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黑帮兴衰启示录:G城暴力策》
第13节

作者: 白驹非马II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01 00:13:32
  雀友麻将馆地处G城郊区伍家渠区,二八亭镇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市镇,人员较杂乱,派出所警力较薄弱,伟哥将当地几个原先跟唐国强的流氓收编了,充作看场。麻将馆表面上打麻将娱乐,暗底下则是招揽赌徒入馆聚赌,姚志伟抽赌收取台费,但是单是抽赌收份子获利甚低,后来他花重金从外地聘请来一名“千手”,做庄设局,这才扭转局面。
  这名“千手”姓叶单字一个飞,祖籍江西,年纪挺轻三十出头,相貌英俊,身材硕长,留着一头带卷的长发。他的生平经历不简单,十七岁开始赌徒生涯,后跟过几位“赌王”拜师学艺,二十五岁学成出师,在澳门葡京赌场做过两年“荷官”,在缅甸几家赌场做过三年“庄家”,后来得罪了仇家,遭遇追杀,逃到G城辟难,然后得遇“及时雨”姚志伟。
  叶飞的赌技“千术”十分了得,在赌桌上让谁赢谁就赢叫谁输谁就输,几乎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多年以后,当宋斌在G城得势时,我曾有幸在他开的千禧龙大酒店里见识过叶飞的“千术”。当时叶飞表演的是牌技,一副普普通通的扑克牌在他手里,无论你怎么洗,最后他都能要什么牌得什么牌,更有甚者他还能将在你眼前的一对“K”,转手之间变成两张“2”,半点破绽都找不出来,令人唏嘘不已)。聘得叶飞这样的“千手之王”,姚志伟如虎添翼,麻将馆里的赌徒个个输得精光惨淡,一些想翻本的输红了眼,不惜举借高利贷,于是伟哥的“及时雨”财务公司的高利贷“放水”业务蕴育而生。

  姚志伟黑色产业帝国中的色情产业,也是起始于二八亭镇。当时二八亭镇的理发店发廊都是正儿八经的理发美发,姚志伟的姘头程懿红仗着他的黑帮势力,最先在自已经营的发廊里收容与组织**女**。程懿红这个头一带,二八亭街上的许多发廊都跟风效仿,一间间发廊白天假模假样洗头美发,晚上则亮起粉红色的暗灯,招揽嫖客,使得二八亭一度成了G城的“红灯区”。
  黑色产业的开展单有帮会团伙的暴力庇护显然是不够的,尚须官方的默许与掩护,也就是在以后“打黑”行动中人们常挂在嘴上的“保护伞”的编织。姚志伟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漂亮,较之G城江湖前面几任霸主刘高、周其武、徐大民之流更加成熟的同时,显示着相当的智谋与韬略;对G城后世的黑道江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姚氏黑社会集团编织的一张“保护伞”中首先要提的是卢小志,因为他是姚志伟打破G城市政府机关看似铁板一块的第一个缺口。
  日期:2013-07-01 22:22:21
  “三室一厅”外加“一场”,无形之中也就渐变成了G城黑道江湖的重心地带。上世纪九零年代成长与崛起的新一代流氓、流氓团伙,都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他们嚣张痞气的身影。“及时雨”姚志伟在官正街开办的银都迪厅是G城“三室一厅”中的标杆企业,因为他最先吃螃蟹将迪斯科与卡拉OK等全新娱乐模式引入本市,随后立足娱乐业,先后将电子游戏机、桌球、旱冰场等这些只有在沿海开放城市才能见到的休闲娱乐如法炮制照搬入城;当时G城五区内,“三室一厅外加一场”的娱乐场子有三分二开在他的名下。娱乐场所进出的人员成份复杂,可谓龙蛇杂混良莠不齐,除了本市的富家子女,便多是一些流氓混子在里面胡混消费,撒泼闹事打架砸场子的事情时有发生。姚志伟起先为了场子的安全,便出钱雇佣了其中一些打架够狠的流子充当保安,维持秩序,但是后来来投靠他的流氓们越来越多,“伟哥”(那时候用于壮阳的药物伟哥还未从美国引入中国,所以“伟哥”这个名号在当时是褒意词全无贬意之意)的名气也越来越响,随即产生了自成势力的想法。那几年第一轮“严打”风暴刚过,G城的几位大哥都被正了法,黑道江湖一时间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真空状态。姚志伟坐拥银都迪厅等“三室一厅”产业做为经济基础,向落拓的流氓们装出一副仗义疏财扶危解困的姿态,收纳流氓,为已所用,未过多久俨然成了流氓混混心目中的救世主新老大,还送给了他一个绰号叫“及时雨”,把他比做水泊梁山的总头领宋江宋公明。这一年,姚志伟三十七岁,风华正茂,由于银都迪厅的成功,还被G城市高桥区政府授予先进青年的称号。

  “及时雨”姚志伟一向胸怀大志,不甘平庸,几间迪厅、游戏机室在他的整个事业生涯里仅是小儿科而已,他更大的目标是“黄、赌、毒”。
  在姚志伟的黑色产业帝国里最早发展的就是 “赌”
  和 “黄”。赌搏,对于伟哥来说并不陌生,这是他老人家的嗜好之一。他曾经因为赌博输掉了家里最值钱的一台金星牌电视机,害得老婆跟他闹离婚。他又曾经因为赌博,设“杀猪笼”局赢了一位农村信用合作社出纳员挪用的三万多元公款,承包下了银都迪厅并获成功。赌博,在普通赌徒心目中靠的是赌运、手气,其实不然,赌搏高手都明白赌场上的“百赌百赢”并非这些花哨,靠的是“千术”;说得更明白点,赌搏就是一种骗术,桌面上的骗术。姚志伟混迹赌界多年,深谙此道,他开办的头一家半公开型的地下赌场是在二八亭的雀友麻将馆内。

  日期:2013-07-01 22:33:00
  这是补加的内容,也不知犯了什么忌,老是被删除。
  插入楼上首页。
  第四章:苦心创家业
  一
  上世纪九零年代是一个非凡的橙红年代,在这一个十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步入正轨,各行各业都遵循着自已的行业规则有序发展,“法治救国”、“以法治国”
  、“以法定国”的论调成为当时时髦的口号。
  ……
  费翔的《我的热情就像是一把火》,还有一首台湾流行民谣《阿里山的姑娘》是上世纪九零年代G城街头最流行的音乐歌曲,那个年代里G城人都以追崇港澳台的新潮文化作为时尚,时髦男女们都争相模仿港台明星的服饰发型,霹雳舞、摇滚乐、破洞的牛仔裤,还有染成七黄八绿的头发、带广东音卷点舌头的普通话等都成了当下最新潮的流行事物。
  游戏机室、桌球室、棋牌室、迪斯科歌舞厅,还有旱冰蹓冰场,合在一起称之为“三室一厅外加一场”的休闲娱乐方式,代替了G城人以往的电影院、戏院、茶馆等单调乏味的旧模式,成为了年轻人最喜爱的玩乐聚集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