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宋兴一百年……激荡的五代史》
第34节作者:
帝乡王彦哲 这次,朱温的意图很明显——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旧五代史》载:“大整师徒,毕力诛蔡。”)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这样决心不正是当年两人第二次交锋,秦宗权大举进攻汴州时所怀的吗?如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乱世风云谁际会,河山重拾在我辈!
望着营门外猎猎的旌旗,朱温脸上充满了自信和坚毅!
《孟子》中有一个经典论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秦宗权可谓天下公贼!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所以这次讨伐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闻风而降,他的到来是一条重大喜讯!
此人便是秦宗权部将、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德諲(读yin)!他料定秦宗权此次必死无疑,遂改旗易帜,归顺大唐,并且私下送大量钱币,结交朱温,愿诚心依附。
朱温倍感惊喜:他的投降意味着山南东道镇七州之地,不费吹灰之力,而皆听命于我!虽然只是依附,并不是由自己直接控制,可也足以令人欣喜若狂!真是天助我灭蔡!
日期:2012-10-03 22:50:05
朱温立刻表奏皇帝让赵德諲做自己的副手。唐昭宗接到奏章,一样欢欣鼓舞,立刻下诏:任赵德諲为蔡州四面行营副都统;改山南东道军为忠义军,赵德諲仍任节度使。
(山南东道镇位于今河南南阳市和湖北襄樊市一带,下领七州之地,也有说八州。治所襄州,即今襄樊市。此时更名为忠义镇,表达了皇帝对它殷切的期望。再到后来又改回山南东道镇………这个藩镇我们以后还会讲到,我的家乡当时就属于此镇^_^)
宣武军浩荡南下,出师即捷,在蔡州之南大破蔡军,攻克北关门。秦宗权迫于无奈,不敢出战,只能固守蔡州中城,如缩头乌龟一般。这头豺狼显然已经被挤到了墙角!穷途末路……
朱温趁此机会发挥了他之前从未展现过的排兵布阵之能,将所领部队分为二十八营寨,呈环状将秦宗权包围,据说这一阵法是应和天上二十八星宿,神乎其神,咄咄逼人!(此说法载于《旧五代史》。)
秦宗权被围困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他想垂死挣扎却不能,他想负隅顽抗却不敢!一只困兽,呼天抢地……
八月,蔡州南城又被攻破,秦宗权的中城岌岌可危!
到底还能撑几日?无人知晓,说不定明日就是死期!
已经被围困近一百天了,秦宗权每天都生活在惶恐之中,度日如年,人比黄花瘦……他一面固守城池,一面派人抵抗宣武军的进攻,企图延缓死神的到来,等待奇迹的出现!
这样能行得通吗?守城之术,像赵犨之流,玩弄的那么出神入化,也不过就守了一年左右,最后还得靠人解救。秦宗权这等匹夫安敢妄想起死回生!
可是,这个世界就是那么奇怪:小概率事件往往会发生!
奇迹,还真出现了……
一支箭,改变了一场战争!
朱温出身行伍,性格勇猛,战场之上,从无畏惧。在围攻秦宗权的过程中,他身先士卒,亲自到前线指挥!正当他尽情地骑着高头大马,指挥若定之时,突然见前方一个黑点朝自己飞来!脑海中瞬间反应过来:是一支箭!说时迟,那时快,似一道闪电,御风疾行,直直地飞过!速度之快,躲闪不及。正中他的坐腋!
“啊——”朱温撕心裂肺的一声呼喊,可是这声吼叫刚一出口就戛然而止,仿佛只喊出了一半!左右护卫大惊失色,立刻过来搀扶他。
只见朱温,腋下流血不止,整个上衣都被鲜血浸透,伤势非常严重。左右惊得不知所措,紧紧地搀住主帅,不让他从马上摔下。朱温的脸色已然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流到脖颈。他忍受着剧痛,咬紧嘴唇,伸出颤抖右手,握住箭身,猛地一下,拔箭出身!一股鲜血喷薄而出,飙落在左右将士的铠甲上,落红点点……
“大帅!”众人异口同声地朝他呼喊!朱温双眉紧紧拧在一起,似乎痛不欲生,而又强忍着力气,挥动手掌,示意他们不要喧哗!他的双眼在半闭半张中飘忽不定,手中的利箭还在“嘀嗒……嘀嗒……”地朝下滴血。众人都不明白他为何要急于拔箭。
此时,他微微地念叨出两个字:“勿泄!”此人众将才知道他的意图……
朱温掷箭于地,在左右的护送下,悄悄返回军营之中……佯装无事之态,怕被士兵发现,军心生乱!
朱温的机敏和忍耐确定令人佩服!这一点不禁令人想起了汉初的刘邦,当时他在阵前被项羽射中胸部,本能地弯下了腰,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用手摸着脚大喊:“臭小子,你射了我的脚”。其实根本就是不是脚,是胸口!他是怕士兵知道会乱了军心!这就是刘邦的一大优点,也是他成就一代帝业的秘诀之一:临危不乱,随机应变!
朱温充分继承刘邦的衣钵,只不过,他这次伤得实在严重……
(本章未完……今天就到这儿吧,大家看完早点休息!欢迎留言^_^新浪微博求关注帝乡王彦哲)
……………………【再声明下】
本帖子标题已改为 【斗碎山河……热血喷薄的五代十国】奈何英雄尽折腰?
大家别找不到啦 嘿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