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三千里》
第5节

作者: 士心土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个朝代中,豪门大族把持着国家高层的一切。官员的选拔任用再也不是任贤任材,而是采用所谓的九品中正制。通俗点来讲也就是和我们当下的,拚爹拚家门背景差不多的一种方法。
  大族豪门世世代代占据着朝庭中的重要官职,不管他们自身是不是有这样的能力。而寒门中的人仕,那怕其本身才华出从,能力超强,也是很难有出头之日。整个社会高层也陷入了一种务虚空谈竞相侈奢,玄学流行醉生梦死的氛围当中。因此,这注定是一个没有英雄人物的时代。
  当然,说一个时代没有英雄肯定是不正确的。英雄人物在每个时代都有,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自有不同的遭遇。因此严格来说,不能说某个时代是个没有英雄人物的时代,只能说这是一个英雄人物不能见于正史的时代。

  日期:2013-12-16 20:48:00
  三:马隆
  公元265年,也就是在蜀亡的一年多之后。执掌着曹魏帝国最高权力的晋王司马昭病亡。由其几子司马炎继承其晋王王位。又过一年,即公元266年。魏国名义上的君主曹奂禅让帝位,曹魏帝国至此正式灭亡。新生的朝代定国号为晋。
  新朝尹始,自然是必须有一点新气象。更何况此时对于一代开国之君的司马炎来说,天下还远没太平,他的四周也还是危机四伏。
  比如说,东南方向还有一个孙吴政权存在。北方大草原上的匈奴人经过了二三百年的休养生息,此时又有点蠢蠢欲动的意思。而西北方向的鲜卑人和羌人更是不让他消停省心。隔三差五的就会来一次起义暴动之类的小把戏。虽说规模一般不会太大,但胜在次数繁多,也实在是够他司马炎头痛的。因此,此时还不能太过于安逸享受,还正是需要他历精图治奋发有为的时候。

  目前最为紧迫的首要任务当然是整顿军队。二年前征西军团的叛乱使得军队内部元气大伤。叛乱虽然当时被镇压下去了,但事后对队军内部异己份子的清洗,却是一个痛苦而且伤筋动骨,但却又不得不做的复杂过程。好在现在清洗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了,可另一个头痛的问题又摆在了他司马炎面前。是什么问题呢?军中无可用的人才哪!
  不得以之下,开国大帝司马炎只好向他的前辈魏武帝曹操学习。下诏给治下各州郡,要求广纳人材,不问出身择优录用。
  ‘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虽旧有荐举之法,未足以尽殊才。其普告州郡,有壮勇秀异才力杰出者,皆以名闻,将简其尤异,擢而用之。苟有其人,勿限所取。’这是在当时发布的,载于正史中的举材诏书内容。也是有晋一代唯一一次使用上‘苟有其人,勿限所取。’这样的说法。总算是在重重帘幕之中,为天下身负奇才的寒门英才略略开了一小道门缝。
  日期:2013-12-16 21:55:35
  正是这样的一道诏书,让我们本书上的另一位主角,马隆先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机遇。
  自来我们对于人群中能力学识较为突出的人,都会用人才或是英才这样的称谓去笼统地称呼他们。但我认为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必要区分开来。所谓人才和英才这两者的分野,区别不在于他们身上的学识高低和能力大小,而在于他们处世的态度。
  一般来说,可称得上英才的人肯定是个人才,而够得上人才标准的却还不能算的英才。区别在于人才就象是一株植物一样是静的。他们一般只会静静地呆在一边,被动地等着有人来发现发掘他。可这又谈何容易呢,要不然后来的世人也不会发出‘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了。
  而英才则不然,他们不是植物而是动物。他们是绝对不会自己安分守己地静静呆在一边,等着伯乐来发现他们的。而是会自己上窜下跳,挖空心思寻找机会来博得上位的。而接下来要提到的这位马隆先生,就绝对是属于英才这样的一类人。
  诏书下来时,我们这位马隆先生应该刚好是三十出头这样的年龄,正是处在一个人一生中最为巅峰的黄金时期。
  日期:2013-12-18 19:08:49
  马隆是当时的兖州人氏。魏晋之际的兖州,其具体范围大约包括现在山东西南部的一大片地方,和河南东部的一片地方。这是一个在当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区域。
  因为其再往南就是合肥淮南寿春等地区。那一片区域,是之前的曹魏帝国和现今的晋帝国和南方孙吴政权的交界处,当然也是两国的前线战场。这数十年来,几乎和孙吴方面所发生的战争都是在这一地区打的。因此,兖州就成为支撑前线战场的一个战略基地。在晋帝国当前的统一华夏总体战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回头再来介绍我们的马隆先生。马先生并非是一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武将,而是一个彬彬有礼的读书人而已。史书中对他个人的详细情况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约略提了一句‘少而智勇,好立名节’。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他这人从小就比较机智勇敢,爱出风头,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
  想来马隆先生既然出自贫寒之家,自幼生活上的艰难困苦肯定没少遭受,所以肯定也不会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而且他这个读书人,还有着和其他一般的读书人很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并不专注研习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玄学儒学这些所谓的主流学问。而是喜欢研习军事方面韬略,和行军布阵等打仗方面的专业知识。
  这到底是他天性中的兴趣使然,还是因为是他内心一直存在着建功立业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进而根据当时社会的现状,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而作出的有针对性的术业专攻,在这里可就没有具体的资料可作出判断了。不过想来这两方面的因素应该都兼而有之吧。从马隆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他确实在军事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才情的。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作为一名出身寒门之人,在当时那种社会情况下,也唯有从军旅方面发展,才能博得一丝出人头地的机会吧。

  当举贤诏书正式颁布时。马隆先生已经是一个在兖州地方军队的官衙里面,混吃了十年公门饭的老油条了,他现在正担任着兖州的‘武猛从事’一职。
  从字面上来理解,‘武猛’应该是一个隶属于军队系统的某个部门名称,或者是军队里某个官衙门的名称。‘从事’也就是办事人员的意思吧。想来可能和我们现在的地方武装部里面,某个科室的办公人员差不多的一个职位。
  鉴于马先生本身的能力的确相当出众,而他又是一个毫无家门背景这样的人。所以可以很容易地联想到,他平时所扮演的,肯定是那种只干实事不领功劳的老黄牛角色。这样的事情历代皆然,不但古时如此,现如今也是一样的。况且马先生所任的这一份公职,也是委实得来不易的,这讲起来又是一连串的故事。
  日期:2013-12-18 22:35:31
  要说起来,马隆现时所任的公职虽然品级极为代下。但在当时来讲,就算是这样的职位,对于出身寒门的人仕而言一般情况下也是很难企求到的。那么为何马隆的运气就会这么好呢?这中间可是有特殊的原因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