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怪谈----欢迎来到奇异的怪谈世界!没听过的动植物,怪事..》
第40节

作者: 桶里生石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据说后来李淳风真的驾鹤而去,羽化成仙了,我想这大抵与那本《白泽图》有几分关系吧!
  日期:2014-04-22 14:07:00
  指闻
  有一种人专门与虫子打交道,在神州大地的西南,人们习惯称这种人为蛊师,蛊多由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驯养而来,但我提及的这类人,他们意在驯服一些原本就存在于我们世间的一类生灵,它们便是虫,它们有的长与地下,有的飞在空中,有的生在水底,有的还藏于烟雾,种类万千,繁杂浩淼,而作为一名虫师,要做的就是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了解尽可能多的虫类。

  之前曾讲过窥井人的故事,故事里提及过一山野乡村的井得病,幸亏窥井人医治,其实那窥井毛的本事有一些都是从一位虫师那里学来的,只因那井得病正是因一虫而起。
  那井中的虫唤作苦桑,无色透明,大小似人的小指指甲盖,长与水中,因其无色,肉眼自水中无法察觉,但如果水中这种虫子一旦多起来,水便会呈现一种浑浊的黄色,且水会变得莫名的苦涩起来,如若人们饮了这些水,便会通体乏力,精神萎靡。
  那么,那山村井中的苦桑又是如何来的呢?据窥井毛追问,有一九十多的老妪回忆,那山中的水井在自己小的时候还是甘甜的,可不知什么时候,井水开始变得苦涩起来,窥井毛查看了每口井的四周,发现许多井边都植有槐树,槐树上密密麻麻的有许多鸟窝,窥井毛端详着看了许久,有数只幼年的候鸟飞了出来,他一拍脑门,恍然大悟。
  原来这苦桑本不是北方的虫子,它的分布范围多见于扬江及武夷山地区,但它却为何能千里迢迢来到北方呢?只因这苦桑的繁殖异常稀奇,每年开春时节,它会产卵于河流溪水中,其卵色泽鲜亮,好似落入水中的小果实,那些准备北上的候鸟将它们吞到肚子中,一路跋涉,飞到北方找到曾经的家才停下歇息,因苦桑的卵外壳坚硬,很难消化,大多都随候鸟的粪便拍了出来,一些鸟粪落入井中,夹杂着苦桑的卵,如此一来,适应能力极强的苦桑便在井里安了家。要想驱除这种虫子,就要用开花的熟地黄焚烧后投入水中,不消一日,苦桑便会死去,水质也会恢复如前。

  发现这虫子的当然不是窥井毛,而是其在岭南一带闯荡的时候无意间遇上的一位奇人,这人的名字叫做指闻,认识各色各样的虫子,据说他只要用手指在地上摸一下,就知道地下有那种虫子在活动,所以被人称做指闻,至于他的真实名字,人们却早已遗忘了。
  指闻遇上窥井毛,对其识井的本事颇为赏识,也觉得他要治井的话,一些水生的害虫不可不知,所以便收了他做徒弟,教授了他许多驱虫的方法,而这些却仅仅是指闻的皮毛罢了,明代一传奇小说曾塑造一人物,一位虫师一生识虫九万五千余种,不曾婚娶,不曾求诸功名,只是游历山水间与那些虫类打着交道。这原型也许就是指闻,但是至于虫类的数量也许有些夸大,自指闻遗世的著作《虫祭》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该书引言处有其自己撰写的序,称自成书时发现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一种,书中载一万三千六百余种,时有消亡着,不得见者上千种,具不可考。该数据真实与否,因此遗世奇书只留五十余片竹简残片,已不可考。

  对于指闻其人,岭南地区多有了解,史书中亦有许多关于他的记载,但多散见于各类野史,有一则说道元末泰定年间,正是群雄揭竿而起反对元代统治者的时候,指闻作为一云游散人,行至一处与一支起义军相遇。却说这支起义军似是遭遇了败仗,满军颓废,指闻看在眼里,却知晓其中的因由,他寻得那支部队的首领对其说明来意,那首领将信将疑,不过眼下全军斗志全无,一时也无其他办法,遂依照指闻的叮嘱,带着全军向西南奔去。

  这支起义军往西南行了数里,遇上大雾,将军纳闷,这白日里怎会蓦地生起雾来,心生蹊跷,却见那雾径自向自己的部队飘来,一时间全军都浸在了雾中,说来也怪,那雾仿佛有灵性一般,附着在军士的身上,每个人都感觉好似经历了一场沐浴,更神奇的是身上的伤口逐渐颜色变淡,直至恢复了原样,军士们情绪一下高涨起来,那将军也觉得颇为神奇,不觉对指闻多了几分佩服,遂引军追回数里,却早已寻不见指闻的踪迹。

  原来这只军队是遭遇了蝗虫的袭击,军士们被蝗虫闹得狼狈不堪,那指闻所指引的西南为一处谷地,地势较低,四面较为闭塞,常年多雾气,这雾气中有一奇异的小生灵,名做雾萤。此物生的异常渺小,肉眼不可见,多附着在雾气中的水滴里,据《虫祭》载,用水晶磨成的透镜可见其大体模样,好似缩小版的蚊虫,却不似蚊虫那般吸食人的鲜血,它生来爱好依附人的肌肤,对人肌肤的残败之处有修复作用,像那些军士们被蝗虫啃噬的肌肤,被这小家伙附着后,不仅完后如初,而且会更加的细腻光泽,如放在当下,实乃是女性们绝佳的天然面膜啊!

  指闻毕生倾尽心血在虫的身上,晚年时节寄居在雁荡山下一茅舍中,历经数年,凭一生所历,写就奇书《虫祭》,只因许多曾经发现过的虫类在不断的消亡,他不忍看着一个个小的生灵从这世间就此消失,便有心写下它们以祭奠那些已经离去的虫儿们。再后来,指闻去世后,不断的有虫师出现在各地,都声称是囊括指闻毕生所学,手里捧着指闻的《虫祭》四处云游,其实辨别方法很简单,《虫祭》在指闻去世后一同葬入了他的墓穴中,后被盗掘,出土时却只有五十余片竹简,含《虫祭》的第一篇和第二篇的部分。如果那些散人拿了一整部的《虫祭》,必是盗版无疑!至于其余那些部分去了哪里?也许只有指闻自己知道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