令人难以描述。
任馆长和王教授这会儿都不再笑了,又俯下身子围着盒子仔细的端详起来,不放过一丝一缕。只见这个盒子有上下两部分组成,盒底部分较厚,盒盖较小,上下之间扣合严谨,可以说密闭程度连个刀刃都塞不进去。
忽的,任馆长问道:“这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这正是我来找您的原因。”智琳答道。
“怎么?”任馆长和王教授又同时直起了腰,疑惑地看着智琳。
智琳指着盒子说道:“您看,这个盒子没有上锁。”二位前辈又看了下盒子,发现确实没有,都就点了点头。智琳接着说道,“但是它却扣合的非常紧密,我和刘天行都试过怎么也打不开。”
“哦?有这等怪事。”任馆长似乎来了兴趣,从抽屉里取出一副手套戴上,然后双手放在盒子的两侧,使劲一提,想把盖子揭开,但是整个盒子都被他抱了起来,也没有见盒子的上下两部分分开。
“这可就奇怪了,难道是年代久远长期在水中浸泡导致盒子变形?或者是有机关?”王教授看着盒子自言自语到。
“变形的可能性不大。”任馆长看着盒子说道:“您看这个盒子做工精良,形体完整,规规矩矩,即没有变形,也没有丝毫的损伤。所以我认为这个盒子外表应该是涂抹了什么东西,能够防止水的渗透和浸泡,才会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保存的如此完好。”
王教授听完也点了点头,“那就剩下了一种情况。”
“对。”智琳接话到,“我和刘天行都想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我老公认为秘密应该在盒盖上。”
“盒盖上?”
“嗯。因为盒盖上的那几个小方块是能够活动的。当时,我怕这上面有机关,乱动之下会损坏了文物,因此没有妄动,就带了过来请任馆长和大家一起研究。”
听了智琳的话,任馆长就下意识的用手指去推了推盒子上的那些细看下才会发现的小方块,果然能够微微的摇动。但整个盒盖上的小方格一块不少一个缝隙也没有,互相挤着,不能说是纹丝不动,但也动弹不得。
“看来这个盒子不简单啊。”王教授说着把老花镜摘了下来,放进了上衣口袋。
“是啊。”任馆长在旁长嘘一口气感叹道,“连咱俩个老家伙都不曾见过这玩意儿。”
“呵呵,我估计全国也没有几个人见过。”王教授在旁也打趣儿到,“那北京博物馆岂不是多了件镇馆之宝?”说完,二人都呵呵的笑了起来。
智琳在旁却有些着急了,因为现在的情形看来,连两位见多识广的前辈都不曾听闻过,那这个盒子的历史及来龙去脉也如何考证啊。智琳叹了口气说道:“那可咋办啊?”
“别急,咱们先查阅些资料,然后把专攻秦史的老王和老贾叫过来,一起探讨探讨。”任馆长看着智琳安慰她说道。智琳看也没有别的法子,权威人士此刻都没有头绪,也只得点了点头。任馆长说完就拿起放大镜又仔细的观察起了盒子。
智琳则和王教授走到沙发边坐了下来,拉起了家常。
片刻,任馆长说道:“琳博士,你有没有发现盒盖上的这些小方块里也是一个一个的图案?”
“嗯,发现了,怎么啦?”智琳扭过头奇怪的看着任馆长。
“但每个大小不一的方块里的图案又都不是完整的。”任馆长似乎在自言自语。
“嗯,这个我也看到了,但没有研究出个所以然来。”
“这些图案似曾相识啊。”任馆长边说边站了起来,然后用放大镜在办公桌上轻轻地敲击着,“我好想在哪儿见过。”
“什么?您见过?”智琳一听,急忙站了起来,有些兴奋的盯着任馆长,那表情就像是在黑暗的山洞里摸索了很久突然见到了洞口的亮光一样。
“嗯,我想想,让我想想。”任馆长继续用放大镜墩着桌子。
忽然,任馆长将放大镜往桌子上一扔,说了句“想起来了”,就急忙的走出了办公室。智琳望着任馆长急匆匆走出去的身影,也不知他去干什么,然后看了看王教授,王教授摆摆手示意她别急坐下,“老任肯定是想起了什么,去拿了,一会就回来。”
智琳点了点头,可还是有些焦急的不住的向办公室的门一会一会的张望,和王教授说话也有一搭没一搭的,王教授看着智琳心不在焉的样子,说道:“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是这性子,沉不住气。这以后在外面还怎么独当一面。”
智琳正感很不好意思,片刻工夫,任馆长推门走了进来,“找到了,找到了。”
智琳和王教授赶忙都起身看着任馆长,只见任馆长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本很旧的书。该书其实是由一条等宽的长有丈余的锦缎做成,书写者先在锦缎上按照等格书写文字,然后从一端再到另一端按照格子设定大小逐格折叠好,就像扇子那样,然后再进行装裱。等任馆长拿到跟前的时候,智琳才发现,这本书是用锦缎做成,上面用毛笔写着一个一个黄豆大小的篆体字。智琳再看这些文字时,发现眼熟。
任馆长把书捧在手里,翻到了后面的其中一页,然后放到放到茶几上,智琳和王教授也都跟着坐了下来。任馆长把那一页往智琳跟前挪了下说道:“你看,就是这个,所画图案是不是和这个盒子上的图案一样呢?”
智琳仔细的看去,发现书上确实有一个图案,占据了整整一页。上面所画图案竟然和盒子盖上的图案分毫不差,大小不一的方格,错乱排列的图案,真是一模一样。惊喜之下,智琳突然发现这些小篆的笔体在哪儿见过,她将目光移向了另一页,竟然发现那些文字中有一个小篆是倒着写的,智琳一惊,看着任馆长说道:“《通古列传》?”
任馆长一听也为之一震,心想,这本书久未展出,一直藏于库内,也未曾和她说过,她是如何得知?看来这位国外留学回来的琳博士不简单啊。任馆长有点儿惊讶的看着智琳:“琳博士怎么知道?”
智琳微微一笑:“呵呵,前段儿时间史馆长曾给过我一本书,是本影印件,那上面的文字书写笔迹和排版与任馆长的这本一模一样,所以我怀疑史馆长给我的那本复印件是不是就出自您这本古书呢?”
智琳这么一说,任馆长恍然大悟,呵呵的笑了起来,一拍大腿说道:“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你现在在老史手下听差呢。确实如此,不过这本真本,却是史馆长给我的。”
“哦?史馆长给您的?”智琳有些不解了,想听听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这还得从李斯的墓葬被挖掘出来后说起。其实那位史馆长原来学得并不是考古学方面的专业,而是研究近现代史的。我和他曾经是同窗好友,关系很好。后来他也迷上了考古,就自学成才,还当上了秦俑博物馆的馆长。李斯墓被发现时是1990年,当时我也是参与挖掘者之一,这本书就躺在李斯的石棺里,可石棺里却没有发现李斯的遗骨,这也就成了当时的一个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