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能否认农民、村支书、乡长等等是职业之一种吗?》
第31节作者:
鄢晓丹2013 日期:2013-08-28 09:03:47
4、青涩暗恋
清河镇依山傍水,沱江有时载着机动拖船,有时载着小木船,从镇中悠悠穿过,这里自古就是一个热闹码头。
从前,清河镇有各类作坊、商号、钱庄和当铺,解放后,作坊和商号归公,钱庄及当铺作为旧社会的标记被扔进历史的垃圾箱,消失了踪影,可是目前却有死灰复燃的势头。企业方面,除了传统的糖厂、染织厂和屠宰场,近些年,围绕清河镇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饲料厂、造纸厂等乡镇企业,大多位于沱江江岸,条件所限,加之发展过快,那些企业环保方面投入不足,产生的废水大部分排进沱江,江面每天都有脏污的泡沫或死鱼漂浮,顺流而下。但是,人们并未在意沱江的变化,他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企业数量及规模增长后,小镇一天胜似一天的繁荣。
清河镇方圆几十里的庄稼人都到镇上赶集,交易他们生产的土特产,有家禽家畜、四季蔬菜、手编竹器、粮油副食,廉价的土特产吸引着很会盘算的生意人,他们从大城市贩来各类百货及服装布匹,再从镇上收购土特产运往大城市,两边倒倒手,就从两头的差价中把钞票赚进了。因此镇上总是人来人往,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都急剧膨胀,不仅带动了商业贸易,也带来了外阜文化,比如港台影视。
清河镇街尾原先有一家电影院,叫人民剧场,为了适应新时期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人民剧场旁边新建了一家大众录像馆。这段时间,大众录像馆在重播翁美玲版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因是重播,两块钱一张票,可以在录像馆里面坐一整天,从开播看到散场。
罗顺娃每次来清河镇赶集,最奢侈的事就是看港台录像片。这天上午他把豆腐包圆卖掉了,在面馆吃了一碗素面,来到补鞋摊子上,等鞋匠把鞋底粘好,他抬起左脚在右裤腿上揩几下,又抬起右脚在左裤腿上揩几下,然后穿好鞋,早早进到录象馆,找了一个中意的位置坐下。期间他只上了一趟厕所,直到放映员说今天《射雕英雄传》的八集片子全部演完了,没的了,他才恋恋不舍走出录象馆,已是头昏脑胀。
站在街边,仰头看看天色,日头偏西,黄昏的暮气悄悄降临,一点一点浓重起来。这一天下来,不晓得寡母独自在屋里头咋样了,是不是还在怄气?罗顺娃这样想着,决定立马回家看看。但他并没有忘记给寡母带点东西,想想她皱纹密布的脸,还有那一双裂开了无数道口子的手,在冬天总是红肿着,有时还往外渗血,于是他走进一家百货店,用两角钱买了一盒叫万紫千红的香脂,又用八分钱买了一盒蛤蜊油。
日期:2013-08-28 09:04:28
罗顺娃很快出了清河镇,走在通向钱唐村的土路上。
一路上仍有不少人,他们都是早晨出门赶集的,这会子急慌慌往家赶,行色匆忙,已经没有了早晨去镇上时那样的热闹,好像他们的愉快心情也随着自己的蔬菜、家禽卖给镇上了,飞到镇上人家的厨房里去了,此时只剩下疲惫和失落。
罗顺娃没有过多在意路人,他自顾自地高兴着,脑壳里还在回放《射雕英雄传》的画面。黄药师和欧阳峰的盖世武功固然让他敬佩,但最主要的还是黄蓉,那个机灵古怪的女娃儿,总是让他心里头像猫抓一样放不下。他晓得,这就是所谓的偶像崇拜。假如可以,自己找到了一个喜欢的偶像,甜甜蜜蜜把她装在心里,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耻的,反而会涌现出某种难得的自豪感——我罗顺娃并不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穷,算什么?郭靖和他的寡母遇见黄蓉以前,他们四处奔逃,连一块立锥之地都没有,还不如他呢!
其实,更早以前,清河镇刚开始有录像片的时候,罗顺娃看《金粉世家》,他喜欢汪明荃扮演的冷清秋,这和他中学时期心目中饱读诗书的女子形象比较接近。可是,后来他发现,冷清秋那样的女子像神仙一样,现实生活中很难碰到,即便有,也只配金燕西那样的豪门公子,对于他这样一个乡下人,无疑只能把她高高地供起,像神龛一样。神龛是用来膜拜的,却不能守着过日子。他不甘心,也就没有办法把汪版冷清秋长久地崇拜下去。当《射雕英雄传》热播后,他突然感觉天地宽敞了,开始喜欢黄蓉那样的烟火味儿。就好比傻头傻脑的郭靖,他如果仅仅去膜拜神龛是求不到福的,碰见黄蓉才让他一步登天。换句话讲,假如郭靖遇见的是冷清秋……真是不敢设想啊!最重要的是,神龛仅适宜供在庙里,凡人只需要烟火味,这个道理浅显而深刻。当罗顺娃认识到这一点后,他自己都有点佩服自己——简直就像一位哲人嘛!而且,他在现实中很快发现了类似黄蓉的女子,比如唐家湾的唐明慧。可是,唐明慧似乎比黄蓉更刁钻……这样想着,早晨唐明慧在水田里挖藕的形象就把他的脑壳占得满满的了。
肩上挑一副空担子,心里揣着偶像,脚上又穿了粘过底的布鞋,这会儿罗顺娃走路既洒脱又轻快,简直是大步流星,到天麻麻黑时,他已经翻下卧龙山口。
远远地,罗顺娃望见对面坡梁上那栋孤单的茅草屋,屋顶上的烟囱飘浮着薄雾一样的炊烟,他的心绪渐渐平和下来。炊烟告诉他,寡母仍然和从前一样好端端的,正在给他煮夜饭,等着他回家哩!于是他加快了步伐。
日期:2013-08-28 09:04:54
到坡梁下,罗顺娃呆了一呆。他看见沿着坡梁盘旋的那条小路上走着两个妇女,一个穿蟹青衣裳,一个穿水红衣裳,一个肥胖,一个苗条,正一扭一扭朝他们家的茅草屋走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