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嫁》
第30节

作者: 飞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0-02 21:09:19

  二十二,“谜中之谜”俄罗斯(3)
  ——“苏令烟说,神经刺激过头就麻木了!
  他们不懂得‘浓处味短,淡中趣长’的道理。”
  离冬宫不远,有个艺术广场,中心有喷泉和普希金铜像,广场周围有俄罗斯美术馆、俄罗斯民俗博物馆、穆索尔斯基歌剧舞剧院、圣彼得堡爱乐交响乐团,充满了艺术气氛。出了冬宫,王彼得一行向美术馆走去。
  俄罗斯美术馆宏伟典雅,苏令烟一踏入这著名的文化殿堂就非常兴奋,眼前的一切和多年前的梦境衔接起来,他从小就有个画家梦,8岁画画,中学被俄罗斯油画迷住了,成天钻进美术室画石膏像,从老师珍藏的画册里熟悉了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希施金,谢洛夫等一大串俄罗斯画家的名字和作品。后来看了苏联电影《画家苏里科夫》,对苏里科夫崇拜得五体投地,电影里的镜头记忆犹新,苏里科夫为了赢得女友的芳心,竟然在女友窗台对面墙上画自己单腿跪地,手捧鲜花,浪漫的情节让他毕生难忘。

  面前是一幅描写灾难的巨幅油画。苏令烟成了导游,“这是十八世纪大画家布留洛夫的代表作《庞贝城的末日》。俄罗斯绘画从古代到十九世纪初期几乎没出过名家,布留洛夫是例外,可以说,十八世纪是一个画家一张画——就是这幅画。”
  画面描绘了古罗马著名的庞贝城被火山吞没的瞬间。整个场景一片混乱,乌云闪电雷雨大火,高耸的神坛圣像纷纷倒塌,广场上的人们奔逃四散。画面中间,一个妇女昏死在地,身边孩子哭喊着,预示着这场灾难的结局;左面暗处三组人群,一对夫妻拥抱着不知所措,兄长安慰着弟弟,两个儿子扛着年迈的父亲疾走;画面右边两组人群,一家四口惊恐地扯起一块布,徒劳地遮盖风雨,年轻的母亲象老母鸡一样把两个孩子卵翼在怀里。画面中景是纷乱逃生的人群,惊惧嘶鸣的烈马。画家用画笔既展现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瞬间荡涤人世间的一切,也表现了在死亡灾难面前人之间的亲情,人性的悲壮与伟大。

  他们来到大画家列宾的杰作《伏尔加河的纤夫》面前。衣服褴褛的纤夫迎面走来,不屈的眼神让人难忘,整个画面仿佛回响着压抑悲壮的旋律。十九世纪中期,俄罗斯反体制的巡回展览画派异军突起,将俄罗斯绘画艺术推向高峰,画坛进入了群星灿烂时代。列宾是巡回展览派的领军人物,世界级的大画家。还有苏里科夫、克拉姆斯科依等一大批现实主义画家,他们在艺术思想上与别林斯基,赫尔岑,托尔斯泰的批判现实主义相通,思想具有民族色彩,内容多是歌颂俄罗斯人民。

  近距离观赏《伏尔加河的纤夫》,鲜明细腻的笔触,潇洒飘逸的画风,精巧的艺术构图,谁能想到会出自一个年仅27岁的画家之手。纤夫们一致向前的运动趋向,这种动感使画面产生一种强烈的威压,表现了那种在极度疲惫中的坚忍不拔精神,让人似乎听到纤夫的脚步声和号子声。
日期:2012-10-02 21:10:20

  林笛微说,“我一下子想起俄罗斯红旗歌舞团演唱的那首《伏尔加河纤夫曲》,可能源自这幅画。合唱团摆成V字形,领唱站在最前面,象纤夫的首领,歌声由低到高,由压抑到豪迈,最后在整个剧院回荡,振聋发聩,撼动着人们的心弦。真是苦难的俄罗斯,不屈不饶的俄罗斯!”
  在展厅里他们还看了希施金和列维坦的风景画,艾瓦佐夫斯基的海景画,俄罗斯森林深邃静谧,大海波涛汹涌,爽朗而鲜明的色彩,凝重而深沉的风格,都体现着俄罗斯画家独特的个性与情怀。

  林笛微从未见过苏令烟如此兴奋,像个大孩子。真是可惜了这块材料,时代没给他这个机会,他本来应该成为不错的画家,甚至著名的大画家。后来在莫斯科,苏令烟又和她参观了著名的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了却了一生夙愿。
  中午大家在快餐店吃了饭,下午到普希金城参观叶卡捷琳娜宫。十月革命前这里被称作“皇村”,后来苏联政府命名为普希金城。 这座宫殿是彼得大帝为他宠爱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建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原是立陶宛的一位农家女,一次彼得大帝的一位宠臣带着这位农家女来到彼得堡,彼得大帝一见钟情,后来这个农家女就成了他的老婆。东正教不允许一人二妻,彼得大帝把前妻送进了修道院。为博得农家女的欢心,彼得大帝为她在彼得堡郊外建了这座宫殿,尽量保持了乡村的自然风格。

  大家都对这个农家女感兴趣,想看看什么样的天仙竟然让彼得大帝痴迷。在一个大厅里,他们见到了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画像,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这位农家女再普通不过,一个腰围很有尺码的俄罗斯妇人,丰满健康,脸蛋红朴朴的。
  王彼得轻轻摇头说,“真是奇怪,彼得大帝为什么会爱上这么一位农家女? ”
  林笛微说,“大概是看多了弱不禁风的贵族小姐,这朵山野花朵让他耳目一新吧?我们很难理解三百年前一个外国帝王的审美情趣!”
  普希金城因普希金在皇村中学读书而得名,大家来到普希金雕像前。普希金坐在草坪的椅子上沉思,表情略带忧郁,一只胳膊搭在椅背上。王彼得让秘书买了一束鲜花,放到普希金臂弯里,然后大家站在雕像后合了个影。

  转了一天大家筋疲力尽,林笛微对王彼得说,“吃饭吧,我请客,你找个地方。”
  王彼得笑了,”我早安排好了,请你们吃正宗的北京烤鸭。”
  林笛微说,”那好,你请客我掏钱。”
日期:2012-10-02 21:11:25

  他们驱车来到一家中国餐馆,门脸黄瓦红柱,挂着大红灯笼,喜庆的中国风格。走进厅堂,一位黄发碧眼的中年女人迎了上来,“王老板您来啦!”一口纯正的天津话,险些让林笛微笑出声。王彼得拍着那女人的肩膀向林笛微介绍,“你们天津老乡!”原来这位女老板是白俄后裔,家住天津和平区小白楼,改革开放后回白俄罗斯认祖归宗,在这里开了饭店,从烤鸭店请来老师傅。四个人在圣彼得堡吃了一次纯正的北京烤鸭。从饭店出来,王彼得说来俄罗斯不洗蒸气浴等于没来,又带大家洗俄式桑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