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杀五代史(朱温卷:枭雄的毁灭)》
第26节

作者: o宇微o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11 22:11:47
  13 借鸡生蛋(4)
  “秦宗权盘踞中原,为祸天下。我欲为朝廷除之。怎奈此贼军势甚大,我军寡不敌众,难以持久。欲向四邻借兵,又遭拒绝,想征讨之又师出无名,故而常常烦劳。不知先生有何妙计,能扭转局面?”
  见敬翔是个人才,朱温索性将自己的心事全盘托出。
  听完朱温的话,敬翔沉吟片刻,笑道:“在下倒是有一个办法,就是不知道明公是否愿意为之?”
  朱温大喜:“何计?快快说来与我听听!”
  敬翔负手而起,边踱步边缓缓道:“明公处四战之地,要图大业,难免和四邻冲突。在下看来,与其固守不如主动出击。明公可选能征善战的心腹大将,让他们向敌方诈降。然后您再奏明朝廷,以镇压叛徒为名,击溃敌方。里应外合之下,明公必胜,而且还能获得对方所有军马辎重。如此一来,何愁兵马不依附于明公?”

  敬翔此计一出,朱温已经被这个人彻底震撼。不因循守旧,不按常理出牌,这样的人才正是自己急需的啊!
  朱温仰天长叹:“我朱某今日才遇先生,真是人生之恨!”于是当即任命敬翔为馆驿巡官,名义上是管檄文奏章,实际已将其作为自己的贴身幕僚。
  虽然朱温擅长欺骗和谎言,但他面对敬翔的那番感慨肯定是发自肺腑。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敬翔的表现无愧于他成为朱温麾下的第一谋臣。
  朱温称帝后,建立崇政院,任命敬翔为崇政使,和皇帝商议重要事项,然后再向宰相宣旨施行,其重要性甚至在宰相之上。由此可见朱温对敬翔的重视和信任。
  敬翔为朱温也可谓殚精竭虑,他勤于政务到了极致。按他自己的话说“惟马上乃得休息”。而他为朱温出谋划策,更屡屡于危难中扭转局面。朱温能够成就霸业,敬翔居功至伟。

  敬翔跟随朱温前后近三十年,为后梁的建立立下了奇功。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温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再也没有重用过这位满腹奇谋的人才。
  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率军攻入汴州,后梁灭亡。为了笼络后梁群臣,李存勖下诏,只要投诚,可以赦免后梁群臣,并加以任用。后梁的大小官员无不欢欣鼓舞,唯有敬翔痛哭流涕道:“愿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
  时任崇政使的李振急不可耐地跑去投诚,敬翔仰天长叹:“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随即自杀而死。他用这样的方式坚守了内心的一份忠诚。
  在尔虞我诈,刀光剑影的五代乱世,很少出现过朱温与敬翔这样君臣无间的典范。或许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互相欣赏。
  敬翔虽然是读书人,但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中很罕见的品质: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员,敬翔牺牲了很多东西,也摒弃了很多东西——那些在他看来不适应那个时代的东西。所以,他才能适应那个乱世,并在那个时代生存下来而且有所成就。
  在那个许多人为了生存而近乎疯狂的时代,他既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坚持了自己的某些原则和道德底线,这一点尤为不易。

  因为敬翔的存在,朱温这匹狼不仅有了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更有了犀利的眼睛和灵活的大脑。
  日期:2013-07-12 11:13:12
  13 借鸡生蛋(5)
  敬翔献上的“借鸡生蛋”之计果然一用就灵。
  朱温派出的将领纷纷到周边小割据势力去诈降,汴州军则借机发动突袭。不但每战必胜,而且每次都能借机招兵扩军达十倍之多。朱温的兵力迅速膨胀起来。
  朱温在汴州风生水起,不断有落难的豪杰来投,这段时间,徐怀玉、王重师、张归霸等猛将都跑到汴州来投入朱温军中。朱温先得谋臣,又得猛将,更是如虎添翼。
  眼瞅着朱温在自己旁边闹腾得这么欢,这次轮到秦宗权着急了。他终于决定跟朱温放手一搏。

  光启三年(887年)春,秦宗权以部将张晊、秦贤为先锋,集结十五万大军对汴州发动进攻,准备一举消灭朱温。
  中原的两大枭雄,终于从小打小闹升级为生死肉搏。
  蔡州大军突然来袭,这让朱温吓了一跳。他现在正招兵招上了瘾,刚刚派自己的心腹大将葛从周去陕州招兵,朱珍去淄州招兵。很多部队也还散落在各州,没来得及集中。现在大敌当前,自己却眼看要唱空城计。
  危急关头,朱温又召敬翔问计。
  敬翔却并不惊慌,他算了算日子,胸有成竹地道:“葛、朱二位将军前往招兵已有近两月,以二位将军之才,想必已大功告成,即将率部返回。另外,郓州节度使朱瑄、兖州节度使朱瑾平素经常被蔡州兵马欺负,早就对秦宗权恨之入骨。我们可速遣使分别前往郓、兖二州,表达结盟之意,共抗蔡州兵马。主公现在可以固守不战,故意示弱于敌,让敌军麻痹大意。等各路援军到达,里应外合,可一举破敌!”

  朱温一听,转忧为喜,立即安排,依计而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