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再梦》
第45节

作者: 新红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0-06 17:13:35

  金玉等转睛,见另一窃贼从腰间拔出一尺余长的利器,直向这姑娘刺去。此时大家多为她喊出声来,可是她身不躲闪,眼不后观,只一侧身,避过短剑,右手借势划去,一把揪住了窃贼胳膊,再回身两手轻轻一吊,把他抛出丈余,“扑通”一声,扔到了西湖水中。
  岸上那贼见势不妙,提着布包拔腿就跑。这姑娘纵身一跃,腾云驾雾似的,早已飞到了他前面,手到擒来,命他亲手把布包奉还、向太太赔礼道歉。
  众人的目光聚焦到这位姑娘身上,只见她头戴紫布道姑帽,身着紫色紧身衫,下穿紫色灯笼裤,脚穿紫白镶嵌的道姑鞋,身佩三尺龙泉剑,腰系四尺紫绸带,一身武侠女子打扮。她圆圆的蛋脸,白里透红,一双乌亮清净的大眼睛,折射出女中豪杰的气质,微笑浅露白细牙,举步尤挺丰盈胸,模样儿十分标致,既有山中玫瑰的秀美,又有岭上红枫的豪迈。
  宝钗看后,亲热地招呼她走到自己身旁,说:“谢谢!谢谢!非常感谢姑娘仗义相助!姑娘武艺高强,豪侠气节,惩恶扬善,可敬可佩!不知何以报答?”
  “小事一桩,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姑娘谦然。
  “姑娘何方人氏?听口音好像是湖南来的。”宝钗道。

  “太太说对了,我正是湖南来的。太太您去过湖南?”姑娘说。
  “没有去过,从来没有。”宝钗摇摇头。
  “那么您怎能听出我是湖南口音?”姑娘惑然。
  “我有位亲戚是湖南人,她的口音与你差不多,所以听出你是湖南来的。”宝钗解释。
  “你说的是史姑娘?我看这位小姐与史姑娘倒很像。”雪雁说。

  “我没有听懂这位大姐的意思,我就是史姑娘呀!”姑娘说。
  “你也姓史!不会是史家镇来的吧?听湘云说,姓史的就数史家镇最多。”宝钗说。
  “没错,我就是史家镇人。刚才你们讲的史姑娘,莫非就是我的母亲?”姑娘道。
  “难道你是史湘云的女儿?看模样儿很是相像!”宝钗说。

  “正是家母呀!她住在贾府姑婆家很长时间。”姑娘说。
  “你是湘云的女儿!”宝钗惊讶地拉着她的手,说,“湘妹她故世十八年了,根本未听说过有女儿。你说的是真的吗?”
  “我是她的亲女儿,是真的。”姑娘点点头。
  “你一人到此?”宝钗不免动容。
  “是的,我一个人从湖南而来。”姑娘应。

  “你是来看杭州、游西湖的?”宝钗说。
  “不不不,是寻亲来的,路过此地。”姑娘道。
  “你在这里有亲戚?”宝钗问。
  “不知道,听说在江东、苏杭一带。”姑娘说。
  “你的什么亲戚在苏杭?”宝钗又问。
  “就是找京城来的薛舅母她们。”姑娘说。
  “哪个薛舅母?她叫什么名字?”宝钗急问。
  “听我师父说,她叫薛宝钗舅母,还有李纨太太,贾兰表哥他们。”姑娘说。
  “我就是京城荣国府来的,我就是薛宝钗。”
  “真的吗?竟有这样的巧遇!”姑娘张着嘴巴。
  “是真的,正是做梦也想不到哟!”宝钗惊喜有加。
  “舅母在上,甥女儿这厢有礼了。”说着,她向宝钗行了个鞠躬礼,且自我介绍:名叫史英。
  “真是史姑娘的女儿,与母亲很像,连说话的声音也一样。”雪雁说着上来拉住史英的手,连声道,“难得难得,难得史姑娘有这么个好女儿,难得在杭州相遇。”
  此时宝钗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今日巧遇,喜从天降,别的不说了,走!我们到客栈去。”
  那夜史英与雪雁共铺。第二天一早,宝钗一行四人与周进告别,离开杭州,踏上去苏州的归程。
日期:2012-10-07 15:16:20

  第十五回薛舅母欣述出门利甥女儿痛说遭际苦

  宝钗离开姑苏的第二天,苏州知府为贾蔷与莺儿举办隆重的婚礼。衙门里个个兴高采烈地为他俩张贴对联,装饰新房,安排婚庆。下午申时,婚仪开始,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仪式按苏州风俗举行,贾知府亲自主持婚礼,黄岚以主婚人和媒人的双重身份出席。此时,花生、糖果等雨点般地洒向人群,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
  贾蔷在苏州府任推事职,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又是知府的堂兄,拍马屁的大有人在。他们有的趁机大送彩礼,有的鞍前马后出人出力。因而办了十多桌丰盛酒筵,傍晚闹洞房,戏新娘,讨彩蛋,欢天喜地。
  可是李纨这边却冷冷清清,只留下她和烧饭婆子俩,连小杏也跑去看热闹了。她独自一人坐在躺椅上发呆:本来在贾府中一言九鼎,今天却成了孤家寡人。莺儿含冤入狱将要问斩时,是我亲去牢狱探望,敦促贾兰早日为她雪冤,我待她情同姐妹、亲如女儿。当初贾蔷调戏她,闹得哭哭啼啼,我为她出气,背地里两人却勾勾搭搭,把我蒙在鼓里。而今还背着我与贾蔷成亲,连招呼都不打一声,把我当成仇人一般。因此李纨越想越气,可以说,她一生以来从未碰到过这样尴尬的局面,故此一夜未能睡好。

  第二天早上,孙女秋华、秋实连蹦带跳地前来向祖母请安,说:“蔷伯伯与莺儿昨天成亲,我俩做陪姑,很好玩的。还得了很多很多的红蛋和糖果。”说着把一大包红蛋挟糖果拿来孝敬祖母。
  李纨一听孙女还为他俩做伴娘,更火上加油、气上来气,把这包红蛋和糖果砸在地上,散得满地都是。这时小孙子道儿刚双脚跨进门,一只红蛋正巧滚到他的脚上,同时听到祖母气吁吁地说:“你们都联合起来对付我好了,你们快给我走开!”
  这下吓得道儿忙缩回脚,伸了伸舌头,转身就跑。秋华和秋实胆怯怏怏地退出,拔腿回往府里。
  现年五十二岁的李纨,早已步入更年期,需要有一个舒适环境,让她保持舒畅、愉悦的心理状态。可是晚辈们不知道上年纪女人情况,不但没有很好地帮她调适,反而偏偏在这时候给她精神上受到如此大的刺激。因此她近来变得容易激动、焦躁不安和态度粗暴,一不如意,就大声训斥。这样连孙男孙女们都不敢接近她,使得她备感孤寂,以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不几天,人也消瘦多了,紧接着就卧床不起。

  李纨一病,可急坏了贾兰与黄岚,同时也吓坏了贾蔷和莺儿。贾兰一边请大夫诊治,一边与黄岚天天前来服侍母亲。黄岚知道她的病是因莺儿婚事而起,为了母亲的身体康复,诚恳地作了解释和认错,说:“母亲!请勿为莺儿的事再生气,这都是媳妇的错,我今天向母亲赔不是了,望母亲高抬贵手,原谅我吧!”
  莺儿特地来跪在李纨面前,讨饶道:“太太,是我错了,未经您的许可,不该成亲,更不该不请您喝喜酒。现在亲已成了,没法子了,大人不记小人过,大人肚量大,原谅我了吧!祝太太早日康复、长生不老、永远健康!”
  贾蔷也向李纨磕头,说:“太太,都是我的不是!莺儿说要请您喝喜酒,我怕您生气,所以不敢来请您,求太太宽宏大量,饶恕我俩吧!祝您贵体康泰!”
  经过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特别是黄岚的赔礼道歉和莺儿、贾蔷的自责认错,她在精神上得到宽慰,身体逐渐得到了康复。
  李纨随着与黄岚她们关系的改善,自然而然地把气恨集中到宝钗身上,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她一手策划和导演出来的,没有她的支持,黄岚不会有这样的胆量,就派人到吴江把宝钗叫回来,准备与她评一评理,不惜大吵一场。来人回禀道,她同雪雁早去杭州游西湖了。李纨这下更气了,日夜考虑着怎样与宝钗理论。李纨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文才都在她之下,恐怕辩她不过,因而做了精心准备,连续多天打好腹稿,只待她的到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