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郁金香——从明荷战争到解放台湾:1604—1662年台海纪事》
第55节

作者: 大汉唐蒙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2-12 10:45:16

  第十五章 台海贸易战(上)
  满清并非是郑成功惟一的敌人,据守台湾岛的荷兰人也是一大威胁。
  自从满清入主中原以后,荷兰人一直在对中国政局作出评估,以判断清政府在开放贸易一事上的态度。
  1650年底,南明控制下的广州城在经历十个月的保卫战之后,这个曾经是明帝国第一大的贸易港终于落入清军之手。
  荷兰人准备到这里去碰碰运气,看看究竟能否与新的满清政府进行贸易。
  1652年,巴达维亚总部指示台湾总督费尔勃格及评议会,派一艘商船前往广州试探风声。
  这一年的9月,台湾爆发了郭怀一大起义,尽管荷兰人十分怀疑起义参与者的供词,不相信国姓爷郑成功暗中策划了这么叛乱,可是他们也不能不对国姓爷保持高度的警戒心。鉴于郑成功几乎控制台湾海峡的贸易,荷兰人更加迫切想同新兴的满清帝国通商。
  在摸清广州的情况后,1653年初,在商务员施合德尔的率领下,荷兰人的一艘商船驶向广州,停泊在虎头门岛。
  施合德尔花了不少银子上下打点,见到了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献上厚礼并提出贸易的请求。对于重要的官员,荷兰人全部进行贿赂,因而贸易一事很快就搞定了,广州方面允许荷兰商船入城贸易。
  尽管荷兰人花在贿赂上的钱不少,但仍获利颇多,卖出货物后,纯利是贿款的三倍(贿款约100万盾,纯利近300万盾)。
  有钱能使鬼推磨,广州政府允许荷兰自由贸易,并准许他们在广州设立固定商馆。施合德尔打算留下五个人,长期驻在广州商馆,负责了解市场行情与贸易。眼看一切都非常顺利,可是到了施合德尔即将离开广州时,事情出现了变数。

  原来就在这个时候,满清朝廷派遣一位钦差大臣抵达广州。该钦差对荷兰人前来请求自由贸易的事情很重视,他对靖南王耿继茂说,由于这件事没有上报朝廷,广州方面不宜擅作主张让荷兰人设立商馆并驻留人员。
  于是耿继茂派人通知施合德尔,荷兰方面不得有人员驻留在广州城内,同时善意地提醒说,倘若要与帝国有长期持久的贸易,必须要派人携带厚礼前往北京觐见皇帝。
  尽管建立商馆的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荷兰人还是满怀信心,他们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再派两艘商船前往广州贸易,同时进一步了解清帝国的一些情况;第二步,如果贸易进行顺利的话,就考虑派一支较大规模的使团前往北京觐见皇帝。
  1653年7月29日,东印度巴达维亚总部发两艘商船,由瓦赫纳尔与施合德尔率领前往广州。
  曾经会见过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的施合德尔显然认为这次贸易会进展得很顺利,可是结果却令他大跌眼镜。

  从8月31日抵达广州城外后,荷兰人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必须要有广州官员的许可,他们才可以把船开入城内。
日期:2011-12-15 18:10:50

  第十五章 台湾贸易战(上)-2
  可是等待却遥遥无期。施合德尔心里很纳闷,为什么他第一次到广州时顺顺利利,这一次却如此扑朔迷离呢?主要原因是葡萄牙人在背后搞破坏。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时间很久了,虽然广州政府改旗易帜,由明入清,可是葡萄牙人在贸易上的影响力并没受影响,他们与广州官员关系密切,当然不愿意让荷兰人插手广州贸易,故而对荷兰人大加诋毁,还写信给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背后说荷兰的坏话,不由得使两位藩王对荷兰人也渐生恶感。

  在这里,荷兰人也见识了满清治下广州官员的腐败。由于广州政府迟迟不发通行令,荷兰人心急如焚,这里就有些官员前来活动,要荷兰人掏5000两银子,他们就可以打点上下官员,帮助弄到许可证。在此之前,荷兰人已经为了获得许可证花费了不少银子,他们显然认为这纯粹是敲诈勒索,遂拒绝了,结果第二天广州就派了两条小船停靠在荷兰两艘商船边,禁止其他中国船只靠近,并张贴布告,禁止中国人私下与他们贸易。

  荷兰人在广州城外大约逗留了四十天,最后两手空空地回去,这次贸易最终颗粒无收。可是在这一次出行中,荷兰人的商船遇到了一艘国姓爷的商船,这次偶然的相遇,却引发了国姓爷与荷兰人的第一次冲突。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荷兰这两艘商船驶至澳门附近时,遇到了一艘中国帆船。因为澳门是葡萄牙人的地盘,荷兰人认定这艘中国商船是与葡萄牙人往来的,便对其拦截并缴获。经过盘问后,才发现这艘帆船其实是从广南驶往厦门的,而且是属于国姓爷的船队。当时荷兰人与广南有军事冲突,故而把这艘船的货物强行扣押,这些货物包括沉香169筐与6箱,胡椒74包,牛皮26张,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商品。抢夺敌对国或是运往敌对国的商船,这是荷兰人一惯的做法,只是这次抢到了国姓爷的头上,荷兰人也知道国姓爷的势力,所以还算有所顾忌,抢了货品,但把船上的七十多人全放走了。

  荷兰人扮演强盗的角色,极不厚道,同样是在这一年(1653年),荷兰的一艘货船de Koe号在海上遇难,船身破裂,连人带货沉入海底。可是却有8个人幸运地在中国海岸获救,荷兰当局称为“难以致信”,而拯救这八名荷兰人的,正是国姓爷郑成功手下的一条帆船,后来经展转回到了巴达维亚。
  郑成功的商船在救人,而荷兰人却劫财,这人格一高一低正好形成鲜明对照。
  此时郑成功尚未知道商船被劫的事件,他正在与满清玩一场“议和”的游戏,假惺惺地对清廷示好,同时也对荷兰人示好。尽管荷兰人没有证据表明郑成功与前一年郭怀一起义有关联,但他们对这位国姓爷显然有很强的提防心。郑成功有意要消除荷兰人的提防心,他这样做显然是有深远打算的,他决不想让荷兰人轻易能看穿自己的企图,其实在这个时候,跨海征台的想法可能就开始酝酿了。
  为了向荷兰人表现“友好”,郑成功与叔父郑鸿逵分别给台湾总督费尔勃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郑成功大谈要与东印度公司保持友好关系,并声称将派出十艘大帆船前往大员贸易。但是荷兰人显然对郑成功并不信任,他们仍然担心台湾汉人与国姓爷之间有某种秘密的关联,可是在经过一番调查后,仍然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他们这样写道:“……国姓爷东渡大员,不再有人提起,也没有听说平原地区中国人有任何起义的迹象。”

  不久后,那艘自广南驶出的商船回到厦门岛,向国姓爷汇报,他们的货物被荷兰人抢劫了。这下子国姓爷勃然大怒了。自从占据厦门岛以来,郑成功与台湾的荷兰政府之间还没有正面的冲突,虽然我们不能排除郑成功暗中支持郭怀一的暴动,但这也是暗地里的事,在公开场合尚没有明显的纠纷发生。郑成功要跟满清这个强大的敌人战斗,还要靠海上贸易来维持庞大的开支,在这个时候,与荷兰人相安无事固然是一个好的选择。可是傲慢的荷兰人竟然欺负到自己的头上,这可不能睁一眼闭一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