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文臣,女人——历史因你们而精彩(两汉卷)》
第29节

作者: 战国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24 13:45:10
  【正文】 
  夜半时分,李陵让人击鼓招呼士兵们起来,但鼓却只能发出沉闷的声音。时间来不及了。再见了兄弟们,但愿你们能活着出去。李陵跟韩延年跨上战马,带上十几个士兵,突破重围,向南逃去。身后,数千匈奴骑兵紧追不舍。李陵最终没能成功,韩延年战死之后,他投降了匈奴。最终,只有四百多士兵逃到边关。
  李陵的战役,牵动着朝廷上下所有人的心,从皇帝到大臣,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候李陵的消息。“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大臣们一个个笑眯眯地端着酒杯,恭贺皇帝又有了一个出色的战将,这是朝廷之福,社稷之福。但是不久,李陵战败的消息传来,“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对于武帝来说,五千人的队伍实在算不得什么,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召集数十万大军。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忠诚,是臣子的誓死效忠。你可以战败,这不要紧,就算按律当斩,也允许你赎罪。但你不能背叛,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武帝将李陵的母亲及妻子家人召到宫中,让相士看相,并无死丧色。看来李陵并没有死。几天后,李陵投降的消息传来,武帝震怒了,他将陈步乐召来,厉声责问:“你不是说李陵能得士兵死力吗?你不是说李陵多厉害吗?他怎么投降了?”陈步乐自杀谢罪。
  武帝将愤怒带到朝堂之上,朝中大臣都归罪于李陵,他有负皇恩,有负社稷,他是个罪臣。而太史公司马迁则认为李陵的功劳要比罪过大,而且以他的为人来推测,他肯定是打算效法曹沫等人,等待机会立功。武帝大怒,认为司马迁这是替李陵狡辩,对贰师将军不敬——李陵牵制了匈奴主力,贰师将军所获无几,自然谈不上立功。而他率领了三万人,战果却远不及李陵的五千人。武帝认为司马迁是褒李贬贰师,于是将他处以宫刑,而对于逃到边关的四百人,起初朝廷不闻不问,时间久了,武帝也想通了,知道自己有点儿过分,于是派人慰劳他们。

  一年多后,武帝派公孙敖入匈奴中接应李陵。公孙敖走了一圈,回来说:“抓到俘虏,说是李陵真心投靠了匈奴,还教匈奴如何防备汉军。所以我什么也没获得。”他没能接回李陵,却带回来这么一个糟糕的消息。
  武帝暴怒了,李陵胆敢背叛,疯了,他一定是疯了。“来人,将李家老小全部抓起来,砍头,一个也不要留,杀死,杀光!”这一刻,武帝也疯了。反而将李陵一家老小推上了推上了断头台。非但朝廷,李陵的家乡陇西人也都以李家为耻。李家三代的英名毁于一旦。
  但他们也都错怪李陵了,教匈奴的不是李陵,而是一个叫李绪的人。李陵痛苦不堪,他找机会刺死了李绪,而这个李绪深得大阏氏的欢心,大阏氏知道李绪被杀,大怒,要处死李陵。幸好单于的庇护,将他送到北海,方逃过一劫。
  (待续)
  日期:2014-04-24 17:03:23
  【正文】 
  他的余生,在历史上只出现三次两次。一次是御史大夫商丘成率领两万万士兵讨伐匈奴,走了一圈,没见着人,撤军返回。匈奴大将与李陵率领三万多骑兵追击,到浚稽山追上了,双方一连交战九天,“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虏不利,还去。
  李陵可以以五千步兵对付单于的十几万骑兵,以不到两千人的代价换来一万多人的斩获,但却不能以三万骑兵对付汉军两万多人,而且商丘成并非沙场老手,他只是个做文职的,一直身处朝廷,没有任何带兵作战经验,但却能大胜李陵,个种原因,李陵自己知道。
  另一次,苏武被扣押在北海放牧,正巧李陵被单于藏到北海,他们得以见面。李陵和苏武曾经同阶为臣,而且都曾做过侍中,苏武长兄去世,苏武当时身在匈奴,还是李陵帮忙送葬,两人关系非常要好。

  面对故交,李陵终于可以敞开心扉,将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他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思念着家乡,但是如今,他家人被戮,他自己身败名裂,他有何面目再回祖国!再说,朝廷遇臣子恩情太薄,动辄灭族,足寒人心。
  但苏武是个硬汉,忠心为国,并不为所动。在苏武面前,李陵自惭形秽了。“‘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当得知苏武可以回国的时候,他马上兴奋地跑来祝贺,“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他是真心羡慕苏武,苏武如今功德圆满,将会名垂青史,而他呢?看看故人,想想自己,他感慨万千,借着酒兴起舞道:“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一切都已经无可奈何,他也不敢再希望什么,只要故人知道自己的心就行了。

  第三次,武帝去世后,昭帝即位,霍光辅政。霍光跟朝中另一个重臣上官桀同李陵一起长大,关系非常好,他们特意派李陵的老朋友,陇西人任立政出使匈奴,希望能游说李陵返回朝廷。这个时候李陵已经身归匈奴十几年了。任立政运气很好,到达匈奴后,单于设酒招待他们,而李陵跟另一个降臣卫律都在座中作陪。宴会之上无法交谈,任立政多次目视李陵,然后摸着自己的刀环,偷偷捏李陵的脚,给他暗示。环者,还也。李陵何尝不明白!他其实满心矛盾,不知如何是好。他不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有太多苦楚,有太多顾虑。

  (待续)
  日期:2014-04-24 19:09:39
  【正文】 
  故国,那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那里有他的青春,有他的回忆,有他亲爱的家人——但是他们已经长眠于地下。那是个让他备受煎熬的地方,每到夜深人静,不由不想,一旦想起,又会让他肝肠寸断。?回,不回,回,不回,这两种思绪折磨着他,让他彻夜难眠。
  后来卫律跟李陵带着牛酒看望任立政,任立政故意大声说:“朝廷已经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年幼,现在是霍子孟、上官少叔辅政。”李陵沉默了,喝着闷酒,低头不语。一会儿,他摸摸自己的辫子,看看自己的胡服,叹息道:“我现在已经这个样子了。”

  一会儿,卫律出去更衣,帐中就剩他们两人。任立政马上凑近李陵,悄声说道:“唉!少卿受苦了!霍子孟跟上官少叔让我问候你。”
  李陵问道:“霍子孟跟上官少叔最近可好?”
  “他们都很好。他们请少卿回故国去。不要担心富贵。”任立政说。
  李陵也推心置腹地对任立政说:“少公,回去容易,我只是担心再受屈辱怎么办?毕竟我……”话没说话,卫律已经进来了,说:“李陵是个贤人,贤人何处不能立足,何必一定是故国!你们虽为故交,但已是两国人,说话不要这么亲近!”宴会不欢而散。
  这之后,李陵湮没在历史中。元平元年,李陵去世,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匈奴人,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朝思暮想的故国去。
  李陵的辉煌时代过去了,他的一生,最精彩的一页,也正是他最耻辱的一页。这一页是如此短暂,前后仅仅十几天时间,但就是这短短的时间,却让历史记住了他,让后人记住了他。他的痛苦,他的无奈,让他成了历史上、文学史上一个经典形象、悲情英雄。
  至于他为何选择投降,到底是他畏惧死亡,还是如他自己跟司马迁等人所说,是希望找机会立功,将功补过,因为他家人被戮,这种情况没能出现,也成为一个谜。或许,答案只有李陵自己一个人知道。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