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就是一盘棋:秦始皇》
第40节作者:
京城说书匠 日期:2013-07-04 08:33:19
郑国渠的秘密
在秦国600多年的历史中,有四位国君给嬴政做了表率。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开疆扩土,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十年变法,终成一霸;秦惠文王任用张仪,连横抗纵,瓦解六国;秦昭襄王任用范雎,远交近攻,统一在望。
这些案例告诉秦王嬴政,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即使一个领导再牛,如果没有辅佐他的得力人才,也成不了事。可见,如果想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身边一定要有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才。
可是现在的秦王嬴政身边,根本没有这种人!
诚然,吕不韦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得力助手,但是他的思想完全与我背道而驰,在吕不韦下岗回家后(还没饮毒酒),我的身边确实少了一个治国安邦的关键助手。
就在秦王嬴政努力寻找得力助手的时候,秦国却爆发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招贤纳士
第九章
说是一件大事,但是这件事,与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统统无关,它就是一个水利建设的工程。但是这个水利建设的工程,不仅让秦王嬴政勃然大怒,还差点毁了秦国600年、35代国君的所有努力。
这个差点毁了秦国的水利工程,叫做郑国渠。修筑它的人,是韩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师郑国。而这位郑国,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韩国派到秦国的奸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地理位置上,韩国与秦国挨得最近,因此从战略角度讲,如果秦国要东扩,首先倒霉的就是韩国。
自从该死的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后,这些年韩国一直受到秦国的蚕食,它的国土面积不断减少,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面对这种濒临绝境的局面,韩国的国君韩惠王着急了,如何才能阻止秦国东进呢?与秦国交战?那是速死。与秦国裂土求和?那也是慢性死。
横也是死,竖也是死,为了不死,韩惠王就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派一个水利专家到秦国,让秦国大搞水利工程建设,借此消耗秦国的国力,让秦国再也无力东进。
古代搞水利建设不比现在,没有起重机、推土机这种机械工具,全凭“愚公移山”的精神,所以即使是强大的秦国,如果兴修了这么一个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也是要劳民伤财,元气大伤的。
可见,韩惠王提出的这个办法,还真的不错。
但是,让韩惠王始料未及的是,这么一个极好的办法,却让自己派去的人给搞砸了。这个兼水利专家与间谍于一身的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郑国。
日期:2013-07-05 11:37:08
这位水利专家郑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对于韩惠王赋予他的这个使命,郑国明知道有危险,一旦事情败露,几乎必死无疑,但是他还是欣然接受。
看见郑国义无反顾地同意了,韩惠王大发感叹道:“这真是一位报效祖国的高尚人士呀。”但是,韩惠王不知道,在郑国心里,除了报效自己的祖国外,他的心中还有一个隐藏多年的梦。
郑国认为,贫困积弱的韩国,让他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如果能在秦国一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在有生之年,修建一座千秋万代的水利工程,造福后世的子子孙孙,虽死则无憾。
明明是一条不错的疲秦之计,韩国却派去了一个“认死理”的工程师。这到底是秦国的“大幸”,还是韩国的“不幸”呢。
还是那句话:秦国统一天下时,会遇见很多的障碍,也会遇见很多的危险。但是,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注定,凡阻挡秦国统一天下的障碍,历史这个导演,都会把它们无情的绞杀掉,一个不留。
而郑国渠,只不过是这一“神奇定论”的开始。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刚刚即位,郑国就来面见秦王和当时的国相吕不韦。宾主双方落座后,郑国就拿出了自己带来的地图,向秦王和吕不韦讲述自己的思想。
郑国建议,在关中平原上修建一条300多千米的水渠,让这条水渠连接泾水,自西向东,横跨整个渭北平原,最后连接到洛阳。如果这条水渠修好了,可以多灌溉关中四百多万亩土地。而且用于填淤的泾水,它本身含有大量的泥沙,用这种水灌溉土地,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改造关中的盐碱地,将这些土地变成良田,大大增加耕地面积,使关中平原的富裕程度,至少提升N个等级。
面对这一件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好事,吕不韦和嬴政非常动心。虽然他们明明知道,这么做会消耗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核算成本后,在吕不韦的强烈坚持下,秦王嬴政还是签字画押了,这条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郑国渠”,从此正式动工。
在郑国的全力修建下,如今一晃十年有余,这条郑国渠已经初现规模。就在这个时候,秦国的朝廷,那场经典的“龙争虎斗”大戏,也落下了帷幕。
所谓的“龙争虎斗”,就是吕不韦与秦王嬴政的对峙,这场战斗的结果,嬴政大权独揽,吕不韦下岗回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