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0-05 19:23:50
【闷头发展】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燕昭王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的奔赴燕国。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燕国一时之间人才济济。
而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邹衍和乐毅。
邹衍是阴阳五行家,当时已名闻天下,是齐国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但因其在齐国不受重视,听说燕昭王筑台招纳人才后欣然前往。
邹衍周游魏国时,魏惠王亲自跑到郊外去迎接。燕昭王迎接邹衍时,比魏惠王更为恭谨。他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入坐时昭王主动坐在弟子坐上,敬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昭王特意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
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 。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从小才学出众,深通兵法,曾被荐为赵国官吏,为了躲避赵国内乱,便到了魏国。他听说燕昭王礼贤下士,随生向往之心。正巧一次乐毅为魏出使燕国,昭王知道乐毅的才能,因此十分恭敬地客礼相待,乐毅颇受感动,决意留在燕国,昭王随即任其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以助燕国改革内政、整顿军队
乐毅也不负燕昭王所托,上任后即倾其全力协助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首先,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严重局面,乐毅教昭王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摈弃“亲亲”,“贵贵”也就是世袭的择人传统,廓清子之当权时拉帮结党、滥用亲信的劣迹,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再次,建议昭王对那些遵守国家法度的顺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贫民和一部分奴隶,都以一定制度予以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
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仅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
昭王的这些做法应起了很大的反响,投奔燕国的士人更为踊跃。昭王大开国门,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不惟欢迎知名学者,而且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尽数收留下 。
除了重视人才,民生也是重中之重,因此昭王在国内吊死问孤,去慰抚那些有丧葬之忧的人家;对那些有生育之喜得夫妇,昭王也派人去祝贺,给予关怀。
昭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全国各阶层对于燕昭王的统治极度拥护。 在燕国全民的努力下,燕国终于摆脱了之前的死气沉沉,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
站在蓟都城墙之上俯瞰全城,燕昭王相信,终有一天,燕国身上发生的灾难,都会从齐国讨回来。
日期:2012-10-06 21:28:32
第十五章;一个时代的结束
张仪从楚国返回秦国,受到了秦惠王的热情接待,并且受封武信君,食五邑。
此时的张仪志高气满,事业上不断的成功也激励着他走向更高的地方,张仪也正是如此打算。
但天不遂人愿,正当张仪意气风发准备再接再厉让自己的事业更进一步时,他的良师益友,他的伯乐,他这大半生效忠之人,在位二十七年的秦惠王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周赧王四年(前311),秦惠王卒,太子荡继位,也就是秦武王。
秦惠王十二三岁就已做了父亲(呃..这个),儿女众多,但都不及荡神武。荡出生时,秦惠王正在全力打通中原之路。秦惠王在给荡取名时寄予了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厚望。
秦武王在做太子时就对张仪表示过不满,认为张仪只会耍嘴皮子。所以武王一继位,告状的大臣接踵而来,几乎所有的秦国大臣都出来指责张仪这个人不讲信用,卖国求荣。同时齐国觉得受到张仪的愚弄,也派人前来谴责张仪。
其实张仪的一生是孤独的,除了几个一直跟随他的仆人,张仪再找不出其他朋友,但这些仆人又岂是知心朋友?既然没有朋友,那一切就得靠自己,所以张仪在晋升之路上只有不断的打击别人,因此也就不难解释几乎整个秦国的士大夫都对张仪不满了。
为秦国壮大立下汗马功劳的张仪此时突然发现,似乎自己的命运正走向商鞅曾走过的那条路。
数十年前,在魏国怀才不遇的公孙鞅毅然投入秦国,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秦孝公,开始了其辉煌一生,变法二十年,原本懦弱的秦国开始凌驾于其他各国之上,但孝公一死,做太子时就与其有隙的秦惠王继位,杀之。
同样,十八年前,在各国间怀才不遇的张仪投入秦国,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秦惠王,开始了其辉煌一生,任相十余年,秦国将东方各国玩弄于鼓掌之间,扩地千里。但现今惠王死,做太子时就对其不满的武王继位,后果会是什么呢?
现在的张仪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难道自己会步商鞅的后尘?
蜚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不,张仪是不会妥协的。
既然秦国没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那就离开秦国吧!
张仪对一心想扩大领土的秦武王说:“现在齐王最恨我张仪,还扬言我在哪里,齐国就兴兵讨伐哪里。既然如此,我们可把这股祸水引到魏国去,等魏、齐交战的时候,大王就趁机攻打韩国,威胁周室、挟持天子,进而掌握天下版图。”秦武王不知道这是张仪想借口离开秦国,反而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同意了张仪的请求。
张仪怕秦武王反悔,连夜离开秦国。
同时离开秦国的还有张仪保举的大将魏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